【原文】
安国违亲,悠悠我思。依依哲母,既明且慈。引身伏剑,永言固之[1]。淑人君子,实邦之基[2]。义形于色,愤发于辞[3]。主亡与亡[4],末命是期[5]。
【注释】
[1]“安国”几句:王陵归附刘邦后,项羽抓了王陵之母,王陵之母为使其一心一意辅助刘邦自刎而死。《汉书·王陵传》:“项羽取陵母置军中,陵使至,则东乡坐陵母,欲以招陵。陵母既私送使者,泣曰:‘愿为老妾语陵,善事汉王。汉王长者,毋以老妾故持二心。妾以死送使者。’遂伏剑而死。”安国,王陵封安国侯。悠悠我思,语出《诗经·郑风·子衿》:“青青子衿,悠悠我思。”悠悠,悠长。哲,明哲。伏剑,用剑自杀。
[2]“淑人”二句:赞美王陵是汉家开国重臣。淑人君子,语出《诗经·小雅·鼓钟》:“淑人君子,其德不回。”淑,善。实邦之基,语出《诗经·小雅·南山有臺》:“乐只君子,邦家之基。”基,本。
[3]“义形”二句:指王陵反对立吕后的兄弟侄子为王。《汉书·王陵传》:“高后欲立诸吕为王,问陵。陵曰:‘高皇帝刑白马而盟曰:“非刘氏而王者,天下共击之。”今王吕氏,非约也。’”义形于色,忠义之心从脸色言辞之间表现出来。
[4]主亡与亡:此为赞美王陵为社稷之臣。《汉书·爰盎传》爰盎言:“社稷臣,主在与在,主亡与亡。”
[5]末命是期:此指王陵坚守刘邦非刘氏不王的遗训。《汉书·王陵传》载王陵责备陈平说:“今高帝崩,太后女主,欲王吕氏,诸君纵欲阿意背约,何面目见高帝于地下乎!”末命,帝王临终时的遗命。
【翻译】
安国侯王陵与母隔绝,思念之情与日俱增。依依不舍明哲之母,既有明德且又慈祥。引身伏剑自刎而死,临终嘱子永事汉王。王陵堪称善人君子,效忠汉皇邦国根基。正义之气形于面色,激愤之情尽发言辞。主亡与亡社稷之臣,谨遵遗命坚守不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