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选

《文选》,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汉魏以来,文人别集日益繁多,学者难以遍读,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。《文选》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,收录了上起周代,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,按体裁分为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(策文)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类,其中赋、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。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。
灼灼淮阴,灵武冠世。策出无方,思入神契。奋臂云兴,腾迹虎噬。凌险必夷,摧刚则脆。肇谋汉滨,还定渭表。京、索既扼,引师北讨。济河夷魏,登山灭赵。威亮火烈,势逾风扫。拾代如遗,偃齐犹草。二州肃清,四邦咸举。乃眷北燕,遂表东海。克灭龙且,爰取其旅。刘项悬命,人谋是与。念功惟德,辞通绝楚。

【原文】

灼灼淮阴[1],灵武冠世[2]。策出无方[3],思入神契[4]。奋臂云兴,腾迹虎噬[5]。凌险必夷[6],摧刚则脆[7]。肇谋汉滨[8],还定渭表[9]。京、索既扼[10],引师北讨[11]。济河夷魏[12],登山灭赵[13]。威亮火烈,势逾风扫[14]。拾代如遗[15],偃齐犹草[16]。二州肃清[17],四邦咸举[18]。乃眷北燕[19],遂表东海[20]。克灭龙且,爰取其旅[21]。刘项悬命,人谋是与[22]。念功惟德,辞通绝楚[23]

【注释】

[1]灼灼(zhuó):光彩奕奕。淮阴:韩信为淮阴人,并终封为淮阴侯。

[2]灵:灵通。引申为英明。

[3]无方:无常。指变化多端没有定式。

[4]契:合契。

[5]腾迹:举足。迹,足迹。这里指足。噬(shì):咬。

[6]凌:指侵袭,攻打。夷:平定。

[7]脆:脆弱。这里引申为折断或粉碎。

[8]肇谋汉滨:此指韩信登坛拜将时为汉王刘邦分析形势定下夺取天下的方略。汉滨,汉水之滨。此指汉王刘邦的都城南郑。

[9]还定渭表:还师平定关中。渭表,指三秦地区。《汉书·韩信传》载韩信谓汉王曰:“今王举而东,三秦可传檄而定也。”又载:“汉王举兵东出陈仓,定三秦。”

[10]京、索既扼(è):指韩信领兵援助刘邦,扼制项羽西进。京、索,均指地名。谓京县、索亭。京县在今河南荥阳东南,索亭即今之荥阳。《汉书·韩信传》:“信复发兵与汉王会荥阳,复击破楚京、索间,以故楚兵不能西。”扼,把守。引申为控制。

[11]北讨:指向北讨伐燕、赵。《汉书·韩信传》载韩信曰:“臣请以北举燕赵。”

[12]济河夷魏:《汉书·韩信传》:“(韩信)遂进兵击魏。魏盛兵蒲坂,塞临晋。信乃益为疑兵,陈船欲度临晋,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缶度军,袭安邑。魏王豹惊,引兵迎信。信遂虏豹,定河东。”

[13]登山灭赵:此指韩信井陉口一战破赵之事。李善注引《汉书》曰:“(韩信)选轻骑二千人,人持一赤帜,从间道登山而望赵军,戒曰:‘赵见我走,必空壁逐我,若疾入,拔赵帜。立汉帜。’后赵空壁争汉旗鼓,奇兵驰入赵壁,皆拔旗立汉赤帜,赵卒见之大惊,遂乱走,禽赵王歇。”

[14]“威亮”二句:威亮,指威力显赫。火烈、风扫,李善注引《孙子》:“其疾如风,侵掠如火。”

[15]拾代如遗:指攻破代国易如拾遗。拾遗,指取遗物。

[16]偃齐犹草:指扫荡齐国犹如劲风偃草。语用《论语·颜渊》:“草上之风必偃。”偃,倒下。

[17]二州肃清:李善注:“据《禹贡》九州之属,魏、赵属冀州,齐、代属青州。”

[18]四邦:四国。李善注:“魏、代、赵、齐也。”

[19]乃眷北燕:《汉书·韩信传》:“用广武君策,发使燕,燕从风而靡。”眷,回顾。

[20]表东海:此指韩信被封为齐王。《春秋左氏·襄公十四年》“世胙太师,以表东海”,杜预曰:“表,显也。谓显封东海以报大师之功。”东海,泛指东部沿海地区。

[21]“克灭”二句:指韩信败杀龙且之事。《汉书·韩信传》载:“(龙且)与信夹潍水陈。信乃夜令人为万余囊,盛沙以壅水上流,引兵半度,击龙且。阳不胜,还走。龙且果喜曰:‘固知信怯。’遂追度水。信使人决壅囊,水大至。龙且军太半不得度,即急击,杀龙且。”旅,师旅,指军队。

[22]“刘项”二句:意指蒯通为韩信分析当时局势,认为韩信足以左右天下大势,劝韩信选择与刘、项鼎足而立,三分天下。刘项悬命,《汉书·蒯通传》载蒯通言:“当今之时,两主悬命足下。足下为汉则汉胜,与楚则楚胜……莫若两利而俱存之,参分天下,鼎足而立。”人谋,人间的谋划。与“鬼谋”相对举。这里指蒯通提议的三分天下的谋议。

[23]“念功”二句:指韩信认为自己功多而刘邦对自己有知遇之恩,最终拒绝了蒯通的建议,又拒绝了项羽的招揽。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(韩信)自以功多,汉不夺我齐,遂谢通。”又《汉书·韩信传》:“(项王)使盱台人武涉往说信……信谢曰:‘臣得事项王数年,官不过郎中,位不过执戟,言不听,画策不用,故背楚归汉。汉王授我上将军印,数万之众,解衣衣我,推食食我,言听计用,吾得至于此。夫人深亲信我,背之不祥。幸为信谢项王。’”惟,思。辞通,辞谢蒯通。绝楚,谢绝楚使。

【翻译】

光彩奕奕淮阴韩信,英明威武称冠当世。奇策层出变化无常,妙思深入与神合契。奋臂举事好比蛟龙兴云,举足行动犹如猛虎咬噬。攻打险阻必然平定,摧折刚强则必粉碎。谋议始于汉水之滨,还师平定渭水之外。京、索一带既已控制,导引军队向北声讨。木罂缶渡河以破魏,背水拔旗以灭赵。威力显赫如烈火焚烧,攻势迅猛似疾风劲扫。攻举代国一如拾取遗物,扫荡齐国好比劲风偃草。冀、青二州一举肃清,魏、代、赵、齐四国全部占领。于是回首招降北燕,称王立表于齐地。消灭龙且,取其师旅。刘邦、项羽的命运决定于韩信的趋向,慎重选择计谋的利弊得失。考虑到自己功多而汉王德深,就辞谢蒯通拒绝楚使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