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文成作师[1],通幽洞冥。永言配命[2],因心则灵[3]。穷神观化[4],望影揣情[5]。鬼无隐谋,物无遁形。武关是辟[6],鸿门是宁[7]。随难荥阳,即谋下邑[8]。销印惎废[9],推齐劝立[10]。运筹固陵,定策东袭。三王从风,五侯允集[11]。霸楚寔丧[12],皇汉凯入[13]。怡颜高览,弥翼凤戢[14]。托迹黄老[15],辞世却粒[16]。
【注释】
[1]文成:张良,谥文成。作师:指为刘邦的主要参谋,得到刘邦信任礼遇。《汉书·张良传》张良曰:“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。”
[2]永言配命:永合天命。语出《诗经·大雅·文王》:“永言配命,自求多福。”朱熹《诗集传》:“配,合也。命,天命也。”
[3]因心:这里指亲诚之心。语出《诗经·大雅·皇矣》:“因心则发。”毛传:“因,亲也。”
[4]穷神观化:穷究神理观察化道。语本《周易·系辞》:“穷神知化。”
[5]揣情:揣度其情。
[6]武关是辟:指张良献计帮助刘邦攻入武关事。据《汉书·张良传》载,张良从刘邦西入武关,刘邦“欲以二万人击秦峣关下军。张良曰:‘秦兵尚强,未可轻。臣闻其将屠者子,贾竖易动以利……益张旗帜诸山上,为疑兵,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。’秦将果欲连和俱西袭咸阳,沛公欲听之。良曰:‘此独其将欲叛,士卒恐不从。不从必危,不如因其解击之。’沛公乃引兵击秦,大破之”。
[7]鸿门是宁:指张良化解鸿门危机之事。《汉书·张良传》:“项羽至鸿门,欲击沛公。项伯夜驰至沛公军,私见良,欲与俱去……良因要项伯见沛公。沛公与伯饮,为寿,结婚,令伯具言沛公不敢背项王……项羽后解。”
[8]“随难”二句:指在刘邦荥阳大败之后,张良献策招揽黥布、彭越,将他们与韩信作为最主要的军事将领,给他们最大的权力与利益,共同破楚。《汉书·张良传》:“汉王兵败而还,至下邑,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:‘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,谁可与共功者?’良曰:‘九江王布,楚枭将,与项王有隙,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,此两人可急使。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,当一面,即欲捐之,捐之此三人,楚可破也。’”下邑,秦县名。县治即今安徽砀山。
[9]销印惎(jì)废:销六国印章,废郦食其之议。惎,教导。这里指郦食其的谋议。《汉书·张良传》载,汉王三年(前204),项羽急围刘邦于荥阳。郦食其献策,建议刻印封六国之后,以促使六国之后拥汉反楚。刘邦听从其计。后经张良分析,提出八点理由,证明“诚用此谋,陛下事去矣”,刘邦醒悟,废郦食其之谋,下令立刻销印。
[10]推齐劝立:韩信破齐欲自立为齐王,刘邦大怒。张良说服刘邦此时汉无力控制韩信,且需要笼络利用韩信,刘邦遂授韩信齐王印信。
[11]“运筹”几句:刘邦本与韩信、彭越等诸侯约定日期共击项羽,至期皆不至。刘邦遂在固陵大败于项羽。张良劝刘邦预先分割项羽的土地以分封韩信、彭越等,使其各为己战,刘邦用其计,诸将俱至,遂有垓下之战。运筹,谋划。三王,指楚王韩信、梁王彭越、淮南王黥布。五侯,指天下诸侯。
[12]霸楚:西楚霸王项羽。寔:通“是”,于是。
[13]皇:美。这里指美盛。
[14]弥(mǐ):通“弭”,止息。这里指收敛。翼:翅膀。戢(jí):止息。
[15]托迹黄老:指张良佐刘邦建汉后宣称自己欲弃世俗事学神仙。黄老,黄帝、老子。旧言黄帝乘龙升天,老子归隐仙去,后世道家奉为始祖。
[16]辞世却粒: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“良曰:‘愿弃人间事,欲从赤松子游耳。’乃学辟谷,道引轻身。”粒,指谷粒。
【翻译】
文成张良为帝王师,幽冥之事通晓洞明。妙思奇策永合天命,灵验在于亲诚之心。穷究神理明察化道,望影即能揣度其情。鬼神不能隐藏其谋,事物不能遁隐其形。武关之道于是得以开通,鸿门之险于是得以安宁。随同汉王遭遇荥阳围困之难,在下邑当即议定破楚之计。销六国之印废郦食其之谋,顺水推舟劝立齐王韩信。困居固陵谋划计策,决定策略向东袭击。三王从风而动,五侯应允而集。西楚霸王于是丧亡,美盛大汉凯歌进入。容颜怡然高瞻远瞩,收敛翅膀如凤止息。寄意黄帝老子仙去足迹,告辞尘世辟谷绝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