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居充堂而衍宇[1],行连驾而比轩[2]。弥年时其讵几[3],夫何往而不残[4]。或冥邈而既尽[5],或寥廓而仅半[6]。信松茂而柏悦,嗟芝焚而蕙叹[7]。苟性命之弗殊,岂同波而异澜。瞻前轨之既覆,知此路之良难[8]。启四体而深悼[9],惧兹形之将然[10]。毒娱情而寡方[11],怨感目之多颜[12]。谅多颜之感目[13],神何适而获怡[14]?寻平生于响像[15],览前物而怀之。
【注释】
[1]充堂:充满于堂。衍宇:连室。
[2]连驾:比喻车多。比轩:并车而行。
[3]弥年:终年。讵(jù)几:岂几许,曾几何,即无多少。讵,犹岂、曾。
[4]何往:哪里。残:不全。指死亡。
[5]冥邈:幽远。指死去。
[6]寥廓:空旷无人。
[7]芝:香草名。蕙:香草名。一名佩兰。屈原《离骚》:“兰芷变而不芳兮,荃蕙化而为茅。”古代习俗烧蕙草以薰除灾邪,故亦名薰草。李善以为柏悦、蕙叹“盖以自喻”。为幸存之意。钱锺书谓此可作两解:“气类之感,休戚相通,柏见松茂而亦悦,蕙睹芝焚而遂叹,所谓‘我与尔犹彼’,一解也;修短通塞,同归于尽,松之大年与芝之强死,犹五十步与百步,物论未齐,忻慨为用,二解也。”(《管锥编》)
[8]此路:李善注:“此路,即死路也。”良难:甚难。
[9]启四体:善终全躯之意。《论语·泰伯》:“曾子有疾,召门弟子曰:启予足,启予手。”儒家宣传孝道,临终以得保全名誉、身体为幸,后来即以启手足或启体作为善终的代称。
[10]将然:将要如此。
[11]毒:痛。娱情:使心情愉快。方:术。
[12]感目:眼见。多颜:指死者已多,情状不一。李善注:“多颜,谓亡者既多,而非一状也,日思往没之人,多在颜也。”
[13]谅:确实。
[14]何适:到何处。获怡:得到快乐。
[15]响像:声容笑貌。李善注:“响以应声,像以写形。今形声既亡,故寻其响像。”
【翻译】
在家时兄弟满堂亲朋连屋,出门时车连车而并驾向前。时到如今才几许?奈何亲友多亡故!亲戚死亡已尽,朋友只有一半尚存。相信松树茂盛而柏树喜悦,慨叹灵芝被焚而蕙兰悼念。如果生命都是一样,为何同波而异澜?眼看前车既已倾覆,才知人生此路太艰难。弥留时顾全四体深可悲悼,恐怕我的形体亦将已然。伤痛的是欲使心情愉快而无术,难过的是死者各种惨状如在眼前。死者种种惨状确实目睹,神情到哪里能得以喜欢?追忆亲友平昔的声容笑貌,看着其遗物而无限怀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