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选

《文选》,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汉魏以来,文人别集日益繁多,学者难以遍读,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。《文选》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,收录了上起周代,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,按体裁分为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(策文)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类,其中赋、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。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。
夫黄河清而圣人生,里社鸣而圣人出,群龙见而圣人用。故伊尹,有莘氏之媵臣也,而阿衡于商。太公,渭滨之贱老也,而尚父于周。百里奚在虞而虞亡,在秦而秦霸,非不才于虞而才于秦也。张良受黄石之符,诵《三略》之说,以游于群雄,其言也,如以水投石,莫之受也。及其遭汉祖,其言也,如以石投水,莫之逆也。非张良之拙说于陈、项,而巧言于沛公也。然则张良之言一也,不识其所以合离,合离之由,神明之道也。故彼四贤者,名载于箓图,事应乎天人,其可格之贤愚哉!孔子曰:“清明在躬,气志如神。嗜欲将至,有开必先。天降时雨,山川出云。”《诗》云:“惟岳降神,生甫及申。惟申及甫,惟周之翰。”运命之谓也。

【原文】

夫黄河清而圣人生[1],里社鸣而圣人出[2],群龙见而圣人用[3]。故伊尹[4],有莘氏之媵臣也[5],而阿衡于商[6]。太公[7],渭滨之贱老也,而尚父于周[8]。百里奚在虞而虞亡[9],在秦而秦霸,非不才于虞而才于秦也。张良受黄石之符[10],诵《三略》之说[11],以游于群雄,其言也,如以水投石,莫之受也。及其遭汉祖[12],其言也,如以石投水,莫之逆也[13]。非张良之拙说于陈、项[14],而巧言于沛公也[15]。然则张良之言一也,不识其所以合离[16],合离之由,神明之道也。故彼四贤者[17],名载于箓图[18],事应乎天人[19],其可格之贤愚哉[20]!孔子曰:“清明在躬[21],气志如神。嗜欲将至[22],有开必先。天降时雨[23],山川出云。”《诗》云[24]:“惟岳降神[25],生甫及申[26]。惟申及甫,惟周之翰[27]。”运命之谓也。

【注释】

[1]黄河清而圣人生:李周翰注:“黄河千年一清,清则圣人生于时也。”黄河清,黄河水本来浑浊,古人以黄河水清为祥瑞的征兆。

[2]里社鸣而圣人出:李善注:“《春秋潜潭巴》曰:里社明(鸣),此里有圣人出。”里社,里(民户居处)中祭祀土地神的地方。

[3]群龙见而圣人用:《周易·乾》:“用九,见群龙无首,吉……云从龙,风从虎,圣人作而万物睹。”吕延济注:“龙潜之时,道不用也,喻君未升位也。龙既见矣,故用于时,喻君功成于天下也。”用,用世。

[4]伊尹:商汤臣,名挚。原为汤妻(有莘氏之女)陪嫁的奴隶,后得汤赏识,予以擢用,佐汤灭夏,综理国事,被尊为阿衡。

[5]有莘(shēn):古国名。《史记正义》引《括地志》:“古莘国,在汴州陈留县东五里故莘城是也。”即今河南陈留东北。媵(yìng)臣:诸侯嫁女时陪嫁的人。《史记·殷本纪》:“伊尹名阿衡。阿衡欲干汤而无由,乃为有莘氏媵臣,负鼎俎,以滋味说汤,至于王道。”

[6]阿衡:商代官名。相当于后来的宰相。《尚书·太甲》:“惟嗣王不惠于阿衡。”疏:“阿,倚;衡,平也。伊尹,汤倚而取平,故以为官名。”这里用作动词,辅佐之意。

[7]太公:即姜太公。周初人,相传钓于渭水(在今陕西境内),周文王出猎相遇,同载而归,立为师,武王即位,尊为师尚父。辅佐武王灭殷,封于齐,为齐国始祖。

[8]尚父:意为可尊尚的父辈。《诗经·大雅·大明》:“维师尚父,时维鹰扬。”

[9]百里奚:春秋时秦穆公的贤相。原为虞国大夫,晋献公灭虞后被俘。后得穆公赏识,委以国政,奚遂与蹇叔、由余等共助穆公建成霸业。《吕氏春秋·处方》:“百里奚处乎虞而虞亡,处乎秦而秦霸。百里奚之处乎虞,智非愚也;其处于秦也,智非加益也。有其本也。其本也者,定分之谓也。”

[10]张良:西汉初大臣。字子房,祖先五代相韩,为韩贵族。秦灭韩,良结交刺客,椎击秦始皇于博浪沙,未遂,易名逃匿下邳,遇隐士黄石公,黄石公授以《太公兵法》,云:“读此则为王者师矣。后十年兴。”后佐刘邦灭秦、楚,建立汉朝,因功封留侯。事见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。符:本为古代朝廷用来传令调兵的凭证。这里代指黄石公所授予的兵书。

[11]《三略》:李善注:“《黄石公记序》曰:‘黄石者,神人也。有上略、中略、下略。’”《隋书·经籍志》著录有黄石公《三略》三卷。

[12]遭:遇。汉祖:即刘邦。

[13]“其言”几句:李周翰注:“以坚投柔,其势必入,故不逆也。”《汉书·张良传》:“良数以《太公兵法》说沛公,沛公喜,常用其策。良为它人言,皆不省。”逆,拒。

[14]陈、项:陈,陈涉,也名陈胜,秦末农民起义领袖。陈涉起义后,张良聚众百余人响应。项,项梁,项羽叔父。李善注:“《汉书》:‘张良乃说项梁,立韩成为韩王。’而《汉书》张良无说陈涉,今此言之,未详其本也。”梁章钜《文选旁证》:“陈涉已起大泽乡,良居下邳,地不甚远,当日报韩心切,或有干说之事,而史不能详矣。”

[15]沛公:即刘邦。秦二世元年(前209)刘邦起兵于沛(今江苏沛县),响应陈涉起义,被众人立为沛公。

[16]“然则”二句:吕延济注:“张良之说前后一也,盖前人不识离合之道也。离合之道,若神明之相应合也。”合,谓与刘邦合。离,谓与陈、项离。

[17]四贤:指伊尹、太公、百里奚、张良。

[18]箓(lù)图:簿册图书,指历史记载。

[19]应乎天人:谓其君臣之道应乎天事,合于人心。

[20]格:李善注:“《苍颉篇》曰:‘格,量度之也。’”

[21]清明:指神志清静明朗。躬:身。

[22]嗜欲:嗜好与欲望。

[23]时雨:应时之雨。孔子这段话引自《礼记·孔子闲居》。李善注:“《礼记》文也。郑玄曰:‘清明在躬,气志如神’,谓圣人也。‘嗜欲将至’,谓其王天下之期将至也。神有以开之。必先为之生贤智之辅佐,若天将降时雨,山川为之出云也。”

[24]《诗》:引文出自《诗经·大雅·崧高》。《礼记·孔子闲居》也引了这一段话。

[25]惟:发语词。岳:指中岳嵩山。

[26]甫:读作“吕”,国名。其地在今河南南阳西。这里指吕侯。申:国名。其地在今河南南阳北。这里指申伯。

[27]翰:鸟羽。引申为辅佐之意。

【翻译】

黄河水清就有圣人诞生,神祠鸣响就有圣人出现,群龙出现就有圣人君临天下。所以伊尹,原是有莘氏陪嫁的奴隶,却辅佐商汤做了阿衡。太公,原是在渭水边上钓鱼的微贱老人,却辅佐周朝做了尚父。百里奚在虞国而虞国灭亡了,到秦国后秦国却成了霸主,不是百里奚在虞国没有才能而到秦国后就有才能了。张良接受黄石公授予的兵书,诵读《三略》书籍,然后用所掌握的学问游说群雄,他说的话,却像用水泼向石头一样,没有一个人接受。等到他碰上汉高祖,他说的话,就像将石头投向水中一样,没有一次受到抗拒。不是张良在劝说陈涉、项梁时就笨口拙舌,而在劝说沛公时就能说会道。那么张良说话的技巧前后是一样的,有人不明白前后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不明白君臣所以合离的道理,君臣合离的原因,就像神明之道一样。所以前面提到的四位贤人,姓名被史籍记载,事迹应乎天事合于人心,这哪能用贤明愚昧来加以量度呢!孔子说:“圣人清明在身,气度志向如神。君临天下的欲望将要来到的时候,神灵在为之开路的同时必先为之预备好辅佐的贤臣。就像天将降落及时雨时,山川为之出云一样。”《诗经》说:“中岳嵩山降下神灵,生下了吕侯和申伯。就是吕侯和申伯,辅佐周朝成了中坚。”这里说的就都是命运啊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