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足下又云:“汉与功臣不薄。”子为汉臣,安得不云尔乎!昔萧、樊囚絷[1],韩、彭菹醢[2],晁错受戮[3],周、魏见辜[4]。其余佐命立功之士,贾谊、亚夫之徒[5],皆信命世之才[6],抱将相之具,而受小人之谗,并受祸败之辱,卒使怀才受谤,能不得展。彼二子之遐举[7],谁不为之痛心哉!陵先将军[8],功略盖天地,义勇冠三军,徒失贵臣之意,刭身绝域之表[9]。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。何谓不薄哉!
【注释】
[1]萧、樊囚絷:据《史记·萧相国世家》载,“长安地狭”,而上林苑中又多空弃地,相国萧何便向高祖建议,让百姓入苑耕种。高祖大怒,“乃下相国廷尉械系之”。又据《史记·樊郦滕灌列传》载,高祖病重时,听信谗言,大怒之下命陈平于军中斩杀樊哙。“陈平畏吕后,执哙诣长安。至则高祖已崩,吕后释哙,使复爵邑”。
[2]韩:即韩信,汉开国功臣,后因被告谋反,为吕后所杀。事见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。彭:即彭越,汉高祖时多建奇功,封为梁王。后被吕后使人诬告其谋反,夷三族。事见《史记·魏豹彭越列传》。菹醢(zūhǎi):把人剁成肉酱。
[3]晁错受戮:晁错,景帝时御史大夫,因请削诸侯之地,吴楚七国遂借口诛晁起兵反,景帝用袁盎言,斩错于东市。事见《史记·袁盎晁错列传》。
[4]周、魏见辜:周勃曾从高祖定天下,文帝时为右丞相,不久自请免相就国。后为人上书诬告欲反,下狱。事见《史记·绛侯周勃世家》。窦婴平定七国之乱后,被封为魏其侯。后与丞相武安侯田蚡不和,被杀。事见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列传》。
[5]贾谊:汉初著名政论家、文学家。亚夫:周勃之子,景帝时曾为丞相,后被人诬告谋反,下狱,因绝食五日呕血而死。
[6]命世:著名于当世。
[7]二子:指贾谊、周亚夫。遐举:指死亡。
[8]陵先将军:指李陵的祖父李广。
[9]“徒失”二句:卫青于武帝元狩四年(前119)率军击匈奴,李广为前将军。卫青亲率精兵与单于接战,单于遁逃。而李广与右将军合军出东道,因迷失道路,未能及时赶到助卫青追击单于。事后卫青追问原因,欲上书报天子,李广遂引刀自刭于军中。事见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。贵臣,指大将军卫青。
【翻译】
足下又说:“汉朝对待功臣不薄。”您作为汉朝的臣子,怎能不这样说呢!从前萧何、樊哙被拘囚,韩信、彭越被剁成肉酱,晁错遭杀戮,周勃、窦婴获罪。其余辅佐国君建有功勋的人,贾谊、亚夫之辈,都的确是著名于当世的人才,有着将相的才能,却受到小人的谗毁,皆遭受祸败的耻辱,最终使怀才而受谤,才能得不到施展。贾谊、亚夫二人的死,谁不为之痛心呢!我的先祖父李广功劳谋略盖天地,忠义勇猛全军第一,只因为失去权贵的欢心,而自杀于绝域之外。这就是功臣义士之所以负戟长叹的原因。怎能说是“不薄”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