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若论其体势[1],详其风声[2]:器和故响逸[3],张急故声清[4],间辽故音庳[5],弦长故徽鸣[6]。性洁静以端理[7],含至德之和平[8]。诚可以感荡心志[9],而发泄幽情矣[10]!
【注释】
[1]体势:体制,指琴的结构。
[2]详:审。风声:指琴的声音。
[3]器和:指琴弦和缓。响逸:琴声浑厚深远。
[4]张急:指琴弦紧张。声清:琴声清脆高昂。蔡邕《月令章句》:“凡弦之缓急为清浊,琴紧其弦则清,缓则浊。”
[5]间辽:琴弦之间隔较远。音庳(bì):声音低沉。戴明扬《嵇康集校注》曰:“间者,谓岳山(琴额用以架弦的横木)与左手取音处之间隔,去岳愈远,则音愈低,固不必十三徽之外矣。琴之间隔最远,故能取卑下之音也。”
[6]弦长故徽鸣:琴弦长则起泛音。苏轼《东坡志林》曰:“徽鸣者,今之所谓泛声也。弦虚而不按乃可泛,故曰弦长则徽鸣也。”戴明扬《嵇康集校注》曰:“苏氏以泛声为说,泛声固于徽位取之,说亦不误;但以弦虚解弦长,则亦强词也。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注:‘徽,鹜弹也。’《文选·文赋》注引许慎《淮南子》注:‘鼓琴循弦谓之徽。’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曰:‘琴轸系弦之绳谓之徽。’《琴赋》:‘弦长故徽鸣。’傅毅《雅琴赋》:‘时促均而增徽。’《文赋》:‘犹弦么而徽急。’皆言纠弦也。后人乃以琴面识点为徽,朱氏此说甚是。琴弦最长,音高则须紧之,徽鸣者,纠徽索而取音也。此自总泛声、按声而言之。此处上二句,曰逸曰清,言其风声之美。下二句,则言其体势殊于众器耳。曰音庳,曰徽鸣,但指取音之方,不指发音之美也。”
[7]洁静:纯洁。静,通“净”。端理:正直。
[8]含:怀。至德:最高尚的道德。和平:心平气和。
[9]感荡:感动。心志:意志。
[10]幽情:心中深处的感情。
【翻译】
若论琴的体制结构,考察琴的声音:琴弦和缓则声音悠远,琴弦紧张则声音清脆,琴弦间隔远则音低,琴弦距离长则音泛。琴的性质纯洁而端直,含怀最高尚的琴德,使人心平气和。它的确可以感动人心,抒发幽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