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然八音之器[1],歌舞之象[2],历世才士[3],并为之赋颂。其体制风流[4],莫不相袭。称其材干[5],则以危苦为上[6];赋其声音,则以悲哀为主[7];美其感化,则以垂涕为贵。丽则丽矣[8],然未尽其理也。推其所由,似元不解音声[9];览其旨趣[10],亦未达礼乐之情也[11]。众器之中,琴德最优[12]。故缀叙所怀[13],以为之赋。其辞曰:
【注释】
[1]八音之器:古代称金、石、丝、竹、匏、土、革、木等八种乐器声音为八音。金为钟,石为磬,琴瑟为丝,箫管为竹,笙竽为匏,埙为土,鼓为革,祝敔为木。
[2]象:形象。
[3]才士:有才气之文士。
[4]体制:指诗赋的体裁。风流:此指传统的形式、风格。
[5]材干:制作乐器的主要材料。
[6]危苦:吕延济注:“危苦,谓生于高峻也。”
[7]以悲哀为主:汉代尚悲“京师宾婚嘉会,皆作魁
,酒酣之后,续以挽歌”(《风俗通义》佚文)。钱锺书《管锥编》曰:“奏乐以生悲为善音,听乐以能悲为知音,汉魏六朝,风尚如斯。”
[8]丽:美,好。
[9]音声:袁本、茶陵本作“声音”,并于“览”字下注云:“善本作‘音声者览’。”胡刻本仍无“者”字。胡克家《文选考异》:“袁本、茶陵本云:‘善作音声者览。’案此少‘者’字。或尤本脱耳。”
[10]旨趣:旨意。趣,意。
[11]达:通达事理。礼乐:礼与乐的合称。《礼记·文王世子》:“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。乐,所以内修也;礼,所以外修也。礼乐交错于中。”
[12]琴德:指琴在教化中的作用。
[13]缀叙:著述,写作。
【翻译】
可是八种乐器,各种舞蹈的形象,历代有才之士,都为之作赋。但其体制风格,莫不互相因袭。称赞乐器的制作材料,则以产于高山峻岭为上;描写它的声音,则以悲哀为主;赞美它的感人作用,则以令人垂泪为贵。这些说法美是很美,但没有把乐理讲透。究其原因,大概本来不甚了解音乐;看其旨意,也没有通晓礼乐之情。在众多乐器之中,琴的品格最优。所以把我的体会写出来,为琴作赋。赋辞是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