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秦孝公据殽函之固[1],拥雍州之地[2],君臣固守,以窥周室[3],有席卷天下[4],包举宇内[5],囊括四海之意[6],并吞八荒之心[7]。当是时也,商君佐之[8],内立法度,务耕织,修守战之具,外连衡而斗诸侯[9]。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[10]。
【注释】
[1]秦孝公:名渠梁,在位二十四年(前361—前338)。殽(xiáo)函:殽山、函谷关。殽山,也作“崤山”,在今河南洛宁北。函谷关,关在西崤山谷中,深险如函,故名;其地在今河南灵宝西南。
[2]雍州:古代九州之一。约在今陕西大部、甘肃全省和青海的部分地区。
[3]窥:暗中察看而有所图谋。周室:这里指衰弱的东周王朝。
[4]席卷:像卷席子一样,形容全部占有。
[5]包举:像打包裹一样全部包了进去。宇内:天下。
[6]囊括:像装口袋一样全部装了进去。四海:天下。
[7]八荒:四方及四隅称为八荒,指八方的荒远之地,义同天下。
[8]商君:即商鞅,对秦国的变法改革有很大的贡献。佐:辅助。
[9]连衡:即连横,指西方的秦国与东方的齐国或楚国结成联盟,以打击其他诸侯之国的一种策略。这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外交策略之一。
[10]拱手:两手相合以表示敬意。这里指轻易不费力。西河之外:指黄河以西的魏国的大片土地。
【翻译】
秦孝公依靠殽山、函谷关的险要形势,拥有雍州的土地,君臣们牢固地加以防守,而暗中图谋东周王朝的政权,意欲像卷席似的卷收天下,像打包似的裹取宇内,像装袋似的套装四海,像吞吃似的吞没八荒。正当这个时候,商鞅辅助秦孝公,对内建立法令制度,尽力于耕种纺织,修治进攻与防守的器具,对外采用连横的策略,使诸侯各国自相斗争。于是秦人像两手相合一般轻易地取得了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