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武帝刘彻(前156—前87),景帝中子。四岁立为胶东王,七岁为皇太子,十九岁即皇帝位。武帝承文景之业,对内实行政治、经济改革,对外用兵,开拓疆土。尊儒术,倡仁义,而罢黜百家,建太学,置五经博士。在位五十四年,为前汉一代军事、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的极盛时期。但迷信神仙,大兴土木,急征敛,重刑诛,连年用兵,使海内虚耗,人口减半。班固《汉书·武帝纪赞》曰:“孝武初立,卓然罢黜百家,表章六经。遂畴咨海内,举其俊茂,与之立功。兴太学,修郊祀,改正朔,定历数,协音律,作诗乐,建封
,礼百神,绍周后,号令文章,焕焉可述。”
诏一首
诏是皇帝向全国发布的一种文告。据刘勰《文心雕龙·诏策》,轩辕、唐、虞,同称为命;夏、商、周三代,则曰诰誓;降及七国,并称曰令;秦并天下,改命曰制;汉定仪则,命有四品:一曰策书,二曰制书,三曰诏书,四曰戒敕。诏者,告,以昭告天下百姓。
武帝元封五年(前106)冬,据《汉书·武帝纪》云:“初置刺史部十三州,名臣文武欲尽。”乃下诏云云。吕向曰:“诏,照也。天子出言如日之照于天下也。此谓下州郡求贤良。”
诏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