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选

《文选》,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汉魏以来,文人别集日益繁多,学者难以遍读,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。《文选》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,收录了上起周代,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,按体裁分为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(策文)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类,其中赋、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。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。
玄微子隐居大荒之庭,飞遁离俗,澄神定灵;轻禄慠贵,与物无营;耽虚好静,羡此永生;独驰思于天云之际,无物象而能倾。于是镜机子闻而将往说焉。驾超野之驷,乘追风之舆,经迥漠,出幽墟,入乎泱漭之野,遂届玄微子之所居。其居也,左激水,右高岑,背洞溪,对芳林。冠皮弁,被文裘,出山岫之潜穴,倚峻崖而嬉游。志飘飖焉,峣峣焉,似若狭六合而隘九州,若将飞而未逝,若举翼而中留。于是镜机子攀葛藟而登,距岩而立,顺风而称曰:“予闻君子不遁俗而遗名,智士不背世而灭勋。今吾子弃道艺之华,遗仁义之英;耗精神乎虚廓,废人事之纪经。譬若画形于无象,造响于无声。未之思乎?何所规之不通也!”玄微子俯而应之曰:“嘻!有是言乎?夫太极之初,浑沌未分,万物纷错,与道俱隆。盖有形必朽,有迹必穷;芒芒元气,谁知其终;名秽我身,位累我躬。窃慕古人之所志,仰老庄之遗风;假灵龟以托喻,宁掉尾于涂中。”

【原文】

玄微子隐居大荒之庭[1],飞遁离俗[2],澄神定灵[3];轻禄慠贵[4],与物无营[5];耽虚好静[6],羡此永生[7];独驰思于天云之际[8],无物象而能倾[9]。于是镜机子闻而将往说焉[10]。驾超野之驷[11],乘追风之舆[12],经迥漠[13],出幽墟,入乎泱漭之野[14],遂届玄微子之所居。其居也,左激水,右高岑[15],背洞溪[16],对芳林[17]。冠皮弁[18],被文裘[19],出山岫之潜穴[20],倚峻崖而嬉游。志飘飖焉,峣峣焉[21],似若狭六合而隘九州[22],若将飞而未逝[23],若举翼而中留[24]。于是镜机子攀葛藟而登[25],距岩而立,顺风而称曰[26]:“予闻君子不遁俗而遗名[27],智士不背世而灭勋[28]。今吾子弃道艺之华[29],遗仁义之英;耗精神乎虚廓[30],废人事之纪经[31]。譬若画形于无象,造响于无声[32]。未之思乎?何所规之不通也[33]!”玄微子俯而应之曰[34]:“嘻!有是言乎?夫太极之初,浑沌未分[35],万物纷错[36],与道俱隆[37]。盖有形必朽,有迹必穷[38];芒芒元气,谁知其终[39];名秽我身[40],位累我躬[41]。窃慕古人之所志[42],仰老庄之遗风[43];假灵龟以托喻,宁掉尾于涂中[44]。”

【注释】

[1]玄微子:虚拟人物。玄微,幽玄精微。以“玄微”比喻此人明了幽玄精微之理。大荒,此指极边远之地。《山海经·大荒西经》:“大荒之中,有山名曰大荒之山,日月所入。”庭,厅堂。此指居所。

[2]飞遁:离世隐退。离俗:超离尘俗。

[3]澄神定灵:使心神安静。澄,安定。灵,心。

[4]轻禄慠贵:轻视爵禄,傲视权贵。

[5]与物无营:与物无争。营,经营,谋划。此处作争斗解。

[6]耽虚好静:特别爱好虚无、清静之道。耽,耽好,即特别爱好之意,与“好”义同。

[7]羡此永生:思慕长生。

[8]驰思:放纵情思。

[9]无物象而能倾:李周翰注:“万物之象不可倾动于心,言执情定矣。”

[10]镜机子:虚拟人物。李善注:“镜机,镜照机微也。”言此人辨理之明,如镜照细微。说:游说。

[11]超野:马跑得飞快。李善注:“超野、追风,言疾也。”驷:古代一车套四马,因以称车之四马。

[12]舆:车。此指前文四马所拉之车。

[13]迥漠:张铣注:“迥漠、幽墟,皆远方之地。”

[14]泱(yǎng)漭之野:辽阔广远的荒野。

[15]高岑:此指高山。岑,原为小而高之山。

[16]背:背依。洞溪:明澈之溪水。洞,明澈。

[17]芳林:春意盎然之树林。

[18]皮弁(biàn):《仪礼·士冠礼》:“皮弁者,以白鹿皮为冠。象上古也。”弁,帽子。

[19]文裘:文狐之裘。文狐,身有花纹之狐。

[20]山岫:山谷。潜穴:深穴。

[21]“志飘飖焉”二句:飘飖焉,指远。峣峣焉,指高。

[22]六合:谓天地四方之总称。“狭”“隘”皆为狭窄之义。

[23]未逝:犹言未飞。逝,流去,过去。此处作飞解。

[24]举翼:犹言展翼而飞。中留:犹言停滞于半空。中,半。《春秋·庄公七年》:“夜中,星陨如雨。”

[25]葛:蔓草。藟(lěi):藤。

[26]顺风:顺着风向。称:声言,说。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。”

[27]遁俗:即遁世。意为避世,隐居。遗名:忘却名利。

[28]背世:违反世俗。灭勋:消除功业之念。

[29]道艺:学问与技能。《周礼·宫正》:“会其什伍而教之道艺。”郑玄注引郑众:“道谓先王所以教道民者,艺谓礼乐射御书数。”“华”与下句“英”皆谓精粹。

[30]虚廓:空虚无为。廓,空。

[31]纪经:指常理。

[32]“譬若”二句:意谓在没有人、物的形状下画像,在没有声音的情况下制造音响,这是办不到的。李善注:“言像因形生,响随声发,今欲无声而造响,图像而无形,岂有得哉!”

[33]规:通“窥”,犹言窥测事理。不通:见闻学识浅陋。

[34]俯:低头作礼。应:回答。

[35]“夫太极”二句:犹言天地未分之时,只是一片元气笼罩。李周翰注:“太极,天地之前也。浑沌,为一气也。”

[36]纷错:指相并而生。

[37]隆:成长。《汉书·王莽传》:“臣莽夙夜养育隆就孺子。”颜师古注:“隆,长也。成就之使其长大也。”

[38]迹:业绩,事迹。

[39]“芒芒”二句:吕延济注:“芒芒,广大貌。元气,则一气也。言若以一气独运,周而复始,谁知其终乎?”

[40]名:指名利。秽:污浊。此处用如动词。身:此指自身之品节。

[41]位:此指位秩,即官位俸禄。躬:即身。

[42]所志:所追求的志向。

[43]遗风:遗留下来的风尚。

[44]“假灵龟”二句:意谓借灵龟之事来托喻,宁愿如灵龟般于泥涂中自由生活,不愿居庙堂华屋而形同身死。《庄子·秋水》记载楚王使二大夫往聘庄子,庄子曰:“吾闻楚有神龟,死已三千岁矣。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。此龟者,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?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?”二大夫曰:“宁生而曳尾涂中。”庄子曰:“往矣!吾将曳尾于涂中。”掉尾,摇尾。

【翻译】

玄微子隐居在大荒的居所里,离世隐退,超脱尘俗,心神安静;轻视爵禄,傲视权贵,与物无争;喜好虚无清静之道,思慕长生;放纵情思于云天之际,万物之象都不可倾动心思。镜机子听说玄微子的这种情况,就去游说他。镜机子套上四匹骏马,乘坐追风之车,经过极遥远的迥漠,驶出极遥远的幽墟,进入辽阔广远的荒野,于是就到了玄微子的居所。玄微子的居所,左边是湍急的流水,右边是高高的山峰,背靠明澈的溪流,面对春意盎然的树林。玄微子头戴白鹿皮的帽子,身穿花狐皮的皮衣,出入于山谷的深洞中,游玩于峻崖边。他志向高远,仿佛觉得天地四方、神州赤县都很狭窄,又像是鹏鸟将飞而未飞,展翅飞翔而又留于半空。镜机子攀缘草藤而登越,到了悬崖上而站立,顺着风向说:“我听说君子不避世不忘却功名,聪明人不违反世俗,不摒弃功业之念。现在您却放弃学问技能,丢掉仁义精华;在空虚无为中耗费精神,废弃人事的常理。这就好比在没有人、物形状的情况下画像,在没有声音的情况下制造音响。您没有考虑过这是办不到的事吗?您窥探事理真是见识浅陋啊!”玄微子低头作礼而回答说:“嘻!有这种说法吗?天地未分之时,只是一片元气笼罩,万物相并而生,与道一同成长。大凡有形态的一定会朽烂,有业绩的一定有终绝;广大无边的元气独自运行,周而复始,谁又知道它的终极呢?名利、禄位只会玷污、连累我。我心里很倾慕古人所追求的志向,很敬羡老子、庄子遗留下来的风尚;且借神龟之事来寄托心志,我宁愿如神龟那样在泥泞中自由生活,也不愿居庙堂华屋而形同身死。”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