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选

《文选》,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汉魏以来,文人别集日益繁多,学者难以遍读,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。《文选》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,收录了上起周代,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,按体裁分为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(策文)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类,其中赋、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。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。
先生讳泰,字林宗,太原界休人也。其先出自有周,王季之穆,有虢叔者,寔有懿德,文王咨焉。建国命氏,或谓之郭,即其后也。先生诞应天衷,聪睿明哲,孝友温恭,仁笃慈惠。夫其器量弘深,姿度广大,浩浩焉,汪汪焉,奥乎不可测已。若乃砥节厉行,直道正辞,贞固足以干事,隐括足以矫时。遂考览六经,探综图纬,周流华夏,随集帝学。收文武之将坠,拯微言之未绝。于时缨 之徒,绅佩之士,望形表而影附,聆嘉声而响和者,犹百川之归巨海、鳞介之宗龟龙也。尔乃潜隐衡门,收朋勤诲,童蒙赖焉,用袪其蔽。州郡闻德,虚己备礼,莫之能致。群公休之,遂辟司徒掾,又举有道,皆以疾辞。将蹈鸿涯之遐迹,绍巢许之绝轨。翔区外以舒翼,超天衢以高峙。禀命不融,享年四十有二,以建宁二年正月乙亥卒。凡我四方同好之人,永怀哀悼;靡所置念,乃相与惟先生之德,以谋不朽之事。佥以为先民既没,而德音犹存者,亦赖之于见述也。今其如何,而阙斯礼。于是树碑表墓,昭铭景行,俾芳烈奋于百世,令问显于无穷。其辞曰:

【原文】

先生讳泰,字林宗,太原界休人也[1]。其先出自有周[2],王季之穆[3],有虢叔者[4],寔有懿德[5],文王咨焉[6]。建国命氏[7],或谓之郭[8],即其后也。先生诞应天衷[9],聪睿明哲[10],孝友温恭[11],仁笃慈惠[12]。夫其器量弘深,姿度广大[13],浩浩焉[14],汪汪焉[15],奥乎不可测已[16]。若乃砥节厉行[17],直道正辞[18],贞固足以干事[19],隐括足以矫时[20]。遂考览六经[21],探综图纬[22],周流华夏[23],随集帝学[24]。收文武之将坠[25],拯微言之未绝[26]。于时缨 先生讳泰,字林宗,太原界休人也。其先出自有周,王季之穆,有虢叔者,寔有懿德,文王咨焉。建国命氏,或谓之郭,即其后也。先生诞应天衷,聪睿明哲,孝友温恭,仁笃慈惠。夫其器量弘深,姿度广大,浩浩焉,汪汪焉,奥乎不可测已。若乃砥节厉行,直道正辞,贞固足以干事,隐括足以矫时。遂考览六经,探综图纬,周流华夏,随集帝学。收文武之将坠,拯微言之未绝。于时缨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之徒,绅佩之士,望形表而影附,聆嘉声而响和者,犹百川之归巨海、鳞介之宗龟龙也。尔乃潜隐衡门,收朋勤诲,童蒙赖焉,用袪其蔽。州郡闻德,虚己备礼,莫之能致。群公休之,遂辟司徒掾,又举有道,皆以疾辞。将蹈鸿涯之遐迹,绍巢许之绝轨。翔区外以舒翼,超天衢以高峙。禀命不融,享年四十有二,以建宁二年正月乙亥卒。凡我四方同好之人,永怀哀悼;靡所置念,乃相与惟先生之德,以谋不朽之事。佥以为先民既没,而德音犹存者,亦赖之于见述也。今其如何,而阙斯礼。于是树碑表墓,昭铭景行,俾芳烈奋于百世,令问显于无穷。其辞曰: 之徒[27],绅佩之士[28],望形表而影附[29],聆嘉声而响和者[30],犹百川之归巨海、鳞介之宗龟龙也[31]。尔乃潜隐衡门[32],收朋勤诲[33],童蒙赖焉[34],用袪其蔽[35]。州郡闻德,虚己备礼[36],莫之能致。群公休之[37],遂辟司徒掾[38],又举有道[39],皆以疾辞。将蹈鸿涯之遐迹[40],绍巢许之绝轨[41]。翔区外以舒翼[42],超天衢以高峙[43]。禀命不融[44],享年四十有二,以建宁二年正月乙亥卒。凡我四方同好之人[45],永怀哀悼[46];靡所置念[47],乃相与惟先生之德[48],以谋不朽之事[49]。佥以为先民既没[50],而德音犹存者[51],亦赖之于见述也[52]。今其如何,而阙斯礼[53]。于是树碑表墓[54],昭铭景行[55],俾芳烈奋于百世[56],令问显于无穷[57]。其辞曰:

【注释】

[1]太原:郡名。属并州。界休:县名。故址在今山西介休东南。

[2]有周:即周代。

[3]王季:即季历。周太王少子,周文王之父。一作“王季”“公季”。穆:指季历之子虢叔。穆是宗庙在右的位次,古代昭穆相承,左为昭,右为穆。季历为后稷第十三代孙,为昭,则虢叔为穆。《春秋左传·僖公五年》:“虢仲虢叔,王季之穆也。”

[4]虢(guó)叔:虢的开国祖,季历的三子,周文王的弟弟。

[5]寔(shí):实。懿德:美德。

[6]咨:谋,征询。虢叔当过文王的卿士(执掌国政的大臣)。《国语·晋语》:“胥臣曰:‘及其(文王)即位也,询于八虞而咨于二虢。’”

[7]命氏:赐给氏。上古同姓贵族的几个分支各有称号,叫“氏”。后来“姓”和“氏”不再有区别。《春秋左传·隐公八年》:“天子建德,因生以赐姓,胙之土而命之氏。”

[8]郭:《战国策》高诱注:“郭,古文‘虢’字也。”

[9]诞:发语词。天衷:上天的善意。

[10]聪睿:聪明智慧。明哲:明智,通晓事理。

[11]孝友:孝顺父母与友爱兄弟。

[12]仁笃:仁厚。

[13]姿度:姿态气概。

[14]浩浩:水盛大貌。用以形容气度之恢宏。

[15]汪汪:水深广貌。《世说新语·德行》:“(郭泰)诣黄叔度,乃弥日信宿。人问其故,林宗曰:‘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,澄之不清,扰之不浊,其器深广,难测量也。’”

[16]奥:深。已:至,即其水深所及之处。

[17]若乃:至于。犹言“若夫”。砥节厉行:磨炼节操和德行。

[18]直道:正直之道。正辞:不虚称君美的公正言辞。

[19]贞固:固守正道。干事:干练地办事。《周易·乾》:“贞者,事之干也……贞固足以干事。”

[20]隐括:矫正竹木弯曲的器具。比喻匡正时弊的意见。矫:正。

[21]考览:考察阅览。六经:指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乐》《易》《春秋》六部儒家经典。

[22]探综:探求综合。图纬:图,《河图》,谶纬书名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著录二十卷,谓其出于西汉。纬,纬书,“六经”和《孝经》均有纬书,称“七纬”,是以儒家经义附会人事吉凶,以预言治乱兴废的书。

[23]周流:周行各地。华夏:中国。屈原《离骚》:“览相观于四极兮,周流乎天余乃下。”

[24]集:止于。帝学:国学,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。

[25]文武:文武之道,即周文王、周武王之道。坠:失传。《论语·子张》:“子贡曰:‘文武之道,未坠于地,在人。’”

[26]微言:精微之言。

[27]缨 先生讳泰,字林宗,太原界休人也。其先出自有周,王季之穆,有虢叔者,寔有懿德,文王咨焉。建国命氏,或谓之郭,即其后也。先生诞应天衷,聪睿明哲,孝友温恭,仁笃慈惠。夫其器量弘深,姿度广大,浩浩焉,汪汪焉,奥乎不可测已。若乃砥节厉行,直道正辞,贞固足以干事,隐括足以矫时。遂考览六经,探综图纬,周流华夏,随集帝学。收文武之将坠,拯微言之未绝。于时缨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之徒,绅佩之士,望形表而影附,聆嘉声而响和者,犹百川之归巨海、鳞介之宗龟龙也。尔乃潜隐衡门,收朋勤诲,童蒙赖焉,用袪其蔽。州郡闻德,虚己备礼,莫之能致。群公休之,遂辟司徒掾,又举有道,皆以疾辞。将蹈鸿涯之遐迹,绍巢许之绝轨。翔区外以舒翼,超天衢以高峙。禀命不融,享年四十有二,以建宁二年正月乙亥卒。凡我四方同好之人,永怀哀悼;靡所置念,乃相与惟先生之德,以谋不朽之事。佥以为先民既没,而德音犹存者,亦赖之于见述也。今其如何,而阙斯礼。于是树碑表墓,昭铭景行,俾芳烈奋于百世,令问显于无穷。其辞曰: (ruí):帽带及其末梢部分。《礼记·内则》:“子事父母……冠、 先生讳泰,字林宗,太原界休人也。其先出自有周,王季之穆,有虢叔者,寔有懿德,文王咨焉。建国命氏,或谓之郭,即其后也。先生诞应天衷,聪睿明哲,孝友温恭,仁笃慈惠。夫其器量弘深,姿度广大,浩浩焉,汪汪焉,奥乎不可测已。若乃砥节厉行,直道正辞,贞固足以干事,隐括足以矫时。遂考览六经,探综图纬,周流华夏,随集帝学。收文武之将坠,拯微言之未绝。于时缨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之徒,绅佩之士,望形表而影附,聆嘉声而响和者,犹百川之归巨海、鳞介之宗龟龙也。尔乃潜隐衡门,收朋勤诲,童蒙赖焉,用袪其蔽。州郡闻德,虚己备礼,莫之能致。群公休之,遂辟司徒掾,又举有道,皆以疾辞。将蹈鸿涯之遐迹,绍巢许之绝轨。翔区外以舒翼,超天衢以高峙。禀命不融,享年四十有二,以建宁二年正月乙亥卒。凡我四方同好之人,永怀哀悼;靡所置念,乃相与惟先生之德,以谋不朽之事。佥以为先民既没,而德音犹存者,亦赖之于见述也。今其如何,而阙斯礼。于是树碑表墓,昭铭景行,俾芳烈奋于百世,令问显于无穷。其辞曰: 、缨。”孔疏:“结缨颔下以固冠,结之余者,散而下垂,谓之 先生讳泰,字林宗,太原界休人也。其先出自有周,王季之穆,有虢叔者,寔有懿德,文王咨焉。建国命氏,或谓之郭,即其后也。先生诞应天衷,聪睿明哲,孝友温恭,仁笃慈惠。夫其器量弘深,姿度广大,浩浩焉,汪汪焉,奥乎不可测已。若乃砥节厉行,直道正辞,贞固足以干事,隐括足以矫时。遂考览六经,探综图纬,周流华夏,随集帝学。收文武之将坠,拯微言之未绝。于时缨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之徒,绅佩之士,望形表而影附,聆嘉声而响和者,犹百川之归巨海、鳞介之宗龟龙也。尔乃潜隐衡门,收朋勤诲,童蒙赖焉,用袪其蔽。州郡闻德,虚己备礼,莫之能致。群公休之,遂辟司徒掾,又举有道,皆以疾辞。将蹈鸿涯之遐迹,绍巢许之绝轨。翔区外以舒翼,超天衢以高峙。禀命不融,享年四十有二,以建宁二年正月乙亥卒。凡我四方同好之人,永怀哀悼;靡所置念,乃相与惟先生之德,以谋不朽之事。佥以为先民既没,而德音犹存者,亦赖之于见述也。今其如何,而阙斯礼。于是树碑表墓,昭铭景行,俾芳烈奋于百世,令问显于无穷。其辞曰: 。”借指在朝百官及儒学诸生。

[28]绅:束在腰间,一头垂下以为饰的大带。佩:结于衣带上的饰物,也借指在朝百官及儒学诸生。《后汉书·郭太传》:“于是名震京师。后归乡里,衣冠诸儒送至河上,车数千两。”

[29]形表:谓人站立。

[30]聆:听。声而响:《庄子·在宥》:“大人之教,若形之于影,声之于响也。”

[31]鳞介:泛指有鳞和介甲的水生动物。龟:乌龟,因其寿命很长,古人以为灵物。

[32]尔乃:至于。犹曰“若乃”。衡门:横木为门。比喻简陋的房屋。后借指隐者所居。《诗经·陈风·衡门》:“衡门之下,可以栖迟。”

[33]收朋:重其友朋。

[34]童蒙:幼稚尚未开化的儿童。《春秋左传·僖公九年》:“凡在丧,王曰小童,公侯曰子。”孔疏:“蒙,谓暗昧也,幼童于事多暗昧,是以谓之童蒙。”

[35]用:以。袪:去。

[36]虚己:犹言虚心。

[37]休:美,褒美。

[38]辟:征召。司徒掾:司徒的属官。

[39]有道:汉代选举科目之,以有道德、有才艺的人为选举对象。《后汉书·郭太传》:“司徒黄琼辟,太常赵典举有道。”

[40]蹈:踩,步。鸿涯:传说中仙人名。又作“洪崖”“洪月”“洪涯”。《神仙传》注引《真仙通鉴》:“洪崖先生者,或曰黄帝之臣伶伦也,得道仙去,姓张氏。”遐:远。

[41]绍:继。巢许:巢父、许由,相传为尧时隐士,尧欲让位给二人,皆不受。绝:远。轨:犹“迹”。

[42]区外:犹言方外,指世俗之外。

[43]天衢:天路。衢,四通八达的大路。比喻通显之地。峙:立。

[44]禀:受,享。融:长。

[45]同好:爱好相同。

[46]永:长。

[47]靡:无。置:致,寄托。张铣注:“言无所致念者,念之不可及也。”

[48]惟:思。

[49]不朽之事:谓立碑。

[50]佥:都。先民:古人。指古时贤人。

[51]德音:好名誉。

[52]之:指碑文。

[53]阙:同“缺”。斯:此。

[54]表:立。

[55]景行:高尚的德行。

[56]俾:使。芳烈:美好的事迹。奋:发扬。

[57]令问:美好的名声。《诗经·大雅·假乐》:“假乐君子,显显令德。”(李善注引作“显显令问”)

【翻译】

先生名泰,字林宗,太原界休人。其先辈出自周代,王季之穆,有一个叫虢叔的,颇具美德,文王有事常向他征询。建国之后赐给他氏,有人称之为郭,先生就是郭氏的后代。先生顺应上天善意,聪慧明智,孝顺父母,友爱兄弟,温和谦恭,仁厚慈惠。其器量宽宏深沉,姿态气概广大,犹如浩浩之流,汪汪之水,深而不可测量。又能磨炼节操和德行,坚持正直之道和公正言辞,固守正道足可以干练地办事,胸中隐括足可以匡正时弊。于是考察阅览六经,探求综合《河图》纬书,周行全国各地,最后来到国学。收集文武之道于将要失传的时候,挽救精微之言于尚未断绝之时。其时在朝百官,儒学诸生,望着先生形象而如影之相附,听着先生美好音声而如声响应和的,就像百条江河归向大海、鳞介动物尊崇龟龙一样。此后隐居陋屋,重其友朋,勤于教诲,童蒙靠了先生,得以去其蒙昧。州郡得知先生德行,以谦逊态度备礼相邀,却没有谁能将先生罗致。朝廷群公褒美先生,于是征召为司徒掾,又选举为有道,先生都以有病为由推辞。将要跟随鸿涯遥远的脚步,继续巢父许由消逝的足迹。展翅翱翔在尘世之外,超越天路以高高耸立。可惜寿命不长,享年四十二岁,在建宁二年正月乙亥去世。凡我四方爱好相同的人,都长怀哀悼之情;无处寄托自己的思念,于是在一起思念先生美德,以筹划立碑这件不朽之事。都以为先贤死后,其美好的声名还能留存下来,全靠碑文作了记述。今天能有什么理由,而遗缺这一礼仪。于是树碑立墓,昭示铭刻高尚的德行,使先生美好的事迹发扬百代,美好的声名显示于无穷的未来。其辞云: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