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选

《文选》,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汉魏以来,文人别集日益繁多,学者难以遍读,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。《文选》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,收录了上起周代,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,按体裁分为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(策文)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类,其中赋、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。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。
羽檄起边亭,烽火入咸阳。

【原文】

羽檄起边亭[1],烽火入咸阳[2]

征骑屯广武[3],分兵救朔方[4]

严秋筋竿劲[5],虏阵精且强[6]

天子按剑怒,使者遥相望[7]

雁行缘石径[8],鱼贯度飞梁[9]

箫鼓流汉思[10],旌甲被胡霜[11]

疾风冲塞起,沙砾自飘扬[12]

马毛缩如猬[13],角弓不可张[14]

时危见臣节,世乱识忠良。

投躯报明主,身死为国殇[15]

【注释】

[1]羽檄:古代的一种紧急军事公文,因上面插着表示急速的鸟羽,故名。边亭:边境上的亭候,是驻兵监视、防守敌人的建筑。

[2]烽火:古时边防告警用的烟火。咸阳:战国秦都,在长安(今陕西西安)西北。这里泛指都城。李善注引《风俗通》:“文帝时,匈奴犯塞,候骑至甘泉,烽火通长安。”

[3]骑(jì):骑兵。广武:县名。在今山西代县西。

[4]朔方:郡名。辖有今内蒙古黄河以南地区。

[5]严秋:肃杀的秋天。指深秋。筋:指弓弦。竿:指弓箭。劲:强劲。深秋气候干燥,故弓箭显得强劲有力。

[6]虏阵:敌人的阵容、阵势。

[7]遥相望:谓使者不绝于路。

[8]雁行:形容军队行进时队列整齐。缘:沿。

[9]鱼贯:鱼游前后相贯。形容兵士一个接着一个行进。飞梁:飞跨在两山之间的桥梁。

[10]汉思:指对于国家的思念情绪。思,《诗纪》云:“当作‘飔’。”汉飔,即汉地的凉风。

[11]旌甲:旌旗,铠甲。被:覆盖。

[12]砾(lì):小石,碎石。

[13]猬:刺猬。李善注引《西京杂记》,“元封二年,大雪深五尺,野鸟兽皆死,牛马蜷缩如猬。”

[14]角弓:有兽角装饰的弓。不可张:谓天气寒冷,双手冻得拉不开弓。

[15]国殇:为国战死的人。《楚辞·九歌·国殇》:“身既死兮神以灵,子魂魄兮为鬼雄。”

【翻译】

羽檄来自边境亭候,烽火飞速传入咸阳。

远征骑兵屯集广武,分出兵力救援朔方。

深秋弓箭强劲有力,敌方阵营精悍坚强。

天子闻讯按剑大怒,传令使臣前后相望。

沿着石路部队开进,鱼贯跨越高山桥梁。

箫鼓流溢家国之思,旌旗铠甲蒙上白霜。

疾风猛刮冲击边关,沙石竟自满天飘扬。

天寒马毛缩如刺猬,手冻强弓无法开张。

国势危急显露节操,社会动乱见出忠良。

舍身赴敌报效明主,为国捐躯战死沙场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