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朝发轫于长都兮[1],夕宿瓠谷之玄宫[2]。历云门而反顾[3],望通天之崇崇[4]。乘陵冈以登降[5],息郇邠之邑乡[6]。慕公刘之遗德[7],及行苇之不伤[8]。彼何生之优渥[9],我独罹此百殃[10]?故时会之变化兮[11],非天命之靡常[12]。
【注释】
[1]发轫(rèn):指开车出发。轫,用来制止车轮滚动的木头。长都:即长安。
[2]瓠(hù)谷:谷名。在长安西。玄宫:谓甘泉宫。在今陕西淳化西北甘泉山。原为秦始皇所建,仅甘泉前殿。汉武帝扩建之,增建通天、高光、迎风诸殿。
[3]云门:云阳县城门。汉云阳县,秦代所置,治所在今陕西淳化西北。秦始皇三十五年(前212)筑直道,从九原(今内蒙古包头西北)至此,以加强关中与河套地区联系。汉武帝太始元年(前96)又迁各地豪强于此。
[4]通天:台名。在甘泉宫中,为汉武帝所建。崇崇:高而又高。
[5]陵冈:丘陵山冈。陵,大土山。
[6]郇(xún):同“栒(xún)”,古县名。指栒邑县,汉属右扶风郡,今名旬邑,在陕西中部偏西。邠(bīn):同“豳”,古都邑名。即今陕西旬邑西南的彬州。周族后稷的曾孙公刘由邰迁居于此。李善注:“《汉书》:右扶风栒县有豳乡。《诗》‘豳国’,公刘所治邑也。栒与郇同,邠与豳同。”
[7]公刘:周之远祖。相传为后稷的曾孙。《诗经·大雅》有《公刘》,毛传:“公刘居于邰而遭夏人乱,迫逐公刘,公刘乃……迁其民邑于豳焉。”
[8]行苇(háng wěi)之不伤:指公刘对草木都加以爱护,不忍伤害。行苇,道旁苇。此指草木。《诗经·大雅·行苇》:“敦彼行苇,牛羊勿践履。”
[9]优渥(wò):优厚。渥,厚。
[10]罹此百殃:《诗经·王风·兔爰》:“我生之初,尚无庸。我生之后,逢此百凶。”殃,灾难。
[11]时会:时运际会。此为时势之意。
[12]天命之靡常:《诗经·大雅·文王》:“侯服于周,天命靡常。”靡,无,没有。
【翻译】
早上从长安启程啊,晚住瓠谷的甘泉宫旁。经过云门而回头看啊,望见通天台高高在上。登上了大土山又接着下降,投宿在郇县的邠乡。思慕公刘的仁慈心肠,不忍把路边的芦苇踩伤。它们生长的条件何等优越,我却偏遇到许多祸殃。原因是形势发生了变化啊,不是天道已不正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