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选

《文选》,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汉魏以来,文人别集日益繁多,学者难以遍读,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。《文选》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,收录了上起周代,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,按体裁分为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(策文)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类,其中赋、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。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。
朝发轫于长都兮,夕宿瓠谷之玄宫。历云门而反顾,望通天之崇崇。乘陵冈以登降,息郇邠之邑乡。慕公刘之遗德,及行苇之不伤。彼何生之优渥,我独罹此百殃?故时会之变化兮,非天命之靡常。

【原文】

朝发轫于长都兮[1],夕宿瓠谷之玄宫[2]。历云门而反顾[3],望通天之崇崇[4]。乘陵冈以登降[5],息郇邠之邑乡[6]。慕公刘之遗德[7],及行苇之不伤[8]。彼何生之优渥[9],我独罹此百殃[10]?故时会之变化兮[11],非天命之靡常[12]

【注释】

[1]发轫(rèn):指开车出发。轫,用来制止车轮滚动的木头。长都:即长安。

[2]瓠(hù)谷:谷名。在长安西。玄宫:谓甘泉宫。在今陕西淳化西北甘泉山。原为秦始皇所建,仅甘泉前殿。汉武帝扩建之,增建通天、高光、迎风诸殿。

[3]云门:云阳县城门。汉云阳县,秦代所置,治所在今陕西淳化西北。秦始皇三十五年(前212)筑直道,从九原(今内蒙古包头西北)至此,以加强关中与河套地区联系。汉武帝太始元年(前96)又迁各地豪强于此。

[4]通天:台名。在甘泉宫中,为汉武帝所建。崇崇:高而又高。

[5]陵冈:丘陵山冈。陵,大土山。

[6]郇(xún):同“栒(xún)”,古县名。指栒邑县,汉属右扶风郡,今名旬邑,在陕西中部偏西。邠(bīn):同“豳”,古都邑名。即今陕西旬邑西南的彬州。周族后稷的曾孙公刘由邰迁居于此。李善注:“《汉书》:右扶风栒县有豳乡。《诗》‘豳国’,公刘所治邑也。栒与郇同,邠与豳同。”

[7]公刘:周之远祖。相传为后稷的曾孙。《诗经·大雅》有《公刘》,毛传:“公刘居于邰而遭夏人乱,迫逐公刘,公刘乃……迁其民邑于豳焉。”

[8]行苇(háng wěi)之不伤:指公刘对草木都加以爱护,不忍伤害。行苇,道旁苇。此指草木。《诗经·大雅·行苇》:“敦彼行苇,牛羊勿践履。”

[9]优渥(wò):优厚。渥,厚。

[10]罹此百殃:《诗经·王风·兔爰》:“我生之初,尚无庸。我生之后,逢此百凶。”殃,灾难。

[11]时会:时运际会。此为时势之意。

[12]天命之靡常:《诗经·大雅·文王》:“侯服于周,天命靡常。”靡,无,没有。

【翻译】

早上从长安启程啊,晚住瓠谷的甘泉宫旁。经过云门而回头看啊,望见通天台高高在上。登上了大土山又接着下降,投宿在郇县的邠乡。思慕公刘的仁慈心肠,不忍把路边的芦苇踩伤。它们生长的条件何等优越,我却偏遇到许多祸殃。原因是形势发生了变化啊,不是天道已不正常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