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所贵圣人至论兮[1],顺天性而断谊[2]。物有欲而不居兮[3],亦有恶而不避。守孔约而不贰兮[4],乃
德而无累[5]。三仁殊于一致兮[6],夷惠舛而齐声[7]。木偃息以蕃魏兮[8],申重茧以存荆[9]。纪焚躬以卫上兮[10],皓颐志而弗倾[11]。侯草木之区别兮[12],苟能实其必荣[13]。要没世而不朽兮[14],乃先民之所程[15]。观天网之纮覆兮[16],实棐谌而相训[17]。谟先圣之大猷兮[18],亦邻德而助信[19]。虞韶美而仪凤兮[20],孔忘味于千载[21]。素文信而厎麟兮[22],汉宾祚于异代[23]。精通灵而感物兮[24],神动气而入微[25]。养流睇而猿号兮[26],李虎发而石开[27]。非精诚其焉通兮,苟无实其孰信。操末技犹必然兮,矧耽躬于道真[28]。
【注释】
[1]至论:极为深刻真实的道理。
[2]断谊:断之以义,即以道义来加以裁断。谊,同“义”。
[3]居:处。
[4]守:持守道义。孔约:甚为专一。不贰:没有另外的想法。
[5]
(yóu)德:指德轻而易行。
,轻。无累:不为事物所牵累。
[6]三仁:指殷代的三位仁人:微子、箕子、比干。殊于一致:指他们的经历、所为虽然各异,但都达到“仁德”。《论语·微子》:“微子去之,箕子为之奴,比干谏而死。孔子曰:‘殷有三仁焉。’”
[7]夷:伯夷。惠:柳下惠。舛(chuǎn):相背。齐声:名声齐等。《论语·微子》:“子曰:‘不降其志,不辱其身,伯夷、叔齐与!’谓‘柳下惠、少连,降志辱身矣。言中伦,行中虑,其斯而已矣’。”
[8]木:指战国时魏人段干木。偃息:安卧。蕃魏:蕃屏魏国,即成为魏国的保护。《吕氏春秋·顺说》:“若夫偃息之义,则未之识也。”高诱注:“段干木偃息以安魏。”又《吕氏春秋·期贤》:“秦兴兵欲攻魏,司马唐谏秦君曰:‘段干木,贤者也,而魏礼之,天下莫不闻,无乃不可加兵乎。’秦君以为然,乃按兵辍不敢攻之。”
[9]申:指申包胥,春秋时楚国大夫。重茧:脚掌经久磨而成的硬皮。存荆:使楚国得以保存。此句事见《春秋左传·定公四年》及《战国策·楚策》:吴国进兵楚国,打进了郢都。申包胥赶了七天七夜的路,脚上都磨起老茧,赶到秦国,哭求秦王发兵救楚。秦终于发兵救楚,打败了吴兵,使楚得以保存。
[10]纪:指纪信,楚汉相争时刘邦的部将。焚躬以卫上:为了保卫主上,自己身遭焚烧。事见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刘邦曾被项羽围于荥阳,情况十分危急。其部将纪信挺身而出说:“事情危急了,请让我诳骗楚军。”于是就诈称为汉王出降,使刘邦得以脱逃。项羽得知受骗后,十分愤怒,便烧杀了纪信。此事《汉书·高帝纪》亦有载。
[11]皓:指商山四皓,即汉初商山的四位隐士:东园公、绮里季、夏黄公、甪里先生。颐志:保持气节。弗倾:没让汉朝社稷倾覆。此句事见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早年刘邦曾招引四皓,四人皆避而不应。到汉十二年时,高祖破黥布归来,病情日重,越发想更换太子,张良苦谏无效,叔孙太傅亦以死为太子力争,高祖表面虽然答应,而内心还是想易立太子。吕后就用张良之计,暗中迎来四皓,让他们辅佐太子。一天,四皓侍奉太子去见高祖,高祖见太子有四位贤人相辅,便说:“羽翼成矣。”于是打消了废除太子的念头。这样,汉初的政权就免于因易太子而带来动荡。
[12]侯:语首助词,同“惟”。草木之区别:指君子之道,犹如草木区别为各种各类。《论语·子张》:“子夏闻之,曰:‘……君子之道,孰先传焉?孰后倦焉?譬诸草木,区以别矣。’”
[13]荣:名声。
[14]要:总,总要。没世:离开人世。
[15]先民:指古代贤人。程:法式。
[16]天网:指天道。纮覆:广大而包罗万象。纮,通“宏”,广大。
[17]棐(fěi):辅助。谌:通“忱”,诚信。相:扶助。
[18]谟:谋求。大猷:大道。
[19]邻德:以有德行之人为友邻。语出《论语·里仁》:“德不孤,必有邻。”助信:对友邻之助要有诚信。
[20]虞韶:虞舜所作的乐曲。仪凤:凤凰飞来。语出《尚书·益稷》:“箫韶九成,凤凰来仪。”
[21]孔:指孔子。忘味于千载:指孔子听到韶乐而尝不出肉香的故事千载流传。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子在齐闻韶乐,三月不知肉味,曰:‘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。’”
[22]素:素王,即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其位的人,指孔子。《论衡·定贤》:“孔子不王,素王之业,在于《春秋》。”后来儒家即专以素王称孔子。文信:指孔子作《春秋》之文以明示礼法。厎(zhǐ)麟:招致麒麟。厎,致,招致。《春秋公羊传·哀公十四年》:“西狩获麟,孔子曰:‘吾道穷矣。’”何休注:“麟者,太平之符,圣人之类。又云麟得而死,此亦天告夫子将没之征也。”麟死而夫子没,所以《春秋》也就写到此为止。
[23]宾祚(zuò):以宾礼祚福于后世。异代:不同的朝代。此指汉代。孔子作《春秋》所明礼法,为后人所敬奉。据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记载,汉高祖过鲁,还以太牢之礼去祭祀。
[24]通灵:通于神灵。
[25]入微:入于幽微。
[26]养:指养由基,春秋时楚国人,善射。据《春秋左传》《战国策》所载,养由基蹲甲而射,可以射彻七札;又去柳叶百步而射,百发百中。
[27]李:指汉代名将李广。虎发:以为是虎而发射。此事见《汉书·李广传》:“广出猎,见石草中,以为虎而射之,中石没矢,视之,石也。”
[28]矧(shěn):况,况且。耽躬:将身心致力于(某个方面)。道真:道的真谛。
【翻译】
理当珍重圣人的高深之论,顺应天性而断以道义。有所欲望不合道义则不取,有所恶弃出于道义则不避。严守道义而专一不二,奉载圣德而无所牵累。“三仁”所为虽异而俱至于仁,夷惠去留相背则声名齐等。段干木安卧居室让魏国免于进犯,申包胥磨厚脚茧使楚国得以保存。纪信身遭杀戮得保高祖脱逃,四皓持守气节才使汉朝不倾。道义的施行如草木有类别之分,但如能实施必定名声显扬。人当死后而声名永垂,这乃是先圣做出的楷模。观天纲宏大而笼盖人世,真要名垂于世就得助诚顺教。既应谋求先圣的济世之道,亦当以德为邻而诚信其助。韶乐美妙动人招引凤凰前来,孔子闻之不知肉味之事千载流传。孔圣作《春秋》示礼仪招致麒麟,宾礼之仪祚福后代直到汉朝。人有精诚可通神灵感于万物,精神运转气志便能入于幽微。养由基眇视未射猿即哀号,李广当虎而射箭中石开。不是精诚所至岂可通达,若非确有其事谁能相信。操持射箭小技当须精诚所至,何况倾注身心于大道真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