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选

《文选》,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汉魏以来,文人别集日益繁多,学者难以遍读,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。《文选》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,收录了上起周代,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,按体裁分为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(策文)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类,其中赋、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。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。
固行行其必凶兮,免盗乱为赖道。形气发于根柢兮,柯叶汇而零茂。恐魍魉之责景兮,羌未得其云已。黎淳耀于高辛兮,芈强大于南汜。嬴取威于伯仪兮,姜本支乎三趾。既仁得其信然兮,仰天路而同轨。东邻虐而歼仁兮,王合位乎三五。戎女烈而丧孝兮,伯徂归于龙虎。发还师以成命兮,重醉行而自耦。震鳞漦于夏庭兮,匝三正而灭姬。巽羽化于宣宫兮,弥五辟而成灾。

【原文】

固行行其必凶兮,免盗乱为赖道[1]。形气发于根柢兮,柯叶汇而零茂[2]。恐魍魉之责景兮,羌未得其云已[3]。黎淳耀于高辛兮[4],芈强大于南汜[5]。嬴取威于伯仪兮[6],姜本支乎三趾[7]。既仁得其信然兮[8],仰天路而同轨[9]。东邻虐而歼仁兮[10],王合位乎三五[11]。戎女烈而丧孝兮[12],伯徂归于龙虎[13]。发还师以成命兮[14],重醉行而自耦[15]。震鳞漦于夏庭兮[16],匝三正而灭姬[17]。巽羽化于宣宫兮[18],弥五辟而成灾[19]

【注释】

[1]“固行行(hàng)”二句:是说子路过于刚强固执,必定会遭凶祸。他之所以没有作乱为盗,是有赖于受到孔子圣贤之道的影响。行行,刚固的样子。《论语·先进》:“子路,行行如也……若由也,不得其死然。”免盗乱,避免了为盗作乱。赖道,指全靠孔子的圣贤之道。

[2]“形气”二句:是说人禀气于父母,草木之盛衰亦由其根所决定。柢(dǐ),根,树根。汇,类。此指与人同类。零茂,零落与茂盛。

[3]“恐魍魉(wǎng liǎng)”二句:是说颜回、冉耕、子路都未得好死,根源何在呢?这犹如罔两问影子,影子所作的回答是没有确切答案的。恐魍魉之责景兮,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罔两问景曰:‘曩子行,今子止;曩子坐,今子起。何其无特操与?’景曰:‘吾有待而然者邪?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?’”魍魉,又作“罔两”,影子外层淡微的阴影。责,问。景,同“影”。羌,发语词。

[4]黎:人名。古代高辛氏火正,楚国的祖先。《国语·楚语》:“颛顼受之,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,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。”又《史记·楚世家》:“楚之先祖,出自帝颛顼高阳。高阳生称,称生卷章,卷章生重黎。”淳耀:光大美盛。高辛:高辛氏。上古帝喾之号。

[5]芈(mǐ):楚国的祖姓。汜(sì):通“涘”,水边。

[6]嬴:秦姓。取威:获取威望。伯仪:言伯益为掌管山泽、苑园、田猎之官,颇得其法。伯,伯益,秦的先祖。仪,法度。

[7]姜:齐姓。三趾:即三礼,指天地、人、鬼之礼。相传齐国祖先伯夷为舜掌管三礼的官员。本支:比喻子孙。

[8]仁得:指求仁便得到仁。《论语·述而》:“(子贡)入,曰:‘伯夷、叔齐何人也?’子曰:‘古之贤人也。’曰:‘怨乎?’曰:‘求仁而得仁,又何怨?’”信然:确实如此。

[9]天路:天道,自然的规律。轨:法则。

[10]东邻:指殷纣王,昏暴之君。因商的地理位置在周的东面,故称东邻。歼仁:害尽仁人。仁人指微子、箕子、比干。《论语·微子》:“微子去之,箕子为之奴,比干谏而死。孔子曰:‘殷有三仁焉。’”

[11]王合位乎三五:言合五位而得三所,是有帝王之德。王,指周武王。三五,即五位三所。五位,指岁、月、日、星、辰。三所,指逄公所凭神,有周所分野,后稷所经纬。《国语·周语》:“(伶州鸠)对(景王)曰:‘昔武王伐殷,岁在鹑火,月在天驷,日在析木之津,辰在斗柄,星在天鼋。星与日辰之位,皆在北维。颛顼之所建也,帝喾受之。我姬氏出自天鼋。及析木者,有建星及牵牛焉,则我皇妣大姜之侄,伯陵之后,逄公之所凭神也。岁之所在,则我有周之分野也。月之所在,辰马,农祥也。我大祖后稷之所经纬也。王欲合是五位三所而用之。’”

[12]戎女:指晋骊姬,春秋时骊戎部族首领之女,晋献公灭骊戎,纳之为夫人,甚为宠爱。丧孝:让孝子丧生。此指骊姬谗害太子申生的事。骊姬欲立其子奚齐为君,故向晋献公进谗言,以图除掉太子申生。为离间献公与申生的关系,她对申生谎称晋公梦见齐姜,要他速去祭奠。待申生祭奠回来后,他在申生带回给献公的祭肉中放了毒,诬陷申生要毒害献公。献公怒而欲杀申生,申生只得逃往新城,后自缢身亡。事见《春秋左传·僖公四年》《国语·晋语》。

[13]伯:指晋文公。晋文公为春秋五霸之一,故称“伯”。徂:往。此指出奔。归:指归国。龙虎:指龙年、虎年。晋文公于鲁僖公四年出走,那年是卯年。十九年后归国为君,年值酉年。按古代星象家的说法,卯居东方,为龙;酉居西方,为虎。出则应龙星,归则应虎星,必为称霸之吉象。

[14]发:指周武王姬发。还师:班师回国。成命:成全了天命。此句事见《逸周书》所载,周武王在孟津检阅诸侯之师,诸侯们都言可去讨伐纣王了。武王说,我不知天命如何,不可出兵,于是班师回朝。待后来纣王的暴虐已为天下人共怒时,乃发兵一举灭之,成就了天命。

[15]重:指晋文公重耳。自耦:自然偶合。此句事见《国语·晋语》:重耳逃亡到齐国时,齐桓公把女儿齐姜嫁给他,于是他便心安理得,而不思回国。齐姜欲让他回国夺取君位,便与其随从子犯谋划,用酒将他灌醉,送回国。重耳回国后果然得到了君位,这一举动可算与天意偶合。

[16]震鳞:指龙。漦(chí):龙吐的涎沫。夏庭:夏帝的庭堂。

[17]匝(zā):周,经历。三正:指夏、商、周三代。以上两句事见《史记·周本纪》:夏王朝衰微之时,有两条龙出现在宫廷,并说:“我们是褒氏的两位先君。”夏帝不知是凶是吉,乃问卜,卜的结果:杀、赶或留下都不吉利,唯有把它们的涎沫请来加以收藏,方有吉祥。于是待龙走后,夏帝让人将龙沫盛于匣中收藏起来。此物留传夏、殷、周三代,无人敢打开。到周厉王末年,打开看时,龙涎流在王庭上,无法清除。厉王叫妇人裸体叫嚷,龙涎便化为蜥蜴,进了后宫,后宫一位年幼的宫女遇见了此物。待这位宫女到了出嫁年龄时,竟怀孕而生下一女婴。无夫而生子,被认为不祥,所以把女婴弃于宫外。这女婴就是后来的褒娰。褒姒长大入宫后,甚得周幽王宠爱,于是日益骄横,恣意废太子及申后,终于招致申侯联合犬戎攻打幽王。最后杀了幽王,灭了西周。

[18]巽(xùn)羽化:指雌鸡变为雄鸡。巽羽,指鸡,“巽”为《周易》卦名。巽卦为鸡,鸡为羽属,故称。化,变化。宣宫:汉宣帝时的未央宫。

[19]弥:终,极尽。五辟(bì):指汉代从宣帝至平帝的五代皇帝。辟,天子与诸侯君主的通称。以上两句事见李善注引应劭说:“宣帝时,未央宫路 固行行其必凶兮,免盗乱为赖道。形气发于根柢兮,柯叶汇而零茂。恐魍魉之责景兮,羌未得其云已。黎淳耀于高辛兮,芈强大于南汜。嬴取威于伯仪兮,姜本支乎三趾。既仁得其信然兮,仰天路而同轨。东邻虐而歼仁兮,王合位乎三五。戎女烈而丧孝兮,伯徂归于龙虎。发还师以成命兮,重醉行而自耦。震鳞漦于夏庭兮,匝三正而灭姬。巽羽化于宣宫兮,弥五辟而成灾。 中雌鸡化为雄,元后时始为太子妃,至平帝,历五叶,而莽篡也。”

【翻译】

子路固执刚强必遭凶险,免于为盗作乱全仗圣贤之道。体气皆生发于根柢,枝叶也随之繁茂、凋零。这大概如同罔两询问影子,始终难得确实的答案。黎的功业盛显于高辛时代,楚国由此强大于江淮。秦国扬威于伯益掌管有法,齐国兴起于伯夷执掌三礼。既然求仁得仁确实如此,仰视天道亦当同此法理。殷纣施暴除掉三位仁人,周武称王正合天地人神。骊姬残酷致孝子身亡,文公出归恰逢龙虎呈祥。武王回师终成天命,重耳醉归偶合天意。神龙涎流夏帝宫廷,过了三代竟亡周朝。汉宣帝宫内雌鸡变雄,历经五世终成灾乱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