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承灵训其虚徐兮[1],伫盘桓而且俟[2]。惟天地之无穷兮,鲜生民之晦在[3]。纷屯邅与蹇连兮[4],何艰多而智寡[5]。上圣迕而后拔兮[6],虽群黎之所御[7]。昔卫叔之御昆兮,昆为寇而丧予[8]。管弯弧欲毙仇兮,仇作后而成己[9]。变化故而相诡兮[10],孰云预其终始[11]。雍造怨而先赏兮[12],丁繇惠而被戮[13]。栗取吊于逌吉兮[14],王膺庆于所戚[15]。叛回穴其若兹兮[16],北叟颇识其倚伏[17]。单治里而外凋兮[18],张修襮而内逼[19]。聿中和为庶几兮,颜与冉又不得[20]。溺招路以从己兮[21],谓孔氏犹未可[22]。安慆慆而不萉兮,卒陨身乎世祸。游圣门而靡救兮,虽覆醢其何补[23]。
【注释】
[1]灵训:神灵的训诫。虚徐:疑惑不定。
[2]伫:久立。盘桓:逗留不前的样子。俟:待,等待。
[3]“惟天地”二句:言天地是无穷无尽的,而人在其间生存的时间是短暂的。无穷,没有穷尽。晦,无几,没有多少。
[4]纷:纷乱。屯邅:意谓难行不进的样子。比喻处境艰难,进退不定。《周易·屯》:“屯如邅如。”蹇连:意指行路艰难,困厄不通。《周易·蹇》:“往蹇来连,当位实也。”
[5]艰多:世道艰难太多。智寡:有见识的人少。
[6]上圣:德才最为高尚的人。此指商汤与周文王。迕(wǔ):遇到。此指遭遇艰难。拔:得到选拔。
[7]群黎:黎民百姓。此指凡俗之人。
[8]“昔卫叔”二句:言卫叔武诚心迎其兄返国,却被当作仇人杀掉。事见《春秋公羊传》:晋文公要侵曹,借道于卫。卫国不从命,晋文公便伐卫并驱逐了卫成公,欲立卫叔武为国君,叔武开始推辞,但又担心,若让别人为君,其兄卫成公就不能返回卫国了,因此才自立为卫国国君。此后为卫成公的返国作了多方努力。践土之盟后,卫成公终于得返卫国。卫叔武亲自前去迎接卫成公回国,而成公却说叔武篡了他的君位,最后杀了他。卫叔,即卫叔武,春秋时卫成公的弟弟。御(yà),迎接。昆,兄,指卫成公。昆为寇而丧予,其兄反而视之为仇敌而将他处死。寇,仇敌。丧,处死。予,我,指卫叔武自己。
[9]“管弯弧”二句:言管仲以公子小白为敌,后来却受到他的重用。所言之事,于《国语》《史记》中均有记载,齐襄公无道,管仲与召忽奉公子纠出奔鲁国,鲍叔牙护卫公子小白出奔莒国。齐襄公死后,鲁国送公子纠回齐国,未能打进去。公子小白先打进齐国,作了国君,也就是齐桓公。管仲曾率兵堵截小白,并射了小白一箭。齐桓公即位后,让鲁国杀了公子纠,将管仲囚回,欲剁之成肉酱,以报一箭之仇。由于鲍叔牙的竭力推荐,管仲囚回时,桓公反以厚礼相待,且委之以相位。管,指管仲。弧,木弓。仇,此指齐桓公。作后,当了国君。此指公子小白归国后当了齐国国君。后,君。成己,成全了自己。指齐桓公取用仇人管仲为相。
[10]相诡:相反。诡,违反。
[11]预其终始:预测其变化最终是吉是凶。
[12]雍造怨而先赏兮:言结怨最深的人反而先受封赏。事见《汉书·高帝纪》:汉高祖即位后,赏封了一批功臣,但未能遍封天下,诸将有所怨言。高祖便请教张良作何处理,张良建议他找一个群臣共知的与高祖素有怨恨的人先予封赏,这样其他人就会安心等待。高祖知道雍齿对他最为不满,便下令先封雍齿为什邡侯。雍,指汉初的雍齿。造怨,构怨。
[13]丁繇惠而被戮:言丁公由于有恩反遭杀戮。事见《史记·季布栾布列传》:丁公原为项羽部将,追围刘邦于彭城时,刘邦对丁公说:“两位贤德之人岂能相互残害呢?”丁公于是引兵退去。刘邦称帝后,丁公前去谒见,刘邦说他为臣不忠,于是杀了他。丁,指汉丁公,名固。
[14]栗取吊于逌吉兮:言栗姬于宠幸之中自寻忧伤。事见《汉书·孝景皇后传》:栗姬当初很得汉景帝宠爱,其子也被立为太子。后来,长公主有女,欲与太子为妃。栗姬妒嫉,日愈骄怒无礼,后又急欲立为皇后,景帝为之激怒,乃废太子为临江王,栗姬于是忧伤而死。栗,指汉景帝的妃子栗姬。取吊,自寻忧伤。吊,哀愁,悲伤。逌,所。
[15]王膺庆于所戚:言王婕妤从忧愁之中得到宠幸。事见《汉书·孝宣皇后传》:王婕妤因无子而忧愁。许皇后死后,皇上怜悯太子幼年失母,欲在宫中寻觅一位素来处事谨慎而又无子的宫妃来养育太子。于是立王婕妤为后,令她养育太子。王婕妤为此乃得宠幸。王,指汉孝宣帝的皇后王婕妤。膺庆,获得吉庆。膺,受。戚,忧愁。
[16]叛回穴:指事物往往不是朝着当初的方向发展,而是曲折不顺,凶吉相背,祸福相反。叛,乱,不顺。回穴,邪僻,曲折。
[17]北叟颇识其倚伏:言塞北老叟失马之事。事见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。北叟,塞北老翁。倚伏,指事物相互依存,互相转化。语出《老子》五十八章:“祸兮福所倚,福兮祸所伏。”
[18]单治里而外凋兮:言单豹虽能调理内脏,而外形却不免于残破。事见《庄子·达生》:“鲁有单豹者,岩居而水饮,不与民共利,行年七十而犹有婴儿之色。不幸遇饿虎,饿虎杀而食之……豹养其内而虎食其外。”单,指春秋鲁国的单豹。治里,能使自身内脏得到好的调理。外凋,凋谢于外部因素。
[19]张修襮(bó)而内逼:言张毅注重外在与人的修养,却使内体受到威逼。据李善注,张毅为人仗义,对任何人都毕恭毕敬,以致因礼节过周而不胜劳累,到了四十岁便得内热病死去。张,张毅。襮,外表。内逼,身内疾病的威逼。
[20]“聿中和”二句:是说履行中和之道,差不多可以寿终正寝了吧,然而颜、冉二人虽慎行中和之道,却不免早逝。事见《论语·雍也》:“哀公问:‘弟子孰为好学?’孔子对曰:‘有颜回者好学,不迁怒,不贰过,不幸短命死矣。’”又:“伯牛有疾,子问之,自牖执其手,曰:‘亡之,命矣夫!斯人也而有斯疾也!斯人也而有斯疾也!’”聿,语首助词,与“惟”用法相当。中和,指儒家的中庸之道。庶几,表揣测之词,等于说“也许可以了吧”。颜,指颜回,字子渊。冉,冉耕,字伯牛。
[21]溺招路以从己兮:言桀溺叫子路跟随自己做避世之人。事见《论语·微子》:隐士长沮和桀溺在耕地,孔子和子路路过那里。孔子叫子路向他们打听渡口的去路,桀溺回答说:当今天下如洪水弥漫,举世纷乱,你们和谁一道去改变这种状况呢?你与其跟随躲避坏人的孔夫子,不如跟从我们这些躲避乱世的隐士。溺,指桀溺,春秋时的隐士。招,招呼。路,指子路,孔子的弟子。从己,跟随自己。
[22]孔氏:孔子门下。未可:行不通。
[23]“安慆慆(tāo)”几句:说的是子路的事。言子路由于不能躲避乱世之祸,终于被乱刀剁死。孔子虽为圣人,亦不能救助。虽盖上所食之肉酱,又有何补救呢?据《礼记·檀弓》所载,孔子得知子路被杀后,在厅堂中大哭。有使者从卫国来吊唁,乃得知子路是被乱刀砍死的,孔子立即叫人把案上的肉酱盖上,不忍吃其相似之物。慆慆,纷乱的样子。此指社会动荡不安。萉(féi),躲避。卒,终,终于。陨身,丧生。世祸,世道中的祸患。游圣门,游学圣人孔子门下。靡救,无法拯救。覆醢,将肉酱盖上。醢(hǎi),肉酱。
【翻译】
虽承神灵训诫而疑惑不定,逗留不前且有所待。天长地久无穷尽,人生短暂有几何。世事纷乱进退为难,艰险重重有识者少。商汤、文王逆境能自拔,凡夫俗子灾难何能防。当初卫叔武诚心迎其兄返国,其兄成公反将他看作仇人杀掉。管仲以小白为敌来射杀,桓公即位反以相位委任他。事情变化因果相背无常,谁能预料它的始与终。雍齿结宿怨反而先受封,丁公施恩惠却又遭杀戮。栗姬因宠幸而自取忧伤,王婕妤由忧伤却带来吉庆。世事的乖背与偏离本如此,塞北老翁就颇知祸福相倚。单豹能调养内体而凋残于外患,张毅善应酬外物却早逝于内症。说是中庸之道可避祸患,可颜渊、冉耕又未逃早逝之难。桀溺要子路随他避隐,声称孔子之道无济于世。子路安于纷繁乱世而不避,终于丧生灾祸而遭砍剁。子路游学圣贤之门也不可避难,孔子虽盖上肉酱又有何补救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