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且夫道有夷隆[1],学有粗密[2],因时而建德者,不以远近易则[3]。故皋陶歌虞[4],奚斯颂鲁[5],同见采于孔氏,列于《诗》《书》,其义一也。稽之上古则如彼[6],考之汉室又如此。斯事虽细,然先臣之旧式[7],国家之遗美[8],不可阙也[9]。臣窃见海内清平,朝廷无事,京师修宫室,浚城隍[10],起苑囿[11],以备制度;西土耆老[12],咸怀怨思,冀上之眷顾,而盛称长安旧制,有陋雒邑之议[13]。故臣作《两都赋》,以极众人之所眩曜[14],折以今之法度[15]。其词曰:
【注释】
[1]道:思想,学说。夷隆:衰落与兴盛。
[2]学:学问,知识。粗密:粗疏和细密。
[3]远近:此指古今。则:此指论文的原则。
[4]皋陶(yáo)歌虞:皋陶,传说为舜之臣,掌管刑狱之事。他曾作歌颂扬虞舜。
[5]奚斯:春秋时鲁国公子,名鱼,字奚斯。曾奉鲁僖公之命重修姜嫄之庙,新庙成,作《
宫》之诗以颂僖公功德,收于《诗经·鲁颂》中。
[6]稽:考核。
[7]旧式:指先代创立的模式。
[8]遗美:指前汉留下的美政。
[9]阙:同“缺”。
[10]浚(jùn):挖深,疏通。城隍:城池。隍,无水之城池。
[11]苑囿:种植林木畜养禽兽之处,多为帝王及贵族游玩和打猎的风景园林。
[12]耆(qí):古称六十岁为耆。此指老。
[13]雒邑:即洛邑,今洛阳(今属河南)。汉光武建都洛阳,自以为汉为火德,忌水,改洛阳为雒阳。三国魏自以为土德,土得水而柔,去隹加水,仍为“洛”字。
[14]极:极言,尽量述说。眩曜(xuàn yào):光彩夺目之状。
[15]折以今之法度:以当今东都之礼仪制度使西都耆老折服。折,折服。此指使折服。
【翻译】
道术有时衰落有时兴盛,学问有的粗疏有的精深,顺应时势建德立言的哲人,不以古今不同而改变论文的标准。所以皋陶颂舜之歌文辞粗疏,奚斯颂鲁之诗内容详尽,同样为孔子采纳编入《诗经》或《书经》,因为它们在润色鸿业上意义相等。检验上古既有皋陶歌舜、奚斯颂鲁,考查前汉又有长卿等人歌颂汉武。创作辞赋虽属细小之事,但先代词臣的榜样、本朝相传的美政必须予以继承。我见天下太平朝廷无事,东都正在兴修宫室疏浚城池,并且扩建苑囿以完善首都的体制;西都的故老心怀怨思,不但盼望君王怀念原来的京师,而且盛赞长安旧有的体制,议论中流露出鄙薄洛阳的意思。由于上述缘故,我才创作《两都赋》,尽量叙述西都故老所炫耀的事物,再以东都现行的法度使他们折服。其词为:
西都赋一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