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选

《文选》,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汉魏以来,文人别集日益繁多,学者难以遍读,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。《文选》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,收录了上起周代,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,按体裁分为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(策文)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类,其中赋、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。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。
司空曹操,祖父中常侍腾,与左悺、徐璜并作妖孽,饕餮放横,伤化虐民。父嵩,乞丐携养,因赃假位,舆金辇璧,输货权门,窃盗鼎司,倾覆重器。操赘阉遗丑,本无懿德, 狡锋协,好乱乐祸。幕府董统鹰扬,扫除凶逆。续遇董卓,侵官暴国,于是提剑挥鼓,发命东夏,收罗英雄,弃瑕取用。故遂与操同谘合谋,授以裨师,谓其鹰犬之才,爪牙可任。至乃愚佻短略,轻进易退,伤夷折衄,数丧师徒。幕府辄复分兵命锐,修完补辑,表行东郡,领兖州刺史,被以虎文,奖蹙威柄,冀获秦师一克之报。而操遂承资跋扈,肆行凶忒,割剥元元,残贤害善。故九江太守边让,英才俊伟,天下知名,直言正色,论不阿谄,身首被枭悬之诛,妻孥受灰灭之咎。自是士林愤痛,民怨弥重,一夫奋臂,举州同声。故躬破于徐方,地夺于吕布,彷徨东裔,蹈据无所。幕府惟强干弱枝之义,且不登叛人之党,故复援旌擐甲,席卷起征。金鼓响振,布众奔沮,拯其死亡之患,复其方伯之位。则幕府无德于兖土之民,而有大造于操也。

【原文】

司空曹操[1],祖父中常侍腾[2],与左悺、徐璜并作妖孽[3],饕餮放横[4],伤化虐民。父嵩[5],乞丐携养,因赃假位,舆金辇璧,输货权门[6],窃盗鼎司[7],倾覆重器[8]。操赘阉遗丑[9],本无懿德[10]司空曹操,祖父中常侍腾,与左悺、徐璜并作妖孽,饕餮放横,伤化虐民。父嵩,乞丐携养,因赃假位,舆金辇璧,输货权门,窃盗鼎司,倾覆重器。操赘阉遗丑,本无懿德,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狡锋协,好乱乐祸。幕府董统鹰扬,扫除凶逆。续遇董卓,侵官暴国,于是提剑挥鼓,发命东夏,收罗英雄,弃瑕取用。故遂与操同谘合谋,授以裨师,谓其鹰犬之才,爪牙可任。至乃愚佻短略,轻进易退,伤夷折衄,数丧师徒。幕府辄复分兵命锐,修完补辑,表行东郡,领兖州刺史,被以虎文,奖蹙威柄,冀获秦师一克之报。而操遂承资跋扈,肆行凶忒,割剥元元,残贤害善。故九江太守边让,英才俊伟,天下知名,直言正色,论不阿谄,身首被枭悬之诛,妻孥受灰灭之咎。自是士林愤痛,民怨弥重,一夫奋臂,举州同声。故躬破于徐方,地夺于吕布,彷徨东裔,蹈据无所。幕府惟强干弱枝之义,且不登叛人之党,故复援旌擐甲,席卷起征。金鼓响振,布众奔沮,拯其死亡之患,复其方伯之位。则幕府无德于兖土之民,而有大造于操也。 狡锋协[11],好乱乐祸。幕府董统鹰扬[12],扫除凶逆[13]。续遇董卓[14],侵官暴国[15],于是提剑挥鼓,发命东夏,收罗英雄,弃瑕取用[16]。故遂与操同谘合谋[17],授以裨师[18],谓其鹰犬之才,爪牙可任。至乃愚佻短略[19],轻进易退,伤夷折衄[20],数丧师徒[21]。幕府辄复分兵命锐,修完补辑,表行东郡[22],领兖州刺史[23],被以虎文,奖蹙威柄[24],冀获秦师一克之报[25]。而操遂承资跋扈,肆行凶忒[26],割剥元元[27],残贤害善。故九江太守边让,英才俊伟,天下知名,直言正色,论不阿谄,身首被枭悬之诛,妻孥受灰灭之咎[28]。自是士林愤痛,民怨弥重,一夫奋臂,举州同声[29]。故躬破于徐方,地夺于吕布,彷徨东裔,蹈据无所[30]。幕府惟强干弱枝之义,且不登叛人之党[31],故复援旌擐甲[32],席卷起征[33]。金鼓响振,布众奔沮,拯其死亡之患,复其方伯之位。则幕府无德于兖土之民,而有大造于操也[34]

【注释】

[1]司空:官名。为三公之一,参议国事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武帝纪》:建安元年(196),冬十月,“天子拜公(曹操)司空,行车骑将军”。

[2]中常侍:官名。秦置,汉沿用,出入宫廷,常由列侯至郎中等官兼任。东汉则由宦官专任,传达诏令和掌管文书。腾:曹腾,曹操父亲之养父的名字。汉顺帝、冲帝、质帝、桓帝时宦官。

[3]左悺(guàn)、徐璜:皆汉桓帝时宦官。并作妖孽:梁冀毒杀质帝刘缵(zuǎn),群臣议立清河王刘蒜。曹腾乃夜往劝说梁冀:“将军累世有椒房之亲,秉摄万机,宾客纵横,多有过差。清河王严明,若果立,则将军受祸不久矣。不如立蠡吾侯,富贵可长保也。”(《后汉书·李固传》)梁冀于是专断立蠡吾侯刘志,是为桓帝。曹腾以策立功,封费亭侯,迁大长秋,位加特进。单超、徐璜、具瑗、左悺、唐衡等五人皆宦官,以诛梁冀功同日封侯,“故世谓之五侯”。“五侯宗族宾客虐遍天下,民不堪命”(《后汉书·宦者列传》),纷纷起来反抗。

[4]饕餮(tāotiè):传说中一种贪食的恶兽,用以比喻贪婪凶恶的人。放横:放荡邪僻,横行不法。

[5]嵩:曹嵩,曹腾养子,曹操的父亲。

[6]“因赃假位”几句:《后汉书·宦者列传》:曹嵩“灵帝时货赂中官,及输西园钱一亿万,故位至太尉”。权门,权豪势要之家。

[7]鼎司:指三公的职位。

[8]重器:指代国家。

[9]赘阉:宦官。遗丑:遗类。

[10]懿德:美德。

[11] 司空曹操,祖父中常侍腾,与左悺、徐璜并作妖孽,饕餮放横,伤化虐民。父嵩,乞丐携养,因赃假位,舆金辇璧,输货权门,窃盗鼎司,倾覆重器。操赘阉遗丑,本无懿德,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狡锋协,好乱乐祸。幕府董统鹰扬,扫除凶逆。续遇董卓,侵官暴国,于是提剑挥鼓,发命东夏,收罗英雄,弃瑕取用。故遂与操同谘合谋,授以裨师,谓其鹰犬之才,爪牙可任。至乃愚佻短略,轻进易退,伤夷折衄,数丧师徒。幕府辄复分兵命锐,修完补辑,表行东郡,领兖州刺史,被以虎文,奖蹙威柄,冀获秦师一克之报。而操遂承资跋扈,肆行凶忒,割剥元元,残贤害善。故九江太守边让,英才俊伟,天下知名,直言正色,论不阿谄,身首被枭悬之诛,妻孥受灰灭之咎。自是士林愤痛,民怨弥重,一夫奋臂,举州同声。故躬破于徐方,地夺于吕布,彷徨东裔,蹈据无所。幕府惟强干弱枝之义,且不登叛人之党,故复援旌擐甲,席卷起征。金鼓响振,布众奔沮,拯其死亡之患,复其方伯之位。则幕府无德于兖土之民,而有大造于操也。 (piào)狡锋协: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作“僄狡锋侠”,李贤注引《方言》:“僄,轻也。”锋侠,言其如锋之利也。

[12]幕府:将帅在外的营帐。军队无固定住所,以帐幕为府署,故称幕府。后来也称衙署为幕府。这里代指袁绍。董统:统帅。鹰扬:《诗经·大雅·大明》:“维师尚父,时维鹰扬。”毛传:“如鹰之飞扬也。”这里指威武的部队。

[13]扫除凶逆:指诛杀宦官。据《三国志·魏书·袁绍传》载,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,太后不听,何进反被宦官杀害,袁绍“遂勒兵捕诸阉人,无少长皆杀之”,“死者千余人”。

[14]董卓:东汉末年大军阀。官至相国,妄行废立。后为王允、吕布所杀。

[15]侵官暴国:何进、袁绍谋诛宦官,召并州刺史董卓为助。董卓至京师,乃废少帝,立献帝,专擅朝政,杀戮廷臣。后山东十路诸侯讨卓,董卓焚烧洛阳,挟持汉献帝迁都长安,造成汉末军阀大混战。暴国,危害国家。

[16]“于是提剑”几句:据《三国志·魏书·袁绍传》载,董卓欲与袁绍商议废少帝刘辩,立陈留王刘协,袁绍不应,横刀长揖而去,遂亡奔冀州。董卓为了笼络袁绍,不仅未加害于他,还拜袁绍为渤海太守。袁绍从渤海起兵,与袁术、韩馥、孔伷、刘岱、王匡、张邈、桥瑁、袁遗、鲍信等联盟讨董卓,袁绍被推为盟主。东夏,这里指渤海郡。瑕,瑕疵,缺点。

[17]谘:询问,跟别人商量。

[18]裨(pí)师:即偏师,主力军以外的军队。据《三国志·魏书·武帝纪》载,初平元年(190)袁绍等讨董卓,(曹操)行奋武将军,参与其事。

[19]愚佻短略:愚笨,轻佻,缺少谋略。

[20]伤夷:创伤,被杀伤。折衄(nǜ):受挫败。

[21]数丧师徒:《三国志·魏书·武帝纪》载,袁绍讨董卓时,曹操引兵西进,“到荥阳汴水,遇卓将徐荣,与战不利,士卒死伤甚多。太祖为流矢所中,所乘马被创,从弟洪以马与太祖,得夜遁去”。后曹操“诣扬州募兵,刺史陈温、丹杨太守周昕与兵四千余人。还到龙亢,士卒多叛”,“不叛者五百余人”。

[22]表行东郡:初平二年(191),黄巾十余万略东郡,太守王肱不能抵御,曹操领兵入东郡,击破黄巾军,袁绍因表曹操为东郡太守。

[23]领兖州刺史:初平三年(192),青州黄巾众百万入兖州,兖州刺史刘岱战败被杀,济北相鲍信派人至东郡迎曹操领兖州牧。兴平二年(195),曹操击败吕布,攻拔定陶,进围雍丘。冬十月天子拜曹操为兖州牧。

[24]奖蹙(cù)威柄:助成他的威势权柄。蹙,成。

[25]冀:希望。秦师一克之报:春秋时,鲁僖公三十二年(前628),秦穆公使百里孟明、西乞术、白乙丙率师袭郑,次年夏四月在崤被晋国打败被俘,后被释放归秦,秦穆公复使为政。鲁文公二年(前625),孟明率师伐晋,又在彭衙被晋军打败。三年(前624),秦师又伐晋,取王官及郊,晋人不敢出,秦师获胜,秦穆公遂霸西戎。克,克敌,战胜敌人。

[26]忒(tè):恶。

[27]元元:平民百姓。

[28]“故九江太守”几句:边让,字文礼,陈留浚仪(今河南开封)人。少辩博,能属文。大将军何进召为令史,后为九江太守。初平年间,王室大乱,边让去官还家,恃才不屈于曹操,为曹操所杀。枭(xiāo)悬,斩首悬木示众。妻孥,妻子儿女。咎,罪,过失。

[29]“一夫”二句:一个人举臂高呼,全州同声相应。

[30]“故躬破”几句:初平四年(193),徐州刺史陶谦举兵取泰山华、费,掠任城。曹操往征陶谦。兴平元年(194)复征陶谦,会张邈、陈宫叛迎吕布,吕布夺兖州。曹操回军到定陶,与吕布战于濮阳,吕布“先以骑犯青州兵,青州兵奔,太祖陈(阵)乱,驰突火出,坠马,烧左手掌。司马楼异扶太祖上马,遂引去”(《三国志·魏书·武帝纪》)。徐方,指徐州。吕布,东汉末年的军阀。后被曹操所杀。裔(yì),边。

[31]登:成。叛人:这里指吕布。

[32]援旌擐(huàn)甲:打着旗帜,穿着铠甲。擐,贯,穿。

[33]席卷起征:出动全部军队去征讨吕布。袁绍征吕布事史书无记载。

[34]大造:大恩。

【翻译】

司空曹操的祖父中常侍曹腾,与宦官左悺、徐璜都是邪恶的人,贪婪凶残,放荡邪僻,横行不法,伤害风化,侵害平民百姓。其父曹嵩乞求曹腾收他为养子,用贿赂买得官位,把一车一车的金银珠宝,送给权豪势要之家,窃取到三公的职务,妄图颠覆国家。曹操是宦官的后代,本来就没有好德行,轻佻狡猾,以威力恐吓别人,幸灾乐祸,唯恐天下不乱。袁绍将军统率威武的部队,为朝廷扫除了凶恶叛逆的宦官。接着又遇到奸臣董卓,私行废立,专擅朝政,杀戮廷臣,危害国家,于是将军袁绍举起义旗,在渤海发布命令,收罗天下英雄,录用曾经有缺点而改正了的人。所以也就让曹操参与商量谋划,任命他为副将,满以为他可以驱使奔走,是个得力的助手。到战时才知他愚笨轻佻,短少谋略,轻率进兵,一遇敌人很容易就败退下来,自己也在败退中被杀伤,屡次损兵折将。将军袁绍立即又分一部分精锐部队给他,帮助他修整补充,表奏朝廷任曹操为东郡太守,接着又封他做了兖州刺史,披上威武的外衣,助成他的威势和权柄,希望他能像秦国孟明最后战胜晋军那样来报答将军袁绍。而曹操却以此为资本骄横暴戾,肆意行凶作恶,宰割平民百姓,残害有才能德行好的人。过去的九江太守边让,才智过人,魁梧奇伟,是个优秀的人才,闻名天下,因为他正直敢讲,不阿谀奉承曹操,被枭首示众,妻子儿女也被杀害。从此读书人都愤恨曹操,人们越来越怨恨他,反对他的人奋臂一呼,全州的人都会响应。所以曹操在徐州被陶谦打败,兖州被吕布夺去,在东边游移不定,无处投靠。将军袁绍从加强中央权力、削弱地方势力来考虑,并且不让吕布党羽养成气候,因此又统率部队打着旌旗,穿上铠甲,全部出动去征讨吕布。经过激烈的战斗,吕布的部队溃败逃跑,拯救了曹操将要覆亡的灾祸,恢复了曹操兖州刺史的地位。假若袁绍将军对兖州人民没多大好处的话,那么对曹操却有大恩大德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