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选

《文选》,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汉魏以来,文人别集日益繁多,学者难以遍读,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。《文选》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,收录了上起周代,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,按体裁分为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(策文)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类,其中赋、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。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。
益州先主,以命世英才,兴兵新野,困踬冀、徐之郊,制命绍、布之手,太祖拯而济之,兴隆大好。中更背违,弃同即异,诸葛孔明仍规秦川,姜伯约屡出陇右,劳动我边境,侵扰我氐羌,方国家多故,未遑修九伐之征也。今边境乂清,方内无事,蓄力待时,并兵一向,而巴蜀一州之众,分张守备,难以御天下之师。段谷、侯和沮伤之气,难以敌堂堂之阵,比年已来,曾无宁岁,征夫勤瘁,难以当子来之民。此皆诸贤所共亲见。蜀侯见禽于秦,公孙述授首于汉,九州之险,是非一姓。此皆诸君所备闻也。明者见危于无形,智者规福于未萌,是以微子去商,长为周宾,陈平背项,立功于汉,岂宴安鸩毒,怀禄而不变哉?今国朝隆天覆之恩,宰辅弘宽恕之德,先惠后诛,好生恶杀。往者吴将孙壹,举众内附,位为上司,宠秩殊异。文钦、唐咨为国大害,叛主仇贼,还为戎首。咨困逼禽获,钦二子还降,皆将军封侯,咨豫闻国事。壹等穷踧归命,犹加上宠,况巴蜀贤智见机而作者哉!诚能深鉴成败,邈然高蹈,投迹微子之踪,措身陈平之轨,则福同古人,庆流来裔,百姓士民,安堵乐业,农不易亩,市不回肆,去累卵之危,就永安之计,岂不美与!若偷安旦夕,迷而不反,大兵一放,玉石俱碎,虽欲悔之,亦无及也。各具宣布,咸使知闻。

【原文】

益州先主[1],以命世英才[2],兴兵新野,困踬冀、徐之郊[3],制命绍、布之手[4],太祖拯而济之,兴隆大好。中更背违,弃同即异,诸葛孔明仍规秦川[5],姜伯约屡出陇右[6],劳动我边境,侵扰我氐羌,方国家多故,未遑修九伐之征也[7]。今边境乂清[8],方内无事[9],蓄力待时,并兵一向,而巴蜀一州之众,分张守备[10],难以御天下之师。段谷、侯和沮伤之气,难以敌堂堂之阵[11],比年已来,曾无宁岁,征夫勤瘁[12],难以当子来之民[13]。此皆诸贤所共亲见。蜀侯见禽于秦[14],公孙述授首于汉[15],九州之险,是非一姓[16]。此皆诸君所备闻也。明者见危于无形,智者规福于未萌,是以微子去商,长为周宾[17],陈平背项,立功于汉[18],岂宴安鸩毒[19],怀禄而不变哉[20]?今国朝隆天覆之恩[21],宰辅弘宽恕之德[22],先惠后诛,好生恶杀。往者吴将孙壹,举众内附,位为上司,宠秩殊异[23]。文钦、唐咨为国大害[24],叛主仇贼,还为戎首[25]。咨困逼禽获,钦二子还降,皆将军封侯[26],咨豫闻国事。壹等穷踧归命[27],犹加上宠,况巴蜀贤智见机而作者哉[28]!诚能深鉴成败,邈然高蹈[29],投迹微子之踪,措身陈平之轨,则福同古人,庆流来裔,百姓士民[30],安堵乐业[31],农不易亩,市不回肆,去累卵之危[32],就永安之计,岂不美与!若偷安旦夕,迷而不反,大兵一放,玉石俱碎,虽欲悔之,亦无及也。各具宣布,咸使知闻。

【注释】

[1]益州:郡名。汉武帝时置,三国时蜀在益州分设梓潼等五郡。此处指代蜀汉。先主:刘备。

[2]命世:犹名世,谓闻名于世。

[3]困踬(zhì)冀、徐之郊:《三国志·蜀书·先主传》载,陶谦表先主为豫州刺史,屯小沛。谦死,先主占据徐州。吕布乘虚袭下邳,虏刘备妻子,刘备求和于吕布,吕布还他妻子,后又攻刘备,刘备败走归曹操。操助刘备攻杀吕布。董承受献帝衣带中密诏,欲诛曹操,约刘备,被曹操发觉,董承等被杀,刘备投袁绍,后又离袁绍。困踬,窘迫,受挫。冀、徐之郊,指下邳、小沛。

[4]绍、布:袁绍、吕布。

[5]秦川:古地区名。泛指今陕西、甘肃秦岭以北平原地带,因春秋战国时地属秦国而得名。

[6]姜伯约:姜维,字伯约,天水冀县(今甘肃甘谷东)人。本为魏将,后归蜀,得到诸葛亮信任重用,为征西将军。诸葛亮死后,继领其军,后任大将军。陇右:古地区名。谓陇山以西至黄河以东之地,约当今甘肃六盘山以西、黄河以东一带。

[7]九伐:制裁诸侯违反王命行为的九种办法。《周礼·大司马》曰:“以九伐之法正邦国:冯弱犯寡则眚(削地)之,贼贤害民则伐之,暴内陵外则坛(撤职)之,野荒民散则削之,负固不服则侵之,贼杀其亲则正之,放弑其君则残之,犯令陵政则杜之,外内乱,鸟兽行,则灭之。”

[8]乂(yì)清:安定不乱。

[9]方内:四境之内,国内。

[10]分张守备:分布防守。

[11]“段谷”二句:《三国志·蜀书·姜维传》载,延熙十九年(256)春,“就迁(姜)维为大将军。更整勒戎马,与镇西大将军胡济期会上邽,济失誓不至,故维为魏大将邓艾所破于段谷,星散流离,死者甚众。众庶由是怨 益州先主,以命世英才,兴兵新野,困踬冀、徐之郊,制命绍、布之手,太祖拯而济之,兴隆大好。中更背违,弃同即异,诸葛孔明仍规秦川,姜伯约屡出陇右,劳动我边境,侵扰我氐羌,方国家多故,未遑修九伐之征也。今边境乂清,方内无事,蓄力待时,并兵一向,而巴蜀一州之众,分张守备,难以御天下之师。段谷、侯和沮伤之气,难以敌堂堂之阵,比年已来,曾无宁岁,征夫勤瘁,难以当子来之民。此皆诸贤所共亲见。蜀侯见禽于秦,公孙述授首于汉,九州之险,是非一姓。此皆诸君所备闻也。明者见危于无形,智者规福于未萌,是以微子去商,长为周宾,陈平背项,立功于汉,岂宴安鸩毒,怀禄而不变哉?今国朝隆天覆之恩,宰辅弘宽恕之德,先惠后诛,好生恶杀。往者吴将孙壹,举众内附,位为上司,宠秩殊异。文钦、唐咨为国大害,叛主仇贼,还为戎首。咨困逼禽获,钦二子还降,皆将军封侯,咨豫闻国事。壹等穷踧归命,犹加上宠,况巴蜀贤智见机而作者哉!诚能深鉴成败,邈然高蹈,投迹微子之踪,措身陈平之轨,则福同古人,庆流来裔,百姓士民,安堵乐业,农不易亩,市不回肆,去累卵之危,就永安之计,岂不美与!若偷安旦夕,迷而不反,大兵一放,玉石俱碎,虽欲悔之,亦无及也。各具宣布,咸使知闻。 (dú,诽谤),而陇已西亦骚动不宁,维谢过引负,求自贬削。为后将军,行大将军事”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姜维传》又载:“(景耀)五年,维率众出汉、侯和,为邓艾所破,还住沓中。”段谷,地名。故地在今甘肃天水。侯和:地名。在今甘肃临潭境内。堂堂,强大貌。

[12]征夫:旧谓远行的人、使者,后多指出征的士兵。瘁:劳苦,困顿。

[13]子来:语出《诗经·大雅·灵台》:“经始勿亟,庶民子来。”谓民心归附,如子女急于父母之事,不召自来。后指效忠顺从。

[14]蜀侯见禽于秦:《史记·秦本纪》载,秦惠文王“九年,司马错伐蜀,灭之”。《史记·张仪列传》载,“遂定蜀,贬蜀王更号为侯,而使陈庄相蜀”。禽,同“擒”。

[15]公孙述授首于汉:公孙述,自立为蜀王,后汉光武十二年(36)为汉军所破,被杀。参见《檄吴将校部曲文》注。

[16]“九州”二句:意谓虽拥有天下最险要之地,无德则灭亡。九州,古代中国设置的九个行政区划,其名称说法不一,后来九州泛指中国。

[17]“是以”二句:微子,商纣王庶兄,名启。因数谏纣王不听,遂出走。周武王灭商,称臣于周,周公旦攻灭武庚后,以微子统率殷族,封于宋,为宋国始祖。

[18]“陈平”二句:陈平,阳武(今河南原阳东南)人。少时家贫,好读书,秦末农民起义,他投魏王咎,为太仆。后从项羽入关,任都尉。旋归刘邦,任护军中尉,有谋略,建议用反间计使项羽去谋士范增,以爵位笼络韩信。汉朝建立,封曲逆侯。惠帝时为左丞相,吕后徙为右丞相。后与太尉周勃合力,诛杀吕产、吕禄等,迎立文帝,卒安汉朝。

[19]宴安鸩(zhèn)毒:贪图逸乐,就像服毒自杀。宴安,逸乐。鸩毒,毒酒。

[20]怀禄:留念爵位。

[21]国朝:本朝。天覆之恩:指天地养育包容万物。

[22]宽恕:宽厚能容人。

[23]“往者”几句:孙壹,《三国志·吴书·三嗣主传》载,孙亮太平二年(257)六月,“朱异自虎林率众袭夏口,夏口督孙壹奔魏”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三少帝纪》载,高贵乡公曹髦甘露二年(257)六月乙巳,诏:“吴使持节都督夏口诸军事镇军将军沙羡侯孙壹,贼之枝属,位为上将,畏天知命,深鉴祸福,翻然举众,远归大国……以壹为侍中车骑将军、假节、交州牧、吴侯,开府辟召仪同三司,依古侯伯八命之礼,衮冕赤舄,事从丰厚。”

[24]文钦、唐咨为国大害:文钦,《三国志·魏书·毌丘俭传》:“扬州刺史前将军文钦,曹爽之邑人也。骁果粗猛,数有战功,好增虏获,以徼宠赏,多不见许,怨恨日甚。”正元二年(255)与毌丘俭举兵反,兵败。“钦亡入吴,吴以钦为都护、假节、镇北大将军、幽州牧、谯侯”。唐咨,利城(今江苏连云港赣榆区)人。魏黄初六年(225)利城郡反,推唐咨为首,兵败,唐咨逃亡至吴,官至左将军,持节、封侯。

[25]戎首:《礼记·檀弓》:“毋为戎首,不亦善乎。”郑注:“为兵主来攻伐曰戎首。”意谓被放逐的臣子不作攻伐本国的谋主就算好的了。后称战争的主谋,发动战争多的人为“戎首”。

[26]“咨困”几句:《三国志·魏书·诸葛诞传》载,甘露二年(257),诸葛诞反魏,求救于吴,吴派全怿、全端、唐咨、王祚、文钦等往救,困守寿春。文钦与诸葛诞本来就有矛盾,意见不合,诸葛诞杀文钦。文钦的儿子文鸯、文虎逾城投降司马昭,司马昭上表朝廷封文鸯、文虎为将军,各赐爵关内侯。寿春城破,“唐咨、王祚及诸裨将皆面缚降”,“拜咨安远将军”。

[27]穷踧(cù):困窘,困顿。踧,通“蹙”。归命:归顺。

[28]见机:识机微,看情势。

[29]邈然:远貌。高蹈:远行。此指避开。

[30]士民:古代四民之一。《春秋穀梁传·成公元年》:“古者有四民:有士民,有商民,有农民,有工民。”何休注:“士民,学习道艺者。”

[31]安堵乐业:犹言安居乐业。安堵,相安,安定。

[32]累卵之危:堆叠起来的蛋,极易倾倒打碎。比喻非常危险。

【翻译】

蜀汉先祖刘备以杰出才能闻名于世,在新野起兵,在小沛、下邳窘迫受挫,性命控制在吕布、袁绍手中,太祖曹操拯救帮助他,使他昌盛发达起来。谁知他半路变心背离朝廷,胸怀异志,与丞相不一条心,诸葛孔明一再谋划秦川,姜伯约多次出兵陇右,骚扰我边境,侵犯扰乱我氐羌人民,正当国家多事,没有空闲按诸侯违犯王命的制裁办法进行征讨。现在边境已经安定,国内无事,储备力量等待时机,把军队合并起来,共同指向巴蜀,而巴蜀只有一个州的兵力,分散扩大防守,要抵挡全国的军队,实在困难。蜀军在段谷、侯和惨败,灰心失望,士气不振,要对抗强大的军队很不容易,近年来,巴蜀没有哪一年安宁过,出征的士兵勤苦劳累,要做一个效忠顺从的百姓都非常困难。这些事实是各位贤者亲眼见到的。从前蜀侯被秦国捉住,公孙述自立为蜀王,被汉军攻破杀头,中国险要的地势,并不专属一家一姓,地险无德必定灭亡。这些都是各位贤者听说过的。眼光锐敏的人,在危险还没显露时就看见了,聪明的人在幸福还没降临时就谋划好了,所以微子离开了不听直言规劝的商纣王,永久归顺周朝,陈平背离项羽归附刘邦,在汉立下大功,难道他们是不知道贪图逸乐如饮毒酒,怀念爵禄而不知变通的人吗?当今朝廷重视庇护包容的恩典,辅政大臣发扬宽厚容人的美德,事先说明归降的好处,然后进行讨伐,爱惜生灵,厌恶杀戮。过去吴国的将领孙壹,带领部队归附朝廷,得到高级官吏的职位,受到宠爱,俸禄特别优厚。文钦、唐咨本是朝廷的将领,却变成国家的大祸患,背叛皇上,与寇贼同伙,还成为发动战争的主谋。唐咨被围困捉住,文钦的两个儿子返回来投降,都做了将军,封为侯爵,唐咨还参与国家政事。孙壹等人在困窘紧迫时归顺朝廷,还给予很大的恩宠,何况巴蜀聪明有德的人见机行事呢!如果真正能够深刻地以前人的成败为殷鉴,远远地避开灾祸,走微子离殷降周的道路,置身陈平背项归刘的轨道,那就会享受同古人一样的福分,幸福传给后代子孙,百姓士民都安居乐业,农民不改换自己的土地,商人不回避交易的场所,离开非常危险的处境,得到永久的安乐,这难道不好吗?如果不顾将来,只图眼前暂时的安全,明知错了而不改正,强大的军队一到,那就不管好人坏人都一齐被毁灭,要想改悔也来不及了。各种情况完全公布于众,使大家都知道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