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选

《文选》,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汉魏以来,文人别集日益繁多,学者难以遍读,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。《文选》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,收录了上起周代,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,按体裁分为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(策文)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类,其中赋、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。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。
於显乐都,既丽且康。陪京之南,居汉之阳。割周楚之丰壤,跨荆豫而为疆。体爽垲以闲敞,纷郁郁其难详。尔其地势,则武阙关其西,桐柏揭其东;流沧浪而为隍,廓方城而为墉;汤谷涌其后,淯水荡其胸;推淮引湍,三方是通。

【原文】

於显乐都[1],既丽且康[2]。陪京之南[3],居汉之阳[4]。割周楚之丰壤[5],跨荆豫而为疆[6]。体爽垲以闲敞[7],纷郁郁其难详[8]。尔其地势,则武阙关其西[9],桐柏揭其东[10];流沧浪而为隍[11],廓方城而为墉[12];汤谷涌其后[13],淯水荡其胸[14];推淮引湍[15],三方是通[16]

【注释】

[1]於(wū):於乎,叹词。显:此指显耀。乐都:指南阳。

[2]康:安,乐。

[3]京:指东都洛阳。

[4]汉之阳:汉水北面。

[5]周楚:指今陕西、湖北一带。

[6]荆: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。辖境约当今湖北、湖南两省及河南、贵州、广东、广西的一部。豫:豫州。古九州之一。《尔雅·释地》:“河南曰豫州。”

[7]爽垲(kǎi):高朗干燥。爽,明。垲,燥。闲敞:宽广。

[8]纷:繁多。郁郁:美盛貌。

[9]武阙:武阙山。关其西:成为西方之关塞险隘。

[10]桐柏:桐柏山。揭:表,外。此指屏障。

[11]沧浪:水名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嶓冢导漾,东流为汉,又东为沧浪之水。”隍:城池无水曰隍。此指护城河。

[12]方城:山名。在今河南叶县南、方城东北,西连伏牛山脉。墉(yōng):城墙。

[13]汤谷:水名。李善注引盛弘之《荆州记》:“南阳郡城北有紫山,紫山东有一水,无所会通,冬夏常温,因名汤谷。”

[14]淯(yù):水名。即今河南白河,为汉江支流。《水经注·淯水》:“淯水出弘农卢氏县攻离山,东南过南阳西鄂县西北,又东过宛县南。”胸:指前面。

[15]推淮:指淮水自此而去。引湍(zhuān):指湍水自彼而来。湍,水名。在今河南境内。

[16]三方是通:张铣注:“三方,谓南有淯水,西有沧浪,北有汤谷,通水东流。”

【翻译】

啊!光辉的南阳,美丽又安康。位于京城南方,汉水之阳。据有周、楚的沃壤,跨于荆豫之边疆。地势高朗干燥而且宽广,各种美好之处难说周详。它的地势,武阙山是西边的关塞,桐柏山是东方的屏障;沧浪水是宽深的护城河,方城山是天然的高城墙;汤谷在城后涌流,淯水在城前激荡;送去淮河滚滚碧波,引来湍河滔滔白浪,东方西方和南方,三方都顺利通航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