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夫富贵宠荣,臣所不能忘也;刑罚贫贱,臣所不能甘也。今恭命则愈[1],违命则苦,臣虽不达,何事背时违上[2],自贻患责邪[3]?实仰览殷鉴[4],量己知弊,身不足惜,为国取悔,是以悾悾屡陈丹款[5]。而微诚浅薄,未垂察谅[6],忧惶屏营[7],不知所厝。以臣今地[8],不可以进明矣。且违命已久,臣之罪又积矣,归骸私门[9],以待刑书[10]。愿陛下垂天地之鉴[11],察臣之愚,则虽死之日,犹生之年矣。
【注释】
[1]恭命:奉命。愈:愉快,此犹言好处。
[2]何事:为什么。背时:违背时尚。时尚,指不忘富贵宠荣,不甘刑罚贫贱。
[3]贻:遗留。《尚书·五子之歌》:“有典有则,贻厥子孙。”
[4]殷鉴:《诗经·大雅·荡》:“殷鉴不远,在夏后之世。”本指殷灭夏,殷后代应以夏亡为鉴戒。此泛指可作鉴戒的前事。
[5]悾悾(kōng):诚恳的样子。丹款:赤诚的心。
[6]察谅:李周翰注:“察谅,见信也。”
[7]屏(bīng)营:惶恐貌。《国语·吴语》:“王亲独行,屏营彷徨于山林之中。”汉魏以来,上皇帝表文多以“屏营”于表末。
[8]今地:嫌疑之地。
[9]归骸:归骸骨(身体)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(范增曰)愿赐骸骨归卒伍!”旧时称辞官为乞骸骨。私门:家门,见前《西征赋》。
[10]刑书:刑法的条文。《尚书·吕刑》:“哀敬折狱,明启刑书胥占,咸庶中正。”
[11]天地之鉴:吕向注:“天地鉴察,日月之明。”此谓天地间有如日月之明镜。
【翻译】
富贵宠幸,是臣所不能忘怀的;刑罚贫贱,是臣所不能甘心忍受的。如今若臣奉命赴任,就会有好处;违命辞让,则将吃苦头。臣虽然不通达事理,为什么要去违背时尚与陛下的旨意,而给自己留下忧患与责罚呢?实在是仰观可作借鉴的前事,对照衡量自己,便知奉命的弊病所在,个人不足为惜,恐为国招祸而后悔,所以屡次诚恳地向君王陈述赤诚的心意。但是,微薄而诚恳的心意,未能得到陛下的信任,忧惧惶恐,不知如何是好。以臣今日处于嫌疑的境地,不可以进取是很明显的。再说,臣违命辞让中书监已久,其罪过又增多了,只好乞骸骨归家,以待刑书治臣之罪。愿陛下垂降天地明镜,鉴察臣的赤诚之心,则臣即使是到了死的那一天,也犹如新生之年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