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惟永泰元年秋九月朔日[1],敬皇后梓宫启自先茔[2],将祔于某陵[3]。其日,至尊亲奉奠某皇帝[4],乃使兼太尉某设祖于行宫[5],礼也[6]。翠帟舒阜[7],玄堂启扉[8]。俎彻三献[9],筵卷六衣[10]。哀子嗣皇帝[11],怀蜃卫而延首[12],想鹥辂而抚心[13]。痛椒涂之先廓[14],哀长信之莫临[15]。身隔两赴[16],时无二展[17]。旋诏左言[18],光敷圣善[19]。其辞曰:
【注释】
[1]永泰元年:即498年。永泰,齐明帝萧鸾年号。朔日:初一。
[2]梓宫:皇后所用以梓木制作的棺材。先茔(yíng):指张山旧陵。
[3]祔(fù):合葬。某陵:指兴安陵。
[4]至尊:指东昏侯萧宝卷。奠:馈奠,进献祭品。某皇帝:指齐明帝,因其时尚未确定谥号,故称。
[5]太尉:官名。掌全国军事。齐明帝临终前,遗诏以军政大事委太尉陈显达。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:“太尉,公一人……大丧则告谥南郊。”祖:祭名。出行之前,祭祀道路之神。行宫:都城外供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殿。
[6]礼:谓合于礼制。
[7]翠帟(yì):翠幕。舒:张设。阜:山。
[8]玄堂:墓室,因其幽暗,故称。张衡《吕司徒诔》:“去此宁寓,归于幽堂。玄室冥冥,修夜弥长。”启扉:开门。
[9]俎:放肉的几,为祭祀所用的礼器。彻:通“撤”,撤去。三献:古代郊祭时的仪式。陈祭品后要三次献酒,即初献爵、亚献爵、终献爵。
[10]筵:席,铺在地上的坐具。卷:撤去。六衣:王后的六种衣服。《周礼·内司服》:“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:袆衣、揄狄、阙狄、鞠衣、展衣、缘衣。”
[11]哀子:古称居父母之丧的人。嗣皇帝:指东昏侯萧宝卷。
[12]蜃(shèn)卫:即蜃车,丧车。蜃,大蛤蜊。《周礼·遂师》:“共丘笼及蜃车之役。”郑注:“蜃车,柩路也。柩路戴柳四轮,迫地而行,有似于蜃,因取名焉。”延首:伸颈远望。
[13]鹥(yì)辂(lù):也指丧车。鹥,青黑色。抚心:哀痛之状。
[14]椒涂:谓后妃所居之处,因以椒涂壁,故称。先廓:谓皇后早死。廓,空。
[15]长信:汉宫名。为皇太后所居之处。代指太后,即指敬皇后。敬皇后对东昏侯而言,为太后。莫临:义同“先廓”。
[16]身隔两赴:谓一身不能到两处赴丧。
[17]展:省视。
[18]旋:即。左言:谓左史,史官名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左史记言,右史记事。”此为谢玄晖自指。
[19]光敷:光大铺陈。圣善:智慧而有美德。《诗经·邶风·凯风》:“母氏圣善,我无令人。”
【翻译】
永泰元年秋九月初一,敬皇后棺木从张山旧陵启动,将迁移到某陵同皇帝合葬。这一天,至尊亲自奉祭某皇帝,于是派遣兼太尉某在行宫设祭,这是合于礼的。翠幕在山上张设,墓室打开了门户。祭毕撤除俎几三献,同时撤去座席六衣。哀子嗣皇帝,念着蜃车而伸颈远望,想着鹥辂而抚心悲痛。悲痛椒房早早地空无人迹,哀恸长信宫无人光临。一身无法到两地赴丧,一时不能到两处省视。于是即诏命史官,为文以光大铺陈皇后的智慧美德。其辞云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