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选

《文选》,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汉魏以来,文人别集日益繁多,学者难以遍读,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。《文选》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,收录了上起周代,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,按体裁分为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(策文)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类,其中赋、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。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。
问秀才、高第、明经:

【原文】

问秀才、高第、明经[1]

朕闻神灵文思之君、聪明圣德之后[2],体道而不居[3],见善如不及[4]。是以崆峒有顺风之请[5],华封致乘云之拜[6]。或扬旌求士,或设簴待贤[7],用能敷化一时[8],余烈千古[9]。朕夤奉天命,恭惟永图[10],审听高居[11],载怀祗惧[12],虽言事必史而象阙未箴[13]。寤寐嘉猷[14],延伫忠实[15],子大夫选名升学[16],利用宾王[17],懋陈三道之要[18],以光四科之首[19],盐梅之和[20],属有望焉[21]

【注释】

[1]秀才:才能优秀者。《管子·小匡》:“农之子常为农,朴野而不慝,其秀才之能为士者,则足赖也。”注:“有秀异之材,可为士者。”秀才之称始见于此。至汉,始为举士之科目。汉武帝元封四年(前107),令诸州岁各举秀才一人。高第:选士、举官之成绩优异者。《汉书·晁错传》:“对策者百余人,唯错为高第。”明经:明晓经术者,汉代以明经射策取士。

[2]神灵:神异威灵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(黄帝)生而神灵,弱而能言。”文思:功业和道德。《尚书·尧典》:“钦明文思安安。”《释文》引马融:“经纬天地谓之文,道德纯备谓之思。”常用为称颂帝王之辞。后:君。此述古之圣君至治者。

[3]体道而不居:体道而又不以体道者自居。体道,体观大道。意谓帝王即是天道之化身。不居,不倨傲。

[4]见善如不及:谓见善良,唯恐追之不及,见邪恶则远避之。《论语·季氏》:“孔子曰:‘见善如不及,见不善如探汤。’”

[5]崆峒(kōng tóng)有顺风之请:据《庄子·在宥》载,(黄帝)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上,故往见之。广成子南首而卧,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,再拜稽首而问曰:“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?”广成子曰:“来,吾语汝至道。”按,广成子为传说中黄帝时人,居崆峒山中。

[6]华封致乘云之拜:据《庄子·天地》载,尧观乎华,华封人请祝圣人,“使圣人寿”“使圣人富”“使圣人多男子”,尧皆辞,曰:“多男子则多惧,富则多事,寿则多辱。”封人曰:“天之万民,必授之职,多男子而授之职,则何惧之有?富而使人分之,则何事之有?……天下有道,则与物皆昌;天下无道,则修德就间;千岁厌世,去而上仙,乘彼白云,至于帝乡,三患莫至,身常无殃,则何辱之有?”封人去之,尧随之曰:“请问。”封人曰:“退已。”

[7]“或扬旌”二句:扬旌求士,李善注引《管子》曰:“舜有告善之旌。”应劭《汉书》注曰:“旌,幡也。设之五达之道。”设簴(jù),簴,亦作“虡(jù)”。筍簴,古代悬钟磬之架。横曰筍,直曰虡。李善注引《鬻子》曰:“昔大禹治天下也,以五声听治,为铭于筍簴。”按,扬旌、设虡均为求士、待贤之途。

[8]用:以。敷化:布化。

[9]余烈:余美,遗美。

[10]“朕夤(yín)奉”二句:谓敬奉天命,苦思经国之长图。夤,敬。惟,思。永,长。

[11]审听高居:李善注引《六韬》曰:“王者之道,如龙之首,高居而远望,徐视而审听。”言王者神明,能高居远望,体察下情。

[12]载怀祗惧:言常怀敬惧之心。

[13]言事必史:《礼记·玉藻》:“动则左史书之,言则右史书之。”谓左、右史官分别记言、记行。象阙:即象魏,宫廷外的阙门。古宫廷门外有二台,上作楼观,上圆下方,两观双植。门在两旁,中间阙然为道,以其悬法,谓之象魏。未箴(zhēn):未有直言之士。箴,规劝之言。

[14]寤寐:醒时和睡时,亦谓白天和黑夜。嘉猷:好的谋略。

[15]延伫:延首伫立。忠实:指忠实之臣。

[16]子大夫:大夫的美称。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:武帝制:“子大夫其精心致思,朕垂听而问焉。”选名升学:选才之秀拔者,进入太学。

[17]利用:以利于时用。宾王:归顺于王。

[18]懋:美。三道:国体、人事、直言。

[19]四科:汉武帝元狩六年(前122),以四科举士,一德行高妙,志节清白;二学通行修,经中博士;三明达法令,足以决疑;四刚毅多略,遭事不惑。

[20]盐梅之和:《尚书·说命》:“若作和羹,尔唯盐梅。”盐咸梅酸,本指调味之品,用以喻整治国政。后来常以盐梅指宰相或职权相当于宰相者。

[21]属:归属。

【翻译】

问秀才、高第、明经:

我曾听说,神异威灵卓有勋德的君主、高瞻远瞩圣德齐天的帝王,能以身体道而又不居功自傲,发现善良而唯恐追之不及。所以古时候黄帝在广成子面前有顺风膝行之举,尧与华封人对话时发“乘彼白云”之论。有的举旗求士,有的设簴纳贤,不但能够振兴一个朝代,而且可以功垂千秋。我敬奉天命,谨作长治久安之思;高居而慎听,怀德而敬惧,尽管所言所行都有史官记录在案,然而朝廷尚缺直言面谏之士。我日夜切盼佳谋良策,延首伫立渴待忠实之臣,列位爱卿如有合适人选可推荐他们进入太学,此为时所需,宾佐王用,请你们悉陈用人“三道”,光大选士“四科”,那么相佐之士的发现和归属是大有希望的了。

又问: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