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其卉木之奇[1],泉石之美,公所制《山居四时序》[2],言之已详。文皇帝养德东朝[3],同符作者[4],爰造九言[5],实该百行[6]。导衿缡于未萌[7],申炯戒于兹日[8]。非直旦暮千载[9],故乃万世一时也[10]。命公注解[11],卫将军王俭缀而序之[12]。山宇初构[13],超然独往[14]。顾而言曰[15]:“死者可归[16],谁与入室[17]?”尚想前良[18],俾若神对[19]。乃命画工图之轩牖[20],既而缅属贤英[21],傍思才淑[22]。匹妇之操[23],亦有取焉。有客游梁朝者[24],从容而进曰:“未见好德[25],愚窃惑焉。”即命刊削[26],投杖不暇[27]。公以为出言自口,骥
不追[28]。听受一谬,差以千里。所造箴铭[29],积成卷轴[30]。门阶户席[31],寓物垂训[32]。先是震于外寝[33],匠者以为不祥,将加治葺[34]。公曰:“此天谴也[35],无所改修,以记吾过,且令戒惧不怠[36]。”从谏如顺流,虚己若不足[37]。至于言穷药石[38],若味滋旨[39]。信必由中[40],貌无外悦[41]。贵而好礼,怡寄典坟[42]。虽牵以物役[43],孜孜无怠[44]。乃撰《四部要略》《净住子》[45],并勒成一家[46],悬诸日月[47]。弘洙泗之风[48],阐迦维之化[49]。大渐弥留[50],话言盈耳。黜殡之请[51],至诚恳恻[52]。岂古人所谓立言于世[53],没而不朽者欤[54]!易名之典[55],请遵前烈[56]。谨状。
【注释】
[1]卉木:草木。
[2]《山居四时序》:今仅存残篇,文云:“西园多士,平台盛宾。邹、马之客咸在,伐木之歌屡陈。是用追芳昔娱,神游千古,故亦一时之盛事。”
[3]文皇帝:文惠太子萧长懋,字云乔,齐武帝长子,早卒。萧昭业即位后,追尊为文皇帝。养德:涵养道德。东朝:即东宫。
[4]同符作者:谓同为作者,有所著述。同符,古代用符契作为凭证,因称事情相同为同符。
[5]爰:句首语气词。造:作。九言:文惠太子九言今不存。李善注:“《竟陵王集》有《皇太子九言》,言德,言贤,言亲,言生,言静,言昭,言真,言节,言义。”
[6]实:同“寔”,是。该:完备,包括。百行(xíng):多方面的品行。
[7]衿缡(jīnlí):衿,衣襟。缡,古时女子出嫁时所系的佩巾。这里谓九言可书之以佩于衿带,以作引导。李善注:“于衿结缡也。《仪礼》曰:‘女嫁,母施衿结帨曰:勉之敬之。’”未萌:事情未发生之前。
[8]申:表明,申述。炯戒:明白的鉴戒。兹日:此日,今世。谓行于今世。
[9]非直:不只是。旦暮千载:谓极其难得,一千年才有这么一个时候。下句“万世一时”同此。旦暮,朝夕。此谓一时。
[10]故:原本。
[11]命公注解:李善注:“《竟陵王集》有《皇太子九言注解》。”按,其注今不存。
[12]王俭:字仲宝。齐武帝时任侍中、尚书令,位终中书监。缀:谓连缀字句以成文章。李善注:“《竟陵王集》云:卫将军王俭为《九言序赞》。”其序赞今不存。
[13]山宇:建于山间的别墅。构:建造。
[14]超然:高超脱俗貌。
[15]顾:回头。此谓回头对山中屋宇而言。
[16]死者:指“前良”。可归:谓假如可归。归,再生。
[17]谁与入室:谓前贤众多,不知应当与谁一起共入此室。谁与,与谁。
[18]尚想:崇尚怀念。前良:前代贤人。
[19]俾(bǐ):使。
[20]画工:从事绘画的人。图:画。之:指所缅怀的前贤。轩牖(yǒu):窗户。
[21]既而:不久,接着。缅属:遥想。贤英:德才杰出的人。
[22]才淑:才能优秀的人。淑,美好。
[23]匹妇:吕向注:“列女,亦图画也。”封建社会中称所谓重义轻生、有节操的妇女为列女。吕向认为匹妇即指列女,也是画工图画的对象。
[24]梁朝:张铣注:“梁朝谓梁孝王,好贤,今假设有客游梁朝者以发后词。”梁孝王名刘武,汉文帝之子,封于梁。曾招延四方名士,枚乘、邹阳等都曾投其门下。
[25]未见好德: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子曰:‘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。’”此隐用其意。因看见所画的列女之图,故有此言。
[26]刊削:削除。古代书写用竹简木札,有所修改,即予削除。这里指将列女图刮掉。
[27]投杖:扔掉手杖。为诚惶诚恐之状。李善注引《礼记》:“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,弟子吊之。子夏曰:‘天乎,予之无罪。’曾子怒曰:‘丧尔亲,使人未有闻。丧尔子,丧尔明,汝何无罪?’子夏投其杖而拜之。”不暇:没有空闲,来不及。
[28]骥
(jì lù)不追:李善注引《邓析书》曰:“一言而非,驷马不能追;一言而急,驷马不能及。”骥
,良马。
[29]箴(zhēn):一种陈述劝诫的文体。铭:古代熔铸或者刻在器物上,用来记事或颂德的文体。
[30]卷轴:古代帛书或纸书,因用轴卷束,故称卷轴。
[31]阶:台阶。户:门。席:供坐卧铺垫的用具。
[32]寓物:寄物,谓寄情意于物。垂训:垂示于人的训诫。
[33]震:谓雷击。外寝:外屋。
[34]治葺(qì):修理。
[35]谴:责备,责问。
[36]戒惧:警戒恐惧。
[37]虚己:犹言虚心。若不足:谓接受别人规谏常觉不满足。
[38]穷:穷究。药石:本指药物,后用以比喻规诫之言。
[39]味:尝。滋旨:美味。
[40]信:信从。此谓接受别人的规谏。中:衷心,内心。
[41]貌无外悦:谓表情严肃。是一种认真听取意见的姿态。
[42]怡:和悦,愉快。典坟:三坟五典的省称,皆古书名。这里泛指古代文化典籍。
[43]牵:牵累。物役:为外物所役使。指为世务所牵缠。
[44]孜孜:勤勉不怠貌。
[45]撰:编集,著述。《四部要略》:共一千卷,今佚。是萧子良召集学士,抄五经、百家,依《皇览》体例编集而成。《净住子》:为佛学著作,《隋书·经籍志》著录二十卷,今佚。李善注引《净住序》:“所谓净住,身口意身絜意如戒而住,故曰净住。子者,绍继为义。以沙门净身口七支,不起诸恶,长养增进菩提善根,如是修习,成佛无差,则能绍续三世佛种,是佛之子,故云净住子。”
[46]勒:雕刻。一家:一家之言。
[47]悬诸日月:谓能传之后世,如日月悬天,永垂不朽。
[48]洙泗:二水名。古时二水自今山东泗水县北合流西下,至曲阜北,又分为二水,洙水在北,泗水在南。春秋时为鲁国地,孔子居于其间,教授弟子,后人因以洙泗代称儒家。
[49]阐:阐发,说明。迦维:古天竺国名。为佛祖释迦牟尼出身之地,因引申指佛祖。
[50]大渐:病危。弥留:病重濒死的时刻。
[51]黜殡之请:言其死前对自己言行尚有不足之憾。黜殡,将灵柩停于旁室而不是停于正堂。李善注引《韩诗外传》曰:“昔卫大夫史鱼,病且死,谓其子曰:‘我数言蘧伯玉之贤,而不能进;弥子瑕不肖,而不能退。死不当居丧正堂,殡我于室足矣。’卫君问其故,子以父言闻君。召蘧伯玉而贵之,弥子瑕退之,徙殡于正堂,成礼而后去。”
[52]恳恻:诚恳痛切。
[53]立言:创立学说。
[54]没:通“殁”,死亡。不朽:《春秋左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:“太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,其次有立言。虽久不废,此之谓不朽。”
[55]易名:为死者立谥。此谓易本名而改称其谥。《礼记·檀弓》:“公叔文子卒,其子戍请谥于君曰:‘日月有时,将葬矣,请所以易其名者。’”典:典礼,仪式。
[56]前烈:前贤。
【翻译】
别墅周围的草木之奇、泉石之美,公在所作的《山居四时序》中,已描述得十分详细。文皇帝在东宫涵养道德,同为作者,所作九言,内容叙述了多方面的品行。可书之佩于衿带以警醒于事情尚未发生之前,申述明白的鉴戒以行于今世。这不仅是千载难逢的时候,实也是万世难得的事情。让公为之作了注解,卫将军王俭又为之写了序言。山间别墅刚修成时,以超然脱俗的姿态独自前往。回头说道:“死者如能还魂复归,我同谁一起进入此屋呢?”崇尚怀念前代贤人,使前贤就好像在精神上同自己相对一样。于是让画工将前贤形象画在窗户上,接着遥想才德杰出之士,同时思念那些才能优秀的人。匹妇的志节品行,自觉也有可取之处,因此也画了列女图。有一个客游梁朝的人,不慌不忙地进言说:“没看到喜好德行的人,我感到迷惑不解。”于是让人把列女图削除,忙不迭地丢掉手杖,接受批评。公以为如果有错话从自己口中说出,骥
也不能再将其追回。而听信一句错误的话,则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。所制作的箴铭之文,积成了卷轴。门阶户席,都寄寓深意写成训诫之言。此前外屋因雷击造成破坏,匠人觉得不吉利,打算加以修理。公却说道:“这是天老爷责备我,不用改修,好让我记住自己的过失,还可使自己随时警戒惶惧,不致懈怠。”听从别人劝告就像顺流而下,态度虚心总像不能满足。以致对别人的规诫之言要追根究底,就像在品尝什么美味一样。接受别人意见必定出自内心,脸上看不到有喜悦的表情。地位尊贵而讲究礼节,对三坟五典寄予了浓厚的兴趣。虽然被繁杂的世务所牵累,却勤勉刻苦毫不懈怠。于是编著了《四部要略》《净住子》,一并雕刻成一家之言,可悬诸日月,永垂不朽。既弘扬了洙泗之风,又阐明了迦维之化。病危弥留之际,所说的话充盈于耳。关于黜殡的请求,异常诚恳痛切。这难道不就是古人所谓立言于世,可以死而不朽吗!易名立谥的典仪,请按照前贤的规矩办理。谨以此状上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