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仆少窃乡曲之誉[1],忝司空太尉之命[2],所奉之主,即太宰鲁武公其人也,举秀才为郎[3]。逮事世祖武皇帝[4],为河阳怀令、尚书郎、廷尉平[5]。今天子谅暗之际[6],领太傅主簿[7]。府主诛[8],除名为民[9]。俄而复官,除长安令[10]。迁博士[11],未召拜[12],亲疾,辄去官[13],免。自弱冠涉乎知命之年[14],八徙官而一进阶[15],再免[16],一除名,一不拜职[17],迁者三而已矣[18]。虽通塞有遇[19],抑亦拙者之效也[20]。昔通人和长舆之论余也[21],固谓拙于用多[22]。称多则吾岂敢,言拙信而有征[23]。方今俊乂在官,百工惟时[24],拙者可以绝意乎宠荣之事矣[25]。太夫人在堂[26],有羸老之疾,尚何能违膝下色养[27],而屑屑从斗筲之役乎[28]?
【注释】
[1]乡曲之誉:乡里的称誉。
[2]司空太尉:指贾充。下文“太宰鲁武公”亦指贾充。贾充生前被封为鲁武公,死后又追封太宰,谥号为武公。命:举命。
[3]举秀才:《晋书·潘岳传》:“早辟司空太尉府,举秀才。”郎:诸郎官之通称。
[4]世祖武皇帝:指晋武帝司马炎,司马炎死后谥为世祖。
[5]河阳怀令:河阳县令和怀县令。《晋书·潘岳传》:“(岳)出为河阳令……转怀令。”尚书郎:尚书属官。廷尉平:廷尉属官。亦作“廷尉评”。《晋书·潘岳传》:“岳频宰二邑,勤于政绩。调补尚书度支郎,迁廷尉评。”
[6]天子:指晋武帝之子晋惠帝。谅暗:亦称“亮阴”“谅阴”。有二说,一说为天子、诸侯居丧之称;一说为居丧之所,即凶庐。此为居丧之称,晋武帝刚死,其子惠帝为父守丧未满,故称谅暗之际。
[7]领:兼任官职。太傅:官名。教导太子的官员。此指太傅杨骏。主簿:掌管文书之类的官员。
[8]府主:太傅府官署之主,指太傅杨骏。杨骏是武帝皇后杨芷之父。武帝死后,杨氏独揽朝政,惠帝妻贾皇后灭杨氏。
[9]除名:被朝廷除去名籍,取消官员身份。杨骏伏诛后,潘岳被牵连,几就戮,后削职为民。
[10]除:任命,授职。
[11]博士:官名。汉武帝置五经博士。晋置国子博士,以博士为宫廷教官。
[12]未召拜:未去朝廷敬受官职。召,召见。拜,任命官职。
[13]去官:主动辞去官职。《晋书·潘岳传》:“征补博士,未召,以母疾辄去官,免。”
[14]弱冠:指二十岁。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,表示成年。知命:《论语·为政》孔子曰:“五十而知天命。”
[15]八徙官:八次调动官职。一进阶:一次晋升官阶。指由怀县令调补尚书郎迁廷尉平。
[16]再免:两次被免官。指因公事被免去廷尉平,调任博士时因亲疾离职而被免官。
[17]一不拜职:指迁博士未召拜。
[18]迁者三:三次变动官位。指调任廷尉平、太傅主簿及博士。
[19]通塞有遇:平生遭遇有顺利也有阻塞。通,通达。塞,阻塞。
[20]效:验,表现。
[21]通人:《论衡·超奇》:“博览古今者为通人。”和长舆:即晋人和峤,字长舆。
[22]拙于用多:不善于发挥利用多才多艺的长处。
[23]信而有征:属实而有验证。
[24]俊乂(yì)在官,百工惟时:《尚书·皋陶谟》:“俊乂在官,百僚师师,百工惟时。”意谓才能出众的人在职,百官都效法他,就会把政务处理好。俊乂,马融注:“才德过千人为俊,百人为乂。”此泛指贤能之士。百工,指百官。惟,思。时,善。《诗经·小雅·
弁》:“尔酒既旨,尔殽既时。”
[25]宠荣之事:尊宠荣耀的事情,指仕途地位。
[26]太夫人:指母亲。汉制列侯之母方称太夫人,后凡官僚豪绅之母,不论存亡,均称太夫人。
[27]膝下:本指人幼年时,常依于父母膝旁,言父母对幼孩之亲爱。后用以对父母的尊称。色养:和颜悦色侍奉双亲。孔子认为奉养双亲而能经常保持和颜悦色,是最难做到的。后来以“色养”代指尽孝。
[28]屑屑:琐细的样子。斗筲(shāo)之役:指小的职务。斗,量器。筲,竹器,容斗二升。斗、筲容量都不大,用以比喻小的事物。《论语·子路》:“斗筲之人,何足算也!”谓器量狭小之人。《后汉书·郭泰传》:“早孤,母欲使给事县廷。林宗(郭泰)曰:‘大丈夫焉能处斗筲之役乎!’”此谓小的职务。
【翻译】
我年轻时窃享乡里的称誉,由于自己不才,有愧于司空太尉的推举。我所侍奉的主人,就是那位太宰鲁武公,他推举我做了秀才,并提拔为郎官。到事奉世祖武皇帝时,被任命为河阳县令又转为怀县令,接着调补尚书度支郎,迁廷尉平。世祖武皇帝驾崩,新天子惠帝居丧之际,我调任太傅主簿。太傅府主杨骏得罪被诛,我受到牵连,被朝廷除去名籍,削官为民。不久恢复了官职,被任命为长安县令。又迁为博士,我还没有去朝廷敬受职务,因为母亲有病,就辞去职务,朝廷也就将我免官。我从成年到五十岁知命之年,共八次调动官职,一次晋升官阶,两次被免官,一次除去名籍,一次未去敬受职务,三次调任官职。虽然生平遭遇有顺利也有蹇碍,也是笨拙之人的表现。从前有位通今博古的和峤先生评论过我,说我本来就不善于利用自己多才多艺的长处。说到多才多艺,我岂敢承当;说我笨拙,却属实而有验证。如今才德出众的人在职,百官效法他,就会把政务处理好,像我这样笨拙的人,就可以打消在仕途中追求荣誉地位的念头了。况且,老母在堂,体弱多病,我怎能离开母亲身边不尽孝道,而在官场中从事那些如斗筲般的小小职务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