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选

《文选》,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汉魏以来,文人别集日益繁多,学者难以遍读,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。《文选》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,收录了上起周代,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,按体裁分为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(策文)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类,其中赋、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。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。
岁次玄枵,月旅蕤宾,丙丁统日,乙未御辰。潘子凭轼西征,自京徂秦。乃喟然叹曰:古往今来,邈矣悠哉!寥廓惚恍,化一气而甄三才。此三才者,天地人道。唯生与位,谓之大宝。生有修短之命,位有通塞之遇。鬼神莫能要,圣智弗能豫。当休明之盛世,托菲薄之陋质。纳旌弓于铉台,赞庶绩于帝室。嗟鄙夫之常累,固既得而患失。无柳季之直道,佐士师而一黜。

【原文】

岁次玄枵,月旅蕤宾,丙丁统日,乙未御辰[1]。潘子凭轼西征[2],自京徂秦[3]。乃喟然叹曰:古往今来,邈矣悠哉[4]!寥廓惚恍[5],化一气而甄三才[6]。此三才者,天地人道。唯生与位,谓之大宝[7]。生有修短之命,位有通塞之遇[8]。鬼神莫能要[9],圣智弗能豫[10]。当休明之盛世,托菲薄之陋质[11]。纳旌弓于铉台[12],赞庶绩于帝室[13]。嗟鄙夫之常累[14],固既得而患失[15]。无柳季之直道,佐士师而一黜[16]

【注释】

[1]“岁次”几句:此言潘岳西征日期,即晋元康二年壬子岁(292)五月十八日。李善注:“岳《伤弱子序》曰:‘元康二年五月,余之长安。’以历推之,元康二年,岁在壬子。乙未,五月十八日也。”元康,西晋惠帝年号(291—299)。岁,岁星,即木星。古人认为岁星运行十二年绕天一周。于是便按岁星运行速度,将黄道附近的周天,由西向东划为十二个等分,一曰星纪,二曰玄枵……岁星运行一个等分,便是一年。次,行次。岁星一年行走的距离,就是一次。玄枵(xiāo),十二次之一。与十二地支相配为子。月旅蕤(ruí)宾,谓月份处在五月。旅,处。蕤宾,十二律之一。旧说古人用十二个长短不同竹管,吹出十二个高低不同的标准音,称为十二律。因其数与十二月相等,故古人常用之与十二月相配。蕤宾配仲夏之月。丙丁,火日之名。《吕氏春秋·仲夏纪》:“仲夏之月……其日丙丁。”高诱注:“丙丁,火日也。”御,李善注:“主也。”辰,即时辰。

[2]潘子:潘岳自称。凭:依靠。轼:车厢前的横木。

[3]京:指西晋都城洛阳。徂(cú):往。秦:指关中秦国本土,今之陕甘一带。晋惠帝元康二年(292),潘岳为长安令,从洛阳往长安任所,故曰“徂秦”。

[4]邈:远。悠:长久。

[5]寥廓:空旷貌。惚恍:同“恍惚”,隐约不清。

[6]一气:道家思想中对天地万物构成物质及其变化的命名。《列子·天瑞》:“一者形变之始也。轻清者上为天,浊重者下为地,冲和气者为人。”甄(zhēn):李善注引《汉书音义》:“陶人作瓦器,谓之甄。”此为甄陶之义,犹言陶钧,化育,造就。

[7]“唯生”二句:《周易·系辞》:“天地之大德曰生,圣人之大宝曰位。”生,生命,寿命。位,禄位。

[8]通塞:李善注:“犹穷达也。”遇:遇逢。

[9]要(yāo):预约,约定。

[10]豫:预知,预期。

[11]菲薄:微薄。《楚辞·九叹·远游》:“质菲薄而无因兮,焉托乘而上浮?”陋质:谓鄙陋浅薄之才质。

[12]纳旌弓于铉(xuàn)台:此指潘岳被征召入司空太尉府事。《晋书·潘岳传》载其“早辟司空太尉府,举秀才”。纳旌弓,犹言招纳人才。旌旗与弓矢,都是招纳人才的信物。《春秋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“(虞人)辞曰:‘昔我先君之田也,旃以招大夫,弓以招士,皮冠以招虞人。’”铉台,指三公官署。张铣注:“铉台,谓三公也。”铉,一种举鼎的工具。这里代指鼎。李善注:“郑玄《尚书》注曰:‘鼎,三公象也。’《春秋汉含孳》曰:‘三公在天,法三台也。’”故台鼎喻三公,铉台也喻三公。司空为三公之一。

[13]赞庶绩于帝室:此借皋陶赓歌事喻自己作《藉田赋》赞美晋武帝之事。庶绩,《尚书·皋陶谟》载皋陶“乃赓载歌曰:‘元首明哉!股肱良哉!庶事康哉!’”帝室,王室。此指晋武帝。《晋书·潘岳传》:“泰始中,武帝躬耕藉田,岳作赋以美其事。”所作即《藉田赋》。

[14]累(lèi):劳累,忧患。

[15]固:本来,已经。既得而患失:《论语·阳货》:“子曰:‘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?其未得之也,患得之。既得之,患失之。苟患失之,无所不至矣。’”

[16]“无柳季”二句:此借柳下惠免官之事言自己为廷尉评而被免职事。柳季,即柳下惠,姓展,名禽,字季,因食邑柳下,故称柳季。其谥曰惠,故又称柳下惠。柳下惠曾担任士师(法官)而被免职。《论语·微子》:“柳下惠为士师,三黜,人曰:‘子未可以去乎?’曰:‘直道而事人,焉往而不三黜?枉道而事人,何必去父母之邦?’”佐士师而一黜,据《晋书》本传,潘岳尝为廷尉评,后“以公事免”。魏晋之时,廷尉是最高司法官员,潘岳曾为廷尉评,为廷尉属官,故曰“佐士师”。

【翻译】

岁星行至玄枵之间,恰值晋元康二年,蕤宾律应五月之间,乙未纪日十又八天。我潘岳凭轼西行,自京都洛阳去往长安。于是感慨叹息说:古往今来,时空久远。自那浩茫混沌之时起,“一气”演化成“三才”,“三才”便是天地人。唯有生命与官位,人们称之为“大宝”。寿命长短在命运,官位通塞在机缘。鬼神不能先得知,圣贤无法早预测。当今乃是政治修明的盛世,正好托依我微薄鄙陋之才质。幸蒙三公以旌弓招用,始得赞美帝王的盛事。可叹我像鄙夫那样忧心劳碌,本已得到禄位却又忧虑丢失。尽管并无柳季之正直情性,辅佐廷尉裁决狱事却遭革职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