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夷险殊地[1],驯粗异变[2]。昃不暇食,夕不告倦[3]。昔贾氏之如皋,始解颜于一箭[4]。丑夫为之改貌,憾妻为之释怨[5]。彼游田之致获[6],咸乘危以驰骛[7]。何斯艺之安逸[8]?羌禽从其己豫[9]。清道而行[10],择地而住[11]。尾饰镳而在服[12],肉登俎而永御[13]。岂唯皂隶[14],此焉君举[15]。若乃耽槃流遁[16],放心不移[17],忘其身恤[18],司其雄雌[19],乐而无节[20],端操或亏[21]。此则老氏所诫[22],君子不为。
【注释】
[1]夷险殊地:谓地势有平坦与险阻之不同。
[2]驯粗异变:谓雉有顺服与粗野的差异。此言媒雉与野雉的差异。
[3]“昃(zè)不”二句:言射雉之乐,让人忘记了饥饿与疲惫。昃,太阳偏西。夕不告倦,时至傍晚犹不知疲倦。
[4]“昔贾氏”二句:《春秋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:“昔贾大夫恶,娶妻而美,三年不言不笑,御以如皋,射雉获之,其妻始笑而言。”说贾大夫貌丑,娶了一位美妻,三年都不说不笑,贾大夫带她去沼泽地打猎,射中了野雉,才引得妻子一笑。如皋,谓贾大夫为妻驾车前往沼泽地射雉。皋,沼泽。解颜,开颜欢笑。
[5]“丑夫”二句:徐爰注:“妻所以愁恨者,怨其夫之丑也。今见获雉而言笑,则是斯艺能使丑夫变貌,恨妻释忿者。”丑夫,即贾大夫。憾,怨恨。释怨,消除怨恨,即“解颜”。
[6]游田:游猎。田,同“畋”,打猎。致获:得到收获。
[7]乘危:登上高险的地方。驰骛(wù):奔驰追逐。徐爰注:“驰车骋马,飞鹰走犬。”
[8]何斯艺之安逸:为什么射猎有如此的快乐欢欣!
[9]羌(qiāng):句首语气词,无义。禽从其己豫:谓野雉顺从于猎者的豫谋。李善注:“豫,言禽来就己,故豫不劳。”释“豫”为佚乐,亦通。
[10]清道而行:谓清除道上行走的人,以免惊走野雉。
[11]择地而住:谓选择好的地方为猎场。
[12]镳(biāo):《说文解字》:“镳,马衔也。”即马嚼子。李善注引董巴《舆服志》:“马并以黄金为义髦,插以翟尾,先多用雉尾。”服:服饰的佩饰之物。
[13]肉:指雉肉,被列为山珍。俎:砧板。永御:长期进用。
[14]皂(zào)隶:此指差役之人。
[15]此焉:这种射猎之事。
[16]耽(dān):酷好之意。槃:通“盘”。《诗经·卫风·考槃》:“考槃在涧。”毛传:“槃,乐也。”流遁:张衡《东京赋》:“若乃流遁忘反,放心不觉。”谓耽乐放纵。
[17]放心:放恣其心。不移:不改变。
[18]恤:徐爰注:“忧也。”《春秋左传·襄公四年》:“忘其国恤,而思其麀(yōu)牡。”言其但念于猎,不忧国事。故“忘其身恤”为忘记自身的忧患。
[19]司:主管掌握之意。
[20]乐而无节:张衡《东京赋》:“乐而无节,后离其戚。”言淫乐而无节制,终将遭遇忧祸。
[21]端操:《楚辞·九叹·远游》:“内惟省以端操兮,求正气之所由。”端,正。操,德操。
[22]老氏所诫:老子的告诫。张衡《归田赋》:“感老氏之遗诫。”《老子》十二章:“驰骋畋猎,令人心发狂。”
【翻译】
出猎有地势平坦与险峻之不同,禽兽有粗野与驯服的差异。常是太阳偏西还无暇进食,月亮东升还没有倦意。从前贾大夫前往泽薮射雉,一箭射中才引得美妻欢喜。丑夫因之不丑,妻怨因此始释。畋猎之能够得到收获,全在乘危履险地驰骋追逐。为何射猎有如此的快乐欢欣?是因禽兽顺从于猎者的意图。射猎时行走要清空道路,猎场要选择得宜。雉尾可用于装饰马衔或衣服,雉肉登上鼎俎便永是美食。岂只下人差役常出猎,这种活动国君也好从事。至于沉溺游猎乐而忘返,放纵其心而不改变,忘记自身的忧患,一味醉心于射雉之事,乐此而不知节制,端正的德操必损无疑。关于这一点,老子早就有所告诫,君子不会沉湎于畋猎之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