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臣闻天生蒸人,树之以君[1],所以对越天地[2],司牧黎元[3]。圣帝明王鉴其若此,知天地不可以乏飨[4],故屈其身以奉之;知黎元不可以无主,故不得已而临之[5]。社稷时难,则戚藩定其倾[6];郊庙或替[7],则宗哲纂其祀[8]。所以弘振遐风[9],式固万世[10],三五以降,靡不由之[11]。臣琨、臣
顿首顿首,死罪死罪!
【注释】
[1]“臣闻”二句:《春秋左传·文公十四年》:“邾子曰:苟利于民,孤之利也,天生民而树之君,以利之也。”蒸,众。
[2]对越:配称。
[3]黎元:百姓。
[4]飨(xiǎng):供奉神灵,犹言祭祀。
[5]临之:指就君位。《庄子·在宥》:“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。”
[6]戚藩:指亲戚、藩王。定其倾:扶助倾危,使之安定。《国语·越语》:“夫国家之事,有持盈,有定倾。”注:“定,安也;倾,危也。”
[7]替:废。
[8]宗哲:宗族中的英哲。纂(zuǎn):继承,继续。
[9]遐:远。
[10]式:用。
[11]“三五”二句:刘良注:“三五谓三皇五帝也。自此以下无不从其继绝之道也。”
【翻译】
臣闻说天生众人,须树立君长,以此配称天地,管理百姓。圣明的帝王有鉴于此,知道天地不可以缺少祭祀,所以他就屈身祭祀天地;知道百姓不可以没有君长,所以他才不得已而就君位。当国家时有艰难,则亲戚、藩王会扶助倾危,使其安定;郊庙之礼如果废弃,宗族中的英哲也会继续其祭祀之礼。所以能大振远风,坚固万代,三皇五帝以来,无不是这样。臣刘琨、段匹
顿首叩拜,死罪死罪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