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选

《文选》,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汉魏以来,文人别集日益繁多,学者难以遍读,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。《文选》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,收录了上起周代,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,按体裁分为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(策文)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类,其中赋、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。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。
昔穆公求士,西取由余于戎,东得百里奚于宛,迎蹇叔于宋,来邳豹、公孙支于晋。此五子者,不产于秦,穆公用之,并国三十,遂霸西戎。孝公用商鞅之法,移风易俗,民以殷盛,国以富强,百姓乐用,诸侯亲服,获楚、魏之师,举地千里,至今治强。惠王用张仪之计,拔三川之地,西并巴蜀,北收上郡,南取汉中,包九夷,制鄢郢,东据成皋之险,割膏腴之壤,遂散六国之从,使之西面事秦,功施到今。昭王得范雎,废穰侯,逐华阳,强公室,杜私门,蚕食诸侯,使秦成帝业。此四君者,皆以客之功。由此观之,客何负于秦哉?向使四君却客而弗纳,疏士而弗用,是使国无富利之实,而秦无强大之名也。

【原文】

昔穆公求士[1],西取由余于戎[2],东得百里奚于宛[3],迎蹇叔于宋[4],来邳豹、公孙支于晋[5]。此五子者,不产于秦,穆公用之,并国三十,遂霸西戎。孝公用商鞅之法[6],移风易俗,民以殷盛,国以富强,百姓乐用[7],诸侯亲服,获楚、魏之师[8],举地千里,至今治强[9]。惠王用张仪之计[10],拔三川之地[11],西并巴蜀[12],北收上郡[13],南取汉中[14],包九夷[15],制鄢郢[16],东据成皋之险[17],割膏腴之壤,遂散六国之从[18],使之西面事秦,功施到今[19]。昭王得范雎[20],废穰侯,逐华阳[21],强公室,杜私门[22],蚕食诸侯,使秦成帝业。此四君者,皆以客之功。由此观之,客何负于秦哉?向使四君却客而弗纳[23],疏士而弗用,是使国无富利之实,而秦无强大之名也。

【注释】

[1]穆公:秦穆公(前659—前621在位),为“春秋五霸”之一。

[2]由余:晋人,在西戎任职,曾出使秦国,秦穆公很赏识他的才能,后用离间的计策,迫使他投奔秦国。戎:我国古代对西部少数民族的统称。

[3]百里奚:本是虞国的大夫,有贤才。晋灭虞后,沦为奴仆,途中逃亡,为楚兵所执,秦穆公用五张黑羊皮去赎他,后任用为相。宛:楚地,今河南南阳。

[4]蹇(jiǎn)叔:因百里奚的推荐,秦穆公派人去宋国以厚币迎回蹇叔,任用为上大夫。

[5]邳豹:晋人,因其父邳郑被杀,逃奔秦国,秦穆公任用为将。公孙支:晋人,有远见卓识,秦穆公任为大夫。

[6]孝公:秦孝公(前361—前338在位)。商鞅:姓公孙,名鞅,卫国人。他主张法治,注重农业和军事,为秦孝公所重用,执政十年,秦国因而富强。后因受封于商地,故称商鞅或商君。

[7]乐用:乐于被使用,即乐于效力。

[8]获楚、魏之师:秦孝公二十二年(前340)商鞅大破魏军,俘获魏公子邛,迫使魏惠王迁都大梁(今河南开封)。同年又攻打楚国取胜。师,军队。

[9]治:治绩,政绩。

[10]惠王:秦惠王(前337—前311在位),又称惠文王。秦国称王自惠王始。张仪:战国时期最著名的政客、谋士之一,他为秦国筹划了有名的连横策略,为秦国的强大做出了卓越的贡献。

[11]三川之地:指今河南西北地区,因境内有黄河、洛水、伊水三条河流,故称。本属魏地,秦攻取后置三川郡。按,甘茂攻取三川,乃秦武王时事,当时张仪已死。之所以归功于张仪,是因为攻取三川的策略是张仪制订的。

[12]巴蜀:古国名。巴,指今四川东部。蜀,指今四川西部。

[13]上郡:本属魏地,在今陕西榆林地区。

[14]汉中:本属楚地,在今陕西汉中地区。

[15]包:兼并。九夷:即属楚之夷。

[16]鄢(yān)郢(yǐng):楚国先后建都的地方。鄢,在今湖北宜城。郢,在今湖北江陵。

[17]成皋:著名的军事要塞,即今河南荥阳的虎牢。

[18]六国之从:指魏、韩、赵、燕、楚、齐由北到南的合纵抗秦联盟。

[19]施(yì):延续。

[20]昭王:秦昭襄王(前306—前251在位)。范雎:魏人,任秦相,用“远交近攻”的策略为秦国扩大了领土。

[21]“废穰(ráng)侯”二句:穰侯、华阳,都是秦昭王的母舅,专权骄横,不可一世,秦国的政权实际上操纵在他们的手里。由于范雎的建议,秦昭王把他们驱除出境。

[22]杜:杜绝。私门:指行私请托的门路。

[23]向:过去。使:假使。却:拒绝。

【翻译】

以前秦穆公征求贤士,他获取了西方戎国的由余,获得了东方宛地的百里奚,迎来了宋国的蹇叔,召来了晋国的邳豹、公孙支。这五位贤士,都不生在秦国,但穆公任用了他们,因而并吞了三十个诸侯国家,终于成为西戎的霸主。秦孝公采用了商鞅变法的主张,移风易俗,百姓因而殷实兴盛,国家因而富裕强大,百姓乐于效力,诸侯亲近诚服,俘获了楚国、魏国的军队,攻占了上千里的地方,直到如今依然政绩显赫、国家强盛。秦惠王采用了张仪连横的策略,攻占了三川一带的地方,西面并吞巴、蜀,北面收取上郡,南面攻克汉中,兼并九夷,控制鄢、郢,东面占据成皋的要塞,割取肥沃的土地,这样就解散了六国的合纵联盟,使六国向西事奉秦国,功绩延续直到今天。秦昭王得到了范雎,废弃穰侯,驱逐华阳君,增强了王室的权力,杜绝了私人请托的门路,用蚕食桑叶的方法逐步攻取了诸侯的领土,使秦国成就了称帝的伟业。这四位君主,都凭借客卿的功劳。由此看来,客卿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地方呢?假使以前这四位君主辞退了客卿而不招纳,疏远贤士而不任用,这就会使当今的秦国没有富厚的实利和强盛的名望了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