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,出征绝域。五将失道[1],陵独遇战。而裹万里之粮[2],帅徒步之师,出天汉之外[3],入强胡之域。以五千之众,对十万之军;策疲乏之兵,当新羁之马。然犹斩将搴旗[4],追奔逐北[5];灭迹扫尘,斩其枭帅[6],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。陵也不才,希当大任。意谓此时功难堪矣。匈奴既败,举国兴师,更练精兵[7],强逾十万,单于临阵[8],亲自合围。客主之形既不相如[9],步马之势又甚悬绝[10]。疲兵再战,一以当千,然犹扶乘创痛,决命争首[11]。死伤积野,余不满百,而皆扶病,不任干戈。然陵振臂一呼,创病皆起,举刃指虏,胡马奔走。兵尽矢穷,人无尺铁,犹复徒首奋呼[12],争为先登。当此时也,天地为陵震怒,战士为陵饮血[13]。单于谓陵不可复得,便欲引还。而贼臣教之,遂便复战,故陵不免耳[14]。
【注释】
[1]五将:所指不明。失道:没有按约定的时间到达。(依刘良说。)
[2]裹粮:携带粮食备出征、远行之用。
[3]天汉:汉武帝年号。此代指汉朝,或汉朝的疆域。
[4]搴(qiān):拔取。
[5]北:指败逃者。
[6]枭帅:勇猛的将领。
[7]练:通“拣”,挑选。
[8]单(chán)于: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。
[9]客主:因李陵率军攻入匈奴境内,故此时李陵将自己一方称作“客”,而将匈奴一方称为“主”。
[10]步马:指李陵所率的步兵与匈奴的骑兵。
[11]“疲兵再战”几句:据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载:“连战,士卒中矢伤。三创者载辇,两创者将车,一创者持兵战。”
[12]徒首:激战中甲胄已无,故云。
[13]饮血:血泪入口。形容极度悲愤痛苦。李善注:“血即泪也。”
[14]“单于”几句:据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载,单于不能消灭李陵军,只见李陵军向南退撤,疑有伏兵,“欲去。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,亡降匈奴,具言陵军无后救,射矢且尽。独将军麾下及成安侯校各八百人,为前行,以黄与白为帜,当使精骑射之,即破矣”。于是,匈奴向汉军大举进攻,汉军败,李陵遂降。贼臣,指管敢。
【翻译】
当初,先帝给我五千步兵,征讨处于极远之地的匈奴。有五位将领没有按约定的时间到达,只有我独自率军与匈奴作战。而我是带着远征万里的粮饷,率领步兵,远离汉朝的疆域之外,进入强大的匈奴境内。以五千兵卒,对付匈奴的十万大军;驱策疲乏的步兵,抵挡新装备的骑兵。在这种情况下,还能斩将拔旗,追杀败逃之敌;并且像清除痕迹,打扫灰尘一样,斩杀敌军的勇将,使全军将士都能视死如归。我虽然没有才干,但希望能担当重任。我认为此时功大,别人是难以相比的。匈奴已遭失败,便全国兴师,重新挑选精兵,使强敌超过了十万,并且单于亲自临阵,指挥对我合围。这时敌我双方所处形势已经不能相比了,而我方步兵与匈奴的骑兵力量对比又很悬殊。疲惫不堪的士兵再次迎敌,一个人要抵挡上千人。但是他们还是扶着战车、忍着伤痛战斗,一个个拼命争先。死伤的人积满了原野,剩下的还不满一百人,并且都是带病在身,连武器也拿不动。可是当我振臂一呼,伤的病的全都站了起来,挥刀杀向敌人,匈奴的骑兵纷纷奔逃。后来,兵器用完了,箭射光了,战士手里没有一点武器了,但是,他们还是在没有一点儿披挂的情况下奋力呼喊,争先恐后地冲向敌人。这时,天地为我震怒,战士为我悲愤饮泣。单于也认为我李陵不可能被捉住,便打算引兵回撤。可是,投奔匈奴的贼臣却向单于出谋献策,于是单于便传令继续作战。所以,我的失败也就难免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