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选

《文选》,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汉魏以来,文人别集日益繁多,学者难以遍读,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。《文选》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,收录了上起周代,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,按体裁分为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(策文)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类,其中赋、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。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。
吾昔读书,得并介之人,或谓无之,今乃信其真有耳。性有所不堪,真不可强。今空语同知有达人无所不堪,外不殊俗,而内不失正,与一世同其波流,而悔吝不生耳。老子、庄周,吾之师也,亲居贱职;柳下惠、东方朔,达人也,安乎卑位。吾岂敢短之哉!又仲尼兼爱,不羞执鞭;子文无欲卿相,而三登令尹。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。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,穷则自得而无闷。以此观之,故尧、舜之君世,许由之岩栖,子房之佐汉,接舆之行歌,其揆一也。仰瞻数君,可谓能遂其志者也。故君子百行,殊涂而同致,循性而动,各附所安。故有处朝廷而不出,入山林而不反之论。且延陵高子臧之风,长卿慕相如之节,志气所托,不可夺也。

【原文】

吾昔读书,得并介之人[1],或谓无之,今乃信其真有耳。性有所不堪,真不可强。今空语同知有达人无所不堪[2],外不殊俗,而内不失正,与一世同其波流,而悔吝不生耳[3]。老子、庄周[4],吾之师也,亲居贱职[5];柳下惠、东方朔[6],达人也,安乎卑位[7]。吾岂敢短之哉!又仲尼兼爱,不羞执鞭[8];子文无欲卿相,而三登令尹[9]。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[10]。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,穷则自得而无闷[11]。以此观之,故尧、舜之君世[12],许由之岩栖[13],子房之佐汉[14],接舆之行歌[15],其揆一也[16]。仰瞻数君,可谓能遂其志者也。故君子百行,殊涂而同致[17],循性而动,各附所安。故有处朝廷而不出,入山林而不反之论[18]。且延陵高子臧之风[19],长卿慕相如之节[20],志气所托,不可夺也。

【注释】

[1]并介:偏于狷介。

[2]达人:通达的人。

[3]悔吝:悔恨与遗憾。《周易·系辞》曰:“悔吝者,忧虞之象也。”

[4]老子、庄周:道家学派的两个主要代表人物。

[5]贱职:指老子做过周朝的柱下史、守藏史,庄子做过宋国蒙县的漆园吏。

[6]柳下惠:即展禽,名获,字季。春秋时期鲁国的贤人。居柳下,卒谥号“惠”。东方朔:字曼倩,汉武帝时的名士。以诙谐机智著称。

[7]安乎卑位:指柳下惠做过鲁国的典狱官,东方朔当过汉武帝的郎官,但他们都不埋怨职位低下。

[8]“又仲尼”二句: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子曰:‘富而可求也,虽执鞭之士,吾亦为之。如不可求,从吾所好。’”不羞执鞭,不以执鞭为羞。执鞭,手拿皮鞭。指赶车之类非常低下的职位。

[9]“子文”二句:子文,春秋时期楚国有名的贤人。令尹,楚国官名。相当于宰相的职位。

[10]济物:拯济万物,即拯世救民之意。

[11]“所谓”二句:《孟子·尽心》曰:“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善天下。”兼善,即兼善天下。渝,变。

[12]君世:为君于世。君,作动词用,意为统治。

[13]许由:尧时的隐士。相传尧想把王位让给他,他认为这是耻辱的事,便去箕山隐居。岩栖:在岩穴中栖息,即隐居。

[14]子房:张良字子房。佐汉:辅助刘邦建立汉朝。

[15]接舆之行歌:接舆是楚国的隐士,他遇见孔子时,曾边行边歌劝孔子归隐。

[16]揆(kuí):法度,原则。

[17]殊涂而同致:《周易·系辞》:“天下同归而殊涂,一致而百虑。”涂,同“途”。

[18]“故有”二句:《韩诗外传》:“朝廷之士为禄,故入而不出;山林之士为名,故往而不反。”反,同“返”。

[19]延陵:古邑名。故址在今江苏常州。吴国公子季札居住在延陵,故以延陵指季札。子臧:曹国公子。因不愿接受曹国的君位而名盛一时。季札在他的影响下,也放弃了吴国的君位。

[20]长卿:即司马相如,字长卿,西汉著名辞赋家。因钦慕蔺相如的为人,更名为司马相如。节:气节。

【翻译】

我过去读书,得知有一种性格偏于耿介孤直的人,那时我认为或许没有这样的人,现在才相信真有其人。因为生性对某些事情不能忍受,确实不能勉强他去改变本性。现在空说共知有这样一种通达的人,这种人什么都能忍受,他外表上与世俗没有差异,而内心却没有失去正道,他可以与世俗随波逐流,而不产生忧虞之心。老子、庄周是我的老师,他们都亲自担任过卑下的职位;柳下惠、东方朔是通达的人,他们都安心处于低下的职位。我哪敢非议他们啊!又如孔子为了实现其博爱的理想,即使执鞭赶车也不感到羞愧;子文不想当宰相,却多次高登令尹的宝座。这是君子有拯世救民的心意。这些君子诚然像常言所说的那样,官位显达的时候能造福天下而始终不改变他的心志,穷愁潦倒的时候能悠然自得而不忧闷。由此看来,尧、舜之所以统治天下,许由之所以栖居岩穴,张良之所以辅助刘邦建立汉朝,接舆之所以边行边歌劝孔子归隐,他们的原则是一致的。仰望这几位君子,可以说他们都能够实现其各自的志向。所以君子虽有各种不同的行为,但他们都是通过不同的道路而走向同一个目标,他们都是遵循自己的本性而行动,各得其安。所以也就有居住朝廷而不出,进入山林而不返的议论。又如延陵季子赞赏子臧的高风,司马长卿钦慕蔺相如的气节,这种基于志向、气质而形成的寄托,是不能以强力改变的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