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臣裕言:近振旅河湄[1],扬旍西迈[2],将届旧京[3],威怀司雍[4]。河流遄疾[5],道阻且长[6],加以伊洛榛芜[7],津涂久废,伐木通迳,淹引时月[8]。始以今月十二日次故洛水浮桥[9],山川无改,城阙为墟,宫庙隳顿[10],钟簴空列[11]。观宇之余,鞠为禾黍[12],廛里萧条[13],鸡犬罕音,感旧永怀,痛心在目[14]。以其月十五日奉谒五陵,坟茔幽沦[15],百年荒翳[16],天衢开泰[17],情礼获申[18]。故老掩涕[19],三军凄感,瞻拜之日,愤慨交集。行河南太守毛修之等既开翦荆棘[20],缮修毁垣,职司既备[21],蕃卫如旧[22]。伏惟圣怀,远慕兼慰,不胜下情。谨遣传诏殿中中郎臣某,奉表以闻。
【注释】
[1]振旅:整顿部队。《尚书·大禹谟》:“班师振旅。”传:“兵入曰振旅,言整众。”河湄:黄河边。湄,岸边。
[2]旍(jīng):同“旌”,旗的一种。
[3]旧京:指西晋都城洛阳。
[4]威怀:威德并用。《管子·君臣》:“故德之以怀也,威之以畏也,则天下归之矣。”司雍:二州名。司州,三国及西晋时,皆于洛阳畿辅置司州,治洛阳。东晋于各地侨置司州,刘裕收复河南后,置司州,治虎牢。雍州,今陕西、甘肃及青海额济纳之地,即为古雍州。
[5]遄(chuán)疾:疾速。
[6]道阻且长:《诗经·秦风·蒹葭》:“溯洄从之,道阻且长。”阻,险阻。
[7]伊洛:二水名。榛芜:荒芜,草昧。
[8]淹引:迟延。
[9]次:临时驻扎。洛水浮桥:横跨洛阳城内洛水上的一座桥梁,长二百步,阔四十步,中间可以开合让船只出入。后改建为石桥,名天桥,又名洛阳桥。
[10]隳(huī)顿:废坏。
[11]簴(jù):悬钟的两根立柱。
[12]“观宇”二句:《诗经·王风·黍离》序:“周大夫行役,至于宗周。过故宗庙宫室,尽为禾黍。”鞠,生长。
[13]廛(chán)里:住宅,市肆区域的通称。《周礼·廛人》:“以廛里任国中之地。”
[14]“感旧”二句:刘琨《答卢谌诗》:“哀我皇晋,痛心在目。”
[15]坟茔(yíng):坟墓。幽沦:此指隐蔽沦没。
[16]百年:指自怀帝至安帝的百余年。荒翳:荒废。
[17]天衢:指旧京洛阳。开泰:亨通安泰。
[18]情礼:吕延济注:“情,谓臣子拜谒也;礼,谓祭物仪也。”
[19]掩涕:掩面垂涕而哭泣。屈原《离骚》:“长太息以掩涕兮,哀民生之多艰。”
[20]行:使,派。毛修之:字敬文,荥阳人,时为河南、河内二郡太守,戍洛阳。
[21]职司:主管其事的官员。
[22]蕃(fān)卫:护卫,保卫。蕃,通“藩”,屏障。
【翻译】
臣刘裕奏言:近日在黄河边整顿部队后,便举旗西进,将到旧京洛阳,其威德并用及于司、雍二州。由于河流遄疾,道路又险又远,加以伊、洛两岸杂草丛生,渡口道路荒废已久,需伐木通路,因而迟延了到达洛阳的时间。大军方才在本月十二日进驻旧时的洛水浮桥。山河没有什么变化,而城阙已成废墟,宫庙废坏,钟架空设。旧时宫观屋宇的遗址上,长满了禾黍;城市萧条,极少听到鸡鸣狗吠之声。感怀昔日洛阳盛世,而痛心眼前的一切。那月十五日拜谒五陵,陵墓隐没,荒废已有百年,幸赖旧都光复,拜谒祭祀的礼仪才得以恢复。瞻仰拜谒的那一天,故旧遗老掩面哭泣,三军将士悲伤感叹,真是怨恨与感慨交集在一起了。派河南太守毛修之等不久前铲除荆棘,修缮了毁坏的城垣,并已设置了守陵的官员,护卫的礼仪皆如从前。想到圣上远思父祖,慰安陵庙,臣不尽心中之意。所以特地派遣传诏殿中中郎臣某,进献此表奉闻圣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