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选

《文选》,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汉魏以来,文人别集日益繁多,学者难以遍读,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。《文选》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,收录了上起周代,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,按体裁分为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(策文)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类,其中赋、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。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。
及光武中兴,斫雕为朴,六宫称号,惟皇后、贵人。金印紫绶,俸不过粟数十斛。又置美人、宫人、采女三等,并无爵秩,岁时赏赐充给而已。汉法常因八月筭民,遣中大夫与掖庭丞及相工,于洛阳乡中,阅视良家童女年十三以上、二十以下,姿色端丽,合法相者,载还后宫,择视可否,乃用登御。所以明慎聘纳,详求淑哲。明帝聿遵先旨,宫教颇修,登建嫔后,必先令德,内无出阃之言,权无私溺之授,可谓矫其弊矣。向使因设外戚之禁,编著《甲令》,改正后妃之制,贻厥方来,岂不休哉!虽御己有度,而防闲未笃,故孝章以下,渐用色授,恩隆好合,遂忘 蠹。

【原文】

及光武中兴[1],斫雕为朴[2],六宫称号[3],惟皇后、贵人。金印紫绶[4],俸不过粟数十斛。又置美人、宫人、采女三等,并无爵秩[5],岁时赏赐充给而已[6]。汉法常因八月筭民[7],遣中大夫与掖庭丞及相工[8],于洛阳乡中,阅视良家童女年十三以上、二十以下[9],姿色端丽,合法相者[10],载还后宫,择视可否,乃用登御[11]。所以明慎聘纳,详求淑哲。明帝聿遵先旨[12],宫教颇修,登建嫔后[13],必先令德,内无出阃之言[14],权无私溺之授,可谓矫其弊矣。向使因设外戚之禁,编著《甲令》[15],改正后妃之制,贻厥方来[16],岂不休哉[17]!虽御己有度,而防闲未笃[18],故孝章以下[19],渐用色授[20],恩隆好合[21],遂忘 及光武中兴,斫雕为朴,六宫称号,惟皇后、贵人。金印紫绶,俸不过粟数十斛。又置美人、宫人、采女三等,并无爵秩,岁时赏赐充给而已。汉法常因八月筭民,遣中大夫与掖庭丞及相工,于洛阳乡中,阅视良家童女年十三以上、二十以下,姿色端丽,合法相者,载还后宫,择视可否,乃用登御。所以明慎聘纳,详求淑哲。明帝聿遵先旨,宫教颇修,登建嫔后,必先令德,内无出阃之言,权无私溺之授,可谓矫其弊矣。向使因设外戚之禁,编著《甲令》,改正后妃之制,贻厥方来,岂不休哉!虽御己有度,而防闲未笃,故孝章以下,渐用色授,恩隆好合,遂忘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蠹。[22]

【注释】

[1]光武:汉光武帝。中兴:指光武帝重兴汉业。

[2]斫(zhuó):削。雕:雕饰。

[3]六宫:古代皇后妃嫔的住所。

[4]金印紫绶:《后汉书》此四字前有“贵人”二字,胡克家《文选考异》认为当有此二字。则“金印紫绶”指贵人的饰物。绶,系印章或佩玉的丝带。据《后汉书·舆服志》,东汉贵人服赤绶,公主才服紫绶。这里说贵人服紫绶,只是光武帝时的情况。

[5]爵秩:按爵位等级所得之俸禄。

[6]岁时:一年中的节令。充给:犹充足。

[7]筭(suàn):同“算”,即算赋,汉代的人丁税。

[8]中大夫:汉中大夫无定员,掌议论,属光禄勋,故又名光禄大夫。掖庭丞:汉设掖庭令掌后宫妃嫔事,其下置左右丞及暴室丞各一人,由宦官充任。相工:宫中善相面者。

[9]良家:清白人家。在汉代,凡医、巫、商贾、百工及有罪囚的家庭不得为良家。

[10]法相:指汉代皇宫选择妃嫔、宫女所规定的容貌标准。

[11]登御:进于天子。此指选为妃嫔。

[12]明帝:汉明帝刘庄,在位十八年(58—75)。

[13]登建:进用确立。

[14]阃(kǔn):门槛。此特指阃闱,古时妇女居住的内室。

[15]《甲令》:又称《令甲》。古律令有别,汉代皇帝颁布的第一令编为《甲令》,第二令编为《乙令》。余类推。

[16]贻厥:也作“诒厥”,遗留。《尚书·五子之歌》:“贻厥子孙。”方来:犹言将来、后世。

[17]休:美。

[18]防闲:防范和禁阻。笃:严密。

[19]孝章:汉章帝刘炟,在位十三年(76—88)。章帝时期,窦皇后及其兄弟贵盛;章帝死,窦太后临朝,其兄窦宪执政。

[20]色授:谓因溺爱其色,而授之以政权。

[21]好合:指后妃。《诗经·小雅·常棣》:“妻子好合,如鼓瑟琴。”本谓相爱相合,后逐借以指妻子,犹借“友于”指兄弟。

[22] 及光武中兴,斫雕为朴,六宫称号,惟皇后、贵人。金印紫绶,俸不过粟数十斛。又置美人、宫人、采女三等,并无爵秩,岁时赏赐充给而已。汉法常因八月筭民,遣中大夫与掖庭丞及相工,于洛阳乡中,阅视良家童女年十三以上、二十以下,姿色端丽,合法相者,载还后宫,择视可否,乃用登御。所以明慎聘纳,详求淑哲。明帝聿遵先旨,宫教颇修,登建嫔后,必先令德,内无出阃之言,权无私溺之授,可谓矫其弊矣。向使因设外戚之禁,编著《甲令》,改正后妃之制,贻厥方来,岂不休哉!虽御己有度,而防闲未笃,故孝章以下,渐用色授,恩隆好合,遂忘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蠹。 蠹(zī dù):谓污染毁坏。 及光武中兴,斫雕为朴,六宫称号,惟皇后、贵人。金印紫绶,俸不过粟数十斛。又置美人、宫人、采女三等,并无爵秩,岁时赏赐充给而已。汉法常因八月筭民,遣中大夫与掖庭丞及相工,于洛阳乡中,阅视良家童女年十三以上、二十以下,姿色端丽,合法相者,载还后宫,择视可否,乃用登御。所以明慎聘纳,详求淑哲。明帝聿遵先旨,宫教颇修,登建嫔后,必先令德,内无出阃之言,权无私溺之授,可谓矫其弊矣。向使因设外戚之禁,编著《甲令》,改正后妃之制,贻厥方来,岂不休哉!虽御己有度,而防闲未笃,故孝章以下,渐用色授,恩隆好合,遂忘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蠹。 ,通“缁”,黑色。蠹,蛀虫。

【翻译】

到了光武皇帝重兴汉业,除去雕饰崇尚简朴,六宫称号去繁就简,唯有皇后及贵人。黄金印章紫色绶带,俸禄不过数十斛粟。随即设置美人、宫人、采女三等,全都没有爵位俸禄,逢年过节赏些物品,衣食充足就足够了。汉家法令每当八月征收人丁税,同时派遣中大夫、掖庭丞和宫中相人,到洛阳城外乡间,察看良家少女年龄在十三岁以上、二十岁以下的,姿容色貌端庄秀丽,合于朝廷的选美标准,请上小车载回后宫,重新认真挑选观察是否可以,再把她们献给天子。通过这种方式来明白慎重地聘妻纳妾,认真访求淑女慧女。明帝遵循先帝意旨,认真修美后宫教化,进用妃嫔确立皇后,必定先看德行之美,后妃言论不出宫闱,也不把政权交给私相溺爱的人,可以说真正矫正了从前的弊病。假如当时因便设置防止外戚专权的禁令,编辑著录到《甲令》中去,从而改正后妃的制度,把它留给后世子孙,难道不是美事一桩!虽然明帝约束自己确有法度,但是防遏外戚却不严密,所以到了章帝以后,逐渐因为溺爱后妃而授之以权,皇恩浩荡专宠后妃,终于忘了不能让她们污染礼制毁坏基业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