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夫天道助顺[1],人道助信[2]。事上之谓义,亲亲之谓仁。盛孝章[3],君也,而权诛之;孙辅,兄也,而权杀之[4]。贼义残仁,莫斯为甚。乃神灵之逋罪[5],下民所同仇。辜仇之人,谓之凶贼,是故伊挚去夏[6],不为伤德,飞廉死纣[7],不可谓贤。何者?去就之道,各有宜也。丞相深惟江东旧德名臣,多在载籍。近魏叔英秀出高峙[8],著名海内;虞文绣砥砺清节[9],耽学好古;周泰明当世隽彦[10],德行修明[11]。皆宜膺受多福[12],保乂子孙[13]。而周、盛门户[14],无辜被戮,遗类流离,湮没林莽,言之可为怆然!闻魏周荣、虞仲翔[15],各绍堂构[16],能负析薪[17];及吴诸顾、陆旧族长者[18],世有高位,当报汉德,显祖扬名;及诸将校,孙权婚亲,皆我国家良宝利器[19],而并见驱迮[20],雨绝于天[21]。有斧无柯[22],何以自济?相随颠没,不亦哀乎!
【注释】
[1]天道:自然的规律。古人认为天道是支配人类命运的天神意志。
[2]人道:我国古代哲学中与“天道”对立的概念。指人事,为人之道,或社会的道德规范。
[3]盛孝章:李善注引虞预《会稽典录》曰:“盛宪,字孝章。器量雅伟,举孝廉,补尚书郎,迁吴郡太守,以疾去官。”参见论盛孝章书》。
[4]“孙辅”几句:《三国志·吴书·宗室传》:“孙辅字国仪,贲弟也(孙权堂兄)。以扬武校尉佐孙策平三郡……策立辅为庐陵太守……迁平南将军,假节领交州刺史。遣使与曹公(曹操)相闻,事觉,权幽系之,数岁卒。”《三国志》注引《典略》曰:“辅恐权不能保守江东,因权出行东冶,乃遣人赍(jī)书呼曹公,行人以告,权乃还,伪若不知,与张昭共见辅,权谓辅曰:‘兄厌乐邪,何为呼他人?’辅云无是。权因投书与昭,昭示辅,辅惭无辞。乃悉斩辅亲近,分其部曲,徙辅置东。”
[5]逋(bū):逃亡。
[6]伊挚去夏:伊挚,即伊尹,商汤臣。名挚,是汤妻有莘氏陪嫁的奴隶。后佐汤伐夏桀,被尊为阿衡(宰相)。去,离开。
[7]飞廉死纣:飞廉,人名。殷纣之臣。《孟子·滕文公》:“周公相武王,诛纣伐奄,三年讨其君,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。”
[8]魏叔英:疑为魏少英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虞翻传》注引《会稽典录》:“河内太守上虞魏少英,遭世屯蹇,忘家忧国,列在八俊,为世英彦。”
[9]虞文绣:与下文周泰明,生平事迹不详。砥砺:磨刀石。引申为磨炼。清节:高洁的节操。
[10]隽(jùn)彦:俊逸、才智杰出的人。隽,通“俊”。
[11]修明:端谨,严正。
[12]膺(yīng):当,受。
[13]保乂:安定。
[14]周、盛:指周泰明、盛孝章。
[15]魏周荣:生平事迹不详。虞仲翔:虞翻字仲翔,会稽余姚(今浙江余姚)人。初为会稽太守功曹,历事孙策、孙权,屡犯颜谏诤,触犯孙权,被谪戍。
[16]绍:继承。堂构:堂,立堂基。构,盖屋。《尚书·大诰》:“若考作室,既厎法,厥子乃弗肯堂,矧肯构。”孔传:“以作室喻政治也。父已致法,子乃不肯为堂基,况肯构立屋乎?”后以“肯堂”“肯构”喻子承父业。
[17]析薪:意谓能够担负起父祖事业。《春秋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“子产曰:‘古人有言曰:其父析薪,其子弗克负荷。’”
[18]顾、陆旧族:顾姓、陆姓的世家大族。东汉以后,在地主阶级内部形成各地的豪族大姓,在政治经济各方面享有特权。
[19]良宝利器:比喻有德行、有才能的人。
[20]迮(zé):逼迫。
[21]雨绝于天:喻恩泽断绝。
[22]有斧无柯:比喻有才能而无用武之地。斧,斧子。柯,斧柄。
【翻译】
天道是帮助顺从天意的人,人道是帮助诚信的人。侍奉长上叫做义,亲爱父兄叫做仁。盛孝章曾是吴郡太守,是有贤德的人,孙权杀了他;孙辅是兄长,孙权杀了他。伤残毁坏仁义,没有胜过孙权的。孙权是神灵要捉拿的逃亡罪犯,是平民百姓共同的仇敌。罪恶滔天,千夫所指,谓凶贼,所以伊尹离开夏王桀,并不损害自己的德行,飞廉为殷纣王而死,不能说他德行好。为什么呢?离开或留下,各有应当这样做的客观标准。丞相深加思索,江东过去德高望重的名臣,书籍多有记载。近来,魏叔英才能出众,耸立江东,海内有名;虞文绣磨砺高洁的情操,专心学习,喜爱古学;周泰明是当代才智杰出的人,道德品行端谨严正。他们都应享受福禄,保护子孙平安。然而周泰明、盛孝章两家,无罪被杀,留下的子孙流离失所,埋没在丛林草莽之中,说起他们,确实使人悲伤!听说魏周荣、虞仲翔各自继承父志,能够担负起父祖的事业;还有吴郡顾姓、陆姓的大族显贵,世代享有高官爵位,应当报答汉朝的恩德光宗耀祖,远扬声名;还有东吴的各位将校,孙权的亲戚亲属,都是我们国家有德行、有才能的人,而一齐被驱逐逼迫,孙权对他们恩断义绝。有才而不能施展,怎样来挽救自己呢?跟随孙权倾覆灭亡,不也是很悲哀吗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