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臣伏以为犬马之诚不能动人,譬人之诚不能动天。崩城、陨霜[1],臣初信之;以臣心况,徒虚语耳。若葵藿之倾叶,太阳虽不为之回光,然终向之者,诚也。臣窃自比葵藿,若降天地之施,垂三光之明者[2],寔在陛下。臣闻《文子》曰:“不为福始,不为祸先。”[3]今之否隔[4],友于同忧[5],而臣独唱言者,何也?窃不愿于圣代,使有不蒙施之物。有不蒙施之物,必有惨毒之怀,故《柏舟》有“天只”之怨[6],《谷风》有“弃予”之叹[7]。伊尹耻其君不为尧舜[8],孟子曰:“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其君者,不敬其君者也。”[9]臣之愚蔽[10],固非虞、伊;至于欲使陛下崇光被时雍之美[11],宣缉熙章明之德者[12],是臣㥪㥪之诚[13],窃所独守,寔怀鹤立企伫之心[14]。敢复陈闻者,冀陛下傥发天聪而垂神听也[15]!
【注释】
[1]崩城:传说春秋时,齐大夫杞梁战死在莒(jǔ)城,他的妻子向城而哭,非常哀恸,城墙为之崩塌。事见《列女传·齐杞梁妻》。陨霜:传说战国时邹衍尽忠于君,燕惠王信谗言而将他囚禁起来,邹衍仰天而哭,正夏而天降霜。事见《淮南子》。
[2]三光:指日、月、星。
[3]“臣闻”几句:《文子·九守》指出:“与道为际,与德为邻。不为福始,不为祸先。”文子,相传是老子的弟子。曹植引《文子》的话,是表明自己先于诸王陈表陛下,不是为了得福,也不是为了取祸。
[4]否(bǐ):闭塞不通。
[5]友于:指兄弟。《论语·为政》:“子曰:‘《书》云:孝乎惟孝,友于兄弟,施于有政。’”(孔子所引不见《尚书》中,只见于伪《古文尚书·君陈》中)
[6]《柏舟》有“天只”之怨:《诗经·鄘风·柏舟》:“母也天只,不谅人只!”天,指父亲。只,语助词。诗意是说,父母尚不相信人。
[7]《谷风》有“弃予”之叹:《诗经·小雅·谷风》:“将安将乐,女转弃予。”诗意是说,丈夫将安乐的时候,反将我抛弃。
[8]伊尹耻其君不为尧舜:意思是说伊尹助汤,不能使其君如尧舜,他的心里就感到羞耻,有如被人鞭挞于市一样。伊尹,商汤贤臣,名挚。《尚书·说命》:“昔先正保衡(指伊尹),作我先王,乃曰:‘予弗克俾厥后惟尧舜,其心愧耻,若挞于市。’”
[9]“不以”二句:《孟子·离娄》:“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,不敬其君者也。”
[10]蔽:昏昧。此意同“暗”。
[11]使陛下崇光被时雍之美:《尚书·尧典》:“光被四表,格于上下。”“黎民于变,时雍。”雍,和。
[12]宣缉熙章明之德者:《诗经·周颂·维清》:“维清缉熙,文王之典。”缉熙,光明。
[13]
(lóu):勤恳,恭敬。
[14]鹤立:如鹤之企足延颈而立,有翘首企望之意。《战国策·楚策》载,吴与楚战,吴入郢,棼冒勃苏赢粮潜行,“七日而薄秦王之朝,隺立不转”。企,企足,举踵的意思。伫,伫望。
[15]傥(tǎng):或许。天聪:言帝王视听聪明,是敬辞。
【翻译】
我认为犬马的诚心是不能够感动人的,譬如人的诚心是不能感动天的一样。相传城墙为杞梁妻恸哭而崩塌,盛夏因邹衍仰天大哭而降霜,我当初也曾相信;但用我的诚心去对照,那只不过是虚妄的话罢了。若葵藿倾向太阳,太阳虽不为它回光,但它始终向着太阳,是因为它心诚。我私下自比过葵藿,假如能降赐天地般的恩惠,施与日月星辰般的光明,确实在陛下了。我听说《文子》中曾说过:“不为福始,不为祸先。”现在消息隔绝不通,兄弟同忧,而我独自带头陈表上言,为什么呢?我心里不希望在圣明的时代还有不曾受到恩惠的地方。有不曾受到恩惠的地方,一定会滋生惨毒的心理,所以《柏舟》才有“母也天只,不谅人只”的悲怨,《谷风》才有“将安将乐,女转弃予”的慨叹。伊尹以不能使其君成为尧舜而感到愧耻,孟子说:“不像舜辅佐尧那样辅佐君王,就不是真正敬重他的君王。”我本愚昧,固然不如虞舜、伊尹贤明;至于要使陛下盛大的光芒及于天下,呈现时和之美,宣扬陛下光明显著的功德,这也是我对陛下的㥪㥪忠诚,私下独守封地,实际上怀有鹤立伫望圣恩之心。敢于再次陈述己见闻于陛下,是希望陛下或许能发天聪而听听这些意见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