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选

《文选》,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汉魏以来,文人别集日益繁多,学者难以遍读,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。《文选》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,收录了上起周代,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,按体裁分为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(策文)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类,其中赋、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。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。
夫临博而企竦,闻乐而窃抃者,或有赏音而识道也。昔毛遂赵之陪隶,犹假锥囊之喻,以寤主立功,何况巍巍大魏多士之朝,而无慷慨死难之臣乎!夫自炫自媒者,士女之丑行也;干时求进者,道家之明忌也。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,诚与国分形同气,忧患共之者也。冀以尘露之微,补益山海;萤烛末光,增辉日月。是以敢冒其丑而献其忠,必知为朝士所笑。圣主不以人废言,伏惟陛下少垂神听,臣则幸矣。

【原文】

夫临博而企竦[1],闻乐而窃抃者[2],或有赏音而识道也[3]。昔毛遂赵之陪隶,犹假锥囊之喻,以寤主立功[4],何况巍巍大魏多士之朝[5],而无慷慨死难之臣乎[6]!夫自炫自媒者[7],士女之丑行也;干时求进者,道家之明忌也[8]。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,诚与国分形同气,忧患共之者也[9]。冀以尘露之微,补益山海;萤烛末光[10],增辉日月。是以敢冒其丑而献其忠,必知为朝士所笑。圣主不以人废言[11],伏惟陛下少垂神听[12],臣则幸矣。

【注释】

[1]博:弈棋之类的游戏,二人对坐向局,局分十二道。企:提起足后跟。竦:犹立。

[2]抃(biàn):鼓掌。

[3]道:指博局之道。

[4]“昔毛遂”几句:据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载,战国时,秦围赵邯郸,赵王使平原君赴楚求救。平原君门客毛遂自荐同往。平原君说:“夫贤士之处世也,譬若锥之处囊中,其末立见。今先生处胜之门下,三年于此矣,左右未有所称诵,胜未有所闻,是先生无所有也。先生不能,先生留。”毛遂说:“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。使遂蚤得处囊中,乃颖脱而出,非特其末见而已。”于是毛遂同行,并赖他之力,使楚王答应出兵救赵。陪隶,陪臣。此指家臣。假,借。寤,通“悟”,醒悟。

[5]巍巍:盛貌。

[6]死难:死于国难。

[7]自炫:自夸其能。自媒:自己给自己做媒。

[8]“干时”二句:道家主张清静无为,因此以干时求进为忌。干时,求合于时。

[9]“诚与”二句:《吕氏春秋·精通》:“父母之于子也,子之于父母也,一体而两分,同气而异息……痛疾相救,忧思相感,生则相欢,死则相哀,此之谓骨肉之亲。”分形同气,指作者与魏为同胞兄弟,是骨肉至亲。

[10]萤烛:微弱的光亮。

[11]不以人废言: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君子不以言举人,不以人废言。”

[12]少:稍。

【翻译】

那观看博局以至举踵而立,聆听音乐以至私下鼓掌的人中,也许有欣赏音乐、懂得局道的。从前战国时的毛遂只是平原君的一名家臣,尚且借锥处囊中的比喻来使主人醒悟,并立下大功,何况是巍巍大魏人才济济的王朝,却会没有慷慨献身、死于国难的大臣吗!那种自夸其能、自我为媒的行为,是士女的不好行为;求合于时而希望进取功名的人,是道家明确要忌讳的。然而臣敢于上言给陛下听闻,实在是因为自己与陛下有骨肉之亲,并且同忧愁共患难。切望用自己尘露一样微薄的力量,为高山大海般的魏国事业增益;用萤烛一样微弱的光亮,为日月增辉。因此,敢于现丑而奉献忠心,必定知道会为朝廷的人所讥笑。圣明的君主是不会因人废言的,臣想陛下只要略加垂听,臣就很幸运了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昭明文选
萧统编纂的诗文总集

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