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秋风何洌洌[1],白露为朝霜[2]。
柔条旦夕劲[3],绿叶日夜黄。
明月出云崖[4],皦皦流素光[5]。
披轩临前庭[6],嗷噭晨雁翔[7]。
高志局四海[8],块然守空堂[9]。
壮齿不恒居[10],岁暮常慨慷[11]。
【注释】
[1]洌洌:寒貌。
[2]白露为朝霜:《诗经·秦风·蒹葭》:“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”为,凝结成。
[3]旦夕劲:一天天强劲。秋天树叶枯黄,树枝突现,在秋风中给人以强劲之感。
[4]云崖:指云端。
[5]皦皦:同“皎皎”,明净貌。素光:白光。李善注引刘桢诗:“皦月垂素光。”
[6]披轩:开门。
[7]嗷噭(jiào):鸟哀鸣声。
[8]高志:崇高的志向。局四海:谓四海之大仍感到局促狭小。四海,指四海之内,即中国。
[9]块然:孤独貌。
[10]壮齿:壮年。不恒居:不常驻。
[11]岁暮:一年将尽,同时隐含老之将至、一生将尽之意。慨慷:感伤之意。
【翻译】
凛冽的秋风是多么寒凉,早晨的白露变成了浓霜。
柔弱的枝条一天天强劲,碧绿的树叶一天天枯黄。
明月出现在高高的云端,皎洁清朗发出白色辉光。
把门打开来到庭院踱步,只听晨雁嗷噭叫着飞翔。
志向崇高以四海为局促,却只能独守这斗室空堂。
壮健年华不会长久留驻,岁暮来临常感无限悲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