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俄而,微霰零[1],密雪下。王乃歌《北风》于“卫诗”[2],咏《南山》于“周雅”[3]。授简于司马大夫[4],曰:“抽子秘思[5],骋子妍辞[6],侔色揣称[7],为寡人赋之。”相如于是避席而起[8],逡巡而揖[9],曰:“臣闻雪宫建于东国[10],雪山峙于西域[11]。岐昌发咏于来思[12],姬满申歌于《黄竹》[13]。《曹风》以‘麻衣’比色[14],楚谣以《幽兰》俪曲[15]。盈尺则呈瑞于丰年[16],袤丈则表沴于阴德[17]。雪之时义远矣哉[18]!请言其始:若乃玄律穷[19],严气升[20];焦溪涸[21],汤谷凝[22];火井灭[23],温泉冰;沸潭无涌[24],炎风不兴[25];北户墐扉[26],裸壤垂缯[27]。于是河海生云,朔漠飞沙[28]。连氛累霭[29],揜日韬霞[30]。霰淅沥而先集[31],雪纷糅而遂多[32]。”
【注释】
[1]霰:雪珠,雨点下降遇冷凝结而成的微小冰粒,俗谓米雪。《诗经·小雅·
弁》:“如彼雨雪,先集维霰。”郑笺:“将大雨雪,始必微温,雪自上下遇温气而搏,谓之霰。”零:落。
[2]歌《北风》于“卫诗”:《北风》,指《诗经·邶风·北风》,首句云:“北风其凉,雨雪其雱。”“卫诗”,因《诗经》中“邶风”“鄘风”“卫风”实是卫国一国之风,故云“歌《北风》于‘卫诗’”。
[3]咏《南山》于“周雅”:《南山》,指《诗经·小雅·信南山》,首句云:“上天同云,雨雪雰雰。”“周雅”,指周朝的雅诗。梁王歌咏《北风》《南山》二首,皆取“雨雪”之意,以应“密雪下”之景象。
[4]简:古代用以书写的狭长竹片。这里泛指书写材料。大夫:这是对司马相如的尊称。
[5]抽子秘思:抽,引,此处是抒写之意。秘思,蕴藏于内心深处的文思。《楚辞·九章》有《抽思》篇。
[6]妍辞:美好的辞句。
[7]侔(móu)色揣称(chèn):模拟比量。形容描绘物色,恰到好处。侔,等。色,景象,物色。揣,量。称,美好。后因以称诗文状物之工。
[8]避席:离开座位。
[9]逡巡:后退貌。揖:拱手为礼。
[10]雪宫建于东国:齐地处东方,故云东国。雪宫,战国时齐国离宫名。故址在今山东淄博东北。《孟子·梁惠王》:“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。”
[11]雪山:指天山,因终年积雪,故称雪山。峙:耸立。
[12]岐:地名。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。相传周族古公亶父自豳(今陕西旬邑)迁此建邑。昌:指周文王姬昌。来思:此处取雨雪之意。语出《诗经·小雅·采薇》末章:“昔我往矣,杨柳依依。今我来思,雨雪霏霏。”思,语尾助词。
[13]姬满:周穆王名满。申歌:反复歌咏。《黄竹》:古诗篇名。《穆天子传》:“日中大寒,北风雨雪,有冻人。天子作诗三章以哀民,曰:‘我徂黄竹。’”因以名篇。此取其天寒雨雪之意。
[14]麻衣:《诗经·曹风·蜉蝣》中有“蜉蝣掘阅,麻衣如雪”诗句。
[15]楚谣:《楚辞》。这里指宋玉《讽赋》。《幽兰》:琴曲名。《古文苑·讽赋》:“乃更于兰房之室,止臣其中。中有鸣琴焉,臣援而鼓之,为《幽兰》《白雪》之曲。”这里取白雪之意。俪:对偶。
[16]呈瑞:呈现出吉祥的预兆。瑞,吉祥。
[17]袤(mào)丈:指积雪丈厚。袤,本指长。这里是深之意。表:表明。沴(lì):天地四时之气反常而引起的破坏和危害。《庄子·大宗师》:“阴阳之气有沴。”即谓阴阳之气不顺而引起的灾害。阴德:即阴道。古代儒家以阴阳之道解释君臣、父子、夫妇之义,皆取君、父、夫所守的礼法为阳道;臣、子、妇所守的礼法为阴道(见董仲舒《春秋繁露》)。《汉书·孔光传》对曰:“日者,众阳之宗,人君之表,至尊之象。君德衰微,阴道盛强,侵蔽阳明,则日蚀应之。”其思想即认为人事上的君臣父子夫妇之道,常从自然现象的反常变化中反映出来。
[18]时义:时序之义。
[19]玄律:即十二律。本指古乐的十二调。《汉书·律历志》:“律十有二,阳六为律,阴六为吕。律以统气类物……吕以旅阳宣气。”《吕氏春秋》始以律与历附会,以十二律应十二月,这里玄律即指此。
[20]严气:寒气。
[21]焦溪:水名。《水经注·清水》:“泉发于北阜,南流成溪,世谓之焦泉也。”涸(hé):水枯竭。此指结冰。
[22]汤谷:温泉。李善注引《荆州记》:“南阳郡城北有荆山,东有一水,冬夏常温,因名汤谷也。”
[23]火井:天然气。张华《博物志》:“临邛火井一所……昔时人以竹木投以取火,诸葛丞相往视之,后火转盛热,盆盖井上,煮盐得盐。”
[24]沸潭:热潭。李善注引《水经注》:“以生物投之,须臾即熟……曲阿季子庙前,井及潭常沸,故名井曰沸井,潭曰沸潭。”
[25]炎风:古称东北风为炎风。《吕氏春秋·有始》:“东北曰炎风。”此指热风。李善注:“炎风,在南海外,常有火风,夏日则蒸,杀其过鸟也。”今从李善注。
[26]北户墐(jìn)扉:将向北的门户用泥涂抹封住。墐,用泥涂抹。《诗经·豳风·七月》:“穹窒熏鼠,塞向墐户。”向,北窗。户,门。
[27]裸壤:古代传说中的裸人国,其人赤身裸体,不穿衣服。李善注引《东夷传》:“倭国东四千余里,有裸国。”垂缯(zēng):指身上裹起了缯帛等丝织物。垂,挂。缯,丝织物之总称。
[28]朔漠:北方沙漠。朔,北方。
[29]氛:雾气。霭:云气浓厚的样子。
[30]揜:通“掩”,遮蔽,掩盖。韬:藏。
[31]淅沥:形容雪、雨、风等声音。此指雪声。
[32]纷糅:乱杂的样子。
【翻译】
不久,天空稀疏地飘洒着雪粒,接着,大雪纷纷降落。梁王于是唱起《诗经·邶风》中的《北风》之诗,又吟诵《诗经·小雅》中的《信南山》之章。歌罢,将竹简授予司马大夫,说:“请抒发你深秘的才思,驰骋你华美的文辞,描绘物色,刻画美景,为寡人作一篇雪赋。”司马相如于是离席站起,后退作揖说:“臣听说雪宫建在东国,雪山耸立于西域。西岐文王对雪吟咏‘今我来思,雨雪霏霏’之句,周穆王姬满对雪反复歌唱过‘我徂黄竹’的诗。《诗经·曹风》以‘麻衣’比喻白雪之色,宋玉《讽赋》以《幽兰》偕《白雪》之曲。雪满一尺则呈现出丰年的祥瑞,雪深一丈则表现出阴盛阳衰的灾象。雪对于时节的意义可谓深远呵!请允许我从它的开始形成说起:当岁月进入冬季,寒气上升;焦泉冰封,汤谷凝冻;火井熄灭,温泉结冰;沸腾的潭水不再喷涌,炎热的南风不再吹起;人们都用泥土封住向北的窗户,连裸人之国也都裹起了帛缯。于是江河湖海云生雾罩,朔北大漠飞沙走石。阴云连绵,雾气沉沉,遮天蔽日,掩藏霞光。先是细小的雪粒淅淅沥沥地聚集飘散,然后雪片纷乱越下越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