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本枝之盛如此[1],稽古之政如彼[2],用能免群生于汤火[3],纳百姓于休和[4]。草莱乐业[5],守屏称事[6]。引镜皆明目[7],临池无洗耳[8]。沉冥之怨既缺[9],
轴之疾已消[10]。兴廉举孝[11],岁时于外府[12];署行议年[13],日夕于中甸[14]。协律总章之司[15],厚伦正俗[16];崇文成均之职[17],导德齐礼[18]。挈壶宣夜[19],辩气朔于灵台[20];书笏珥彤[21],纪言事于仙室[22]。褰帷断裳,危冠空履之吏[23];彯摇武猛[24],扛鼎揭旗之士[25]。勤恤民隐[26],纠逖王慝[27],射集隼于高墉[28],缴大风于长隧[29]。不仁者远[30],惟道斯行[31]。谗莠蔑闻[32],攘争掩息[33],稀鸣桴于砥路[34],鞠茂草于圆扉[35]。耆年阙市井之游[36],稚齿丰车马之好[37]。
【注释】
[1]本枝:树木的根干和枝叶,以喻本宗嫡系和庶出子孙。
[2]稽古:查考古道。《尚书·尧典》:“曰若稽古,帝尧曰放勋。”
[3]用:因此。汤火:热汤与烈火,喻战乱。
[4]休和:安逸和平。
[5]草莱:草茅之类。张铣注:“谓山野采樵之人也。”泛指农民。
[6]守屏:守卫屏护。此指州牧郡守。《礼记·玉藻》:“诸侯之于天子,曰某土之守臣某,其在边邑,曰某屏之臣某。”称事:犹言称职。
[7]引镜:持镜照面。李善注:“谯周《考史》曰:公孙述窃位于蜀,蜀人任永乃托目盲。及述诛,永澡盥引镜自照曰:‘时清则目明也。’”
[8]临池无洗耳:皇甫谧《高士传》:“尧让天下于许由……由于是遁耕于中岳颍之阳,箕山之下,终身无经天下色。尧又召为九州长,由不欲闻之,洗耳于颍水滨。”刘良注:“言今太平,野无逸人也。”
[9]沉冥之怨既缺:扬雄《法言·问明》:“蜀庄沉冥……久幽而不改其操,虽随、和何以加诸?”注:“晦迹不仕,故曰沉冥。”沉冥,隐晦其迹,谓隐居。缺,无。
[10]
(kē)轴:《诗经·卫风·考槃》:“考槃在阿,硕人之
。”又:“考槃在陆,硕人之轴。”笺:
,饥意;轴,病也。”
轴连用,喻病困。李善注:“谓贤人隐居而离困病也。”
[11]廉、孝:廉指廉洁之士,孝指孝子,本为汉代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,后合称孝廉。李善注:“《汉书》曰:诏执事,兴廉举孝。”
[12]外府:指各州郡。
[13]署行:查官吏的德行、政绩。议年:议论收成的丰歉。李善注引《汉书》:“又诏曰:‘有懿称明德者,遣诣相国府,署行议年。’”
[14]日夕:朝夕。中甸:即甸中,犹言国内。甸,古称都城郊外之地。
[15]协律:乐官,有协律都尉、协律校尉、协律郎等名。总章:亦乐官名。《后汉书·献帝纪》:“公卿初迎冬于北郊,总章始复备八佾舞。”司:官署。
[16]厚伦:厚人伦。人伦,指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大道理及行为准则。《毛诗序》:“先王以是经夫妇,成孝敬,厚人伦,美教化,移风俗。”
[17]崇文:主管文学的官名。三国时魏明帝曹叡曾置崇文观,用以安置文学之士。成均:古代的大学。《周礼·大司乐》:“大司乐掌成均之法,以治建国之学政,而合国之子弟焉。”代指文学之官。
[18]齐:整治,整顿。《论语·为政》:“道之以德,齐之以礼。”
[19]挈(qiè)壶:挈壶氏。古代以壶漏计时,挈壶氏即为掌壶漏之官。宣夜:古代一种天体学说。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:“作浑天仪,著《灵宪》《算罔论》。”注引《蔡邕》:“言天体者有三家:一曰周髀,二曰宣夜,三曰浑天。宣夜之学绝,无师法。”代指掌天文之官。
[20]辩:通“辨”,辨别。气朔:谓气象历法之事。朔,农历每月初一。灵台:西周时台名。《诗经·大雅·灵台》:“经始灵台,经之营之。”笺:“天子有灵台者,所以观祲象、察气之妖祥也。”汉时也有灵台,在长安西北,为观测天象之处。《春秋左传·僖公五年》:“公既视朔,遂登观台以望,而书,礼也。”
[21]书:记事。笏:古代朝会时所执的手板,有事则书之于上。《礼记·玉藻》:“造受命于君前,则书于笏。”珥(ěr):插。彤:赤管笔。谓史臣插笔于冠侧以备记事。
[22]纪:通“记”,记载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左史记言,右史记事。”仙室:刘良注:“馆名也。”
[23]危冠:高冠。
[24]彯(biāo)摇:轻捷貌。又作“票姚”。《汉书·霍去病传》:“大将军受诏,予壮士,为票姚校尉。”
[25]扛、揭:皆举起之意。
[26]恤:救济。民隐:人民的痛苦。《国语·周语》:“是先王非务武也,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。”
[27]纠逖(tì):检举惩处。王慝(tè):皇帝身边的坏人。
[28]隼(sǔn):猛禽名。以喻恶人。墉(yōng):墙。
[29]缴(zhuó):以绳系矢而射。大风:神话中鸷鸟名。或云为大鹏。长隧:疾飞貌。
[30]远:谓摈斥不用。《论语·颜渊》:“舜有天下,选于众,举皋陶,不仁者远矣。”
[31]道:指大道,天下的大道理。
[32]莠(yǒu):狗尾草,形似稷而无实。以喻坏人。蔑闻:无闻。
[33]攘争:争夺,争斗。
[34]稀鸣桴(fú)于砥路:吕向注:“鼓所以鸣于路者,盖为盗发而击之也。今稀鸣,谓少盗贼也。”桴,鼓槌。砥,磨刀石,以喻平坦。《诗经·小雅·大东》:“周道如砥,其直如矢。”
[35]鞠茂草于圆扉:吕向注:“言时无犯罪者,狱皆久空,故养盛草于狱中。”鞠,养。圆扉,狱门。代指监狱。
[36]耆(qí)年阙市井之游:《史记·律书》:“文帝时,会天下新去汤火,人民乐业,因其欲然,能不扰乱,故百姓遂安。自年六七十翁亦未尝至市井,游敖嬉戏如小儿状。”张铣注:“汉孝文之治至和平,老人不游市井也。”耆年,老年人。市井,市场。
[37]稚齿丰车马之好:李善注:“《杜氏幽求子》曰:‘年五岁闻有鸠车之乐,七岁有竹马之欢。’”稚齿,儿童。车马,指小儿玩具。
【翻译】
根干和枝叶能像这样茂盛,查考了古道的政教又能像那样清明,因此能使人民免除热汤烈火的煎熬,能接纳百姓使其处于安逸和平的环境。山村草野的人们安居乐业,守疆护土的牧守个个称职。持镜自照人人双眼明亮,水池边上没有洗耳避世的隐士。晦迹不仕的怨叹久已不闻,隐居窘迫的痛苦早已消除。选举孝行廉洁之士,州郡政府每年按时办理;考查官吏德行议论收成丰歉,畿甸之内朝夕都在进行。协律、总章所在的官署,负责强化人伦端正风俗;崇文、成均所承担的职责,用道德来诱导用礼教来整顿。挈壶氏及掌天文的官员,在灵台辨别气象历法;执笏及冠侧插着赤管笔的官员,在仙室记录天子言论和朝中大事。撩起车帷剪短衣服、头戴高冠脚穿破鞋的官吏,行动敏捷威武勇猛、足可扛鼎举旗的武士,辛勤地周济人民的痛苦,检举惩处皇帝身边的坏人。射落聚集在高墙上的猛禽,将疾速飞行的大风用带绳的箭射落。不仁义的人摈斥不用,大道得到大力推行。进谗的坏人不再听说,攘夺争斗的事悄无声息。平坦路上很少听到有鸣鼓之声,监狱中长起了茂盛的野草。老年人不到街市上去游逛,儿童大多有玩车弄马的喜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