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太祖受命[1],广树藩屏[2]。公以高昭武穆[3],惟戚惟贤[4]。封闻喜县开国公[5],食邑千户[6]。又奏课连最[7],进号冠军将军。越人之巫[8],睹正风而化俗[9];篁竹之酋[10],感义让而失险[11]。邪叟忘其西昃[12],龙丘狭其东皋[13]。会武穆皇后崩[14],公星言奔波[15],泣血千里[16]。水浆不入于口者[17],至自禹穴[18]。逮衣裳外除[19],心哀内疚[20]。礼屈于厌降[21],事迫于权夺[22]。而茹戚肌肤[23],沉痛疮距[24]。故知钟鼓非乐云之本[25],缞粗非隆杀之要[26]。改授征虏将军、丹阳尹[27]。良家入徙[28],戚里内属[29]。政非一轨[30],俗备五方[31]。公内树宽明[32],外施简惠[33]。神皋载穆[34],毂下以清[35]。
【注释】
[1]太祖:齐高帝萧道成,死后庙号太祖。受命:接受天命。谓代宋自立,建立齐朝。
[2]藩屏:藩国。谓分封子弟为诸侯王,以作朝廷屏障。
[3]高:高贵。武:勇武。昭、穆:古代宗法制度,宗庙或墓地的辈次排列,始祖居中,二世、四世、六世居于左,叫做昭;三世、五世、七世居于右,叫做穆。萧子良于齐高帝为昭,于齐武帝则为穆。
[4]惟:语助词。戚:亲属。
[5]公:仅次于王的爵位。因为始封,加“开国”二字。
[6]食邑:封地。因收取封地内住户的赋税而食,故称。
[7]奏课:奏上其为政的考绩。课,即考课,考核官吏的政绩。连最:即最连。得第一。
[8]越人:古代居住在今江浙闽粤一带的民族。巫: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人。这里指信鬼神、好卜筮的巫风。
[9]化俗:改变旧有的风俗。
[10]篁(huáng)竹:竹林。李善注引《汉书》:“淮南王上书曰:‘臣闻越处溪谷之间,篁竹之中。’”这里即指居住在深山僻岭之中的越人。酋(qiú):部落的首领。
[11]义让:仁义礼让。失险:谓不再凭险与朝廷对抗。
[12]邪:指若邪山,在会稽郡东南。叟:老人。西昃(zè):太阳西斜。《后汉书·循吏列传》载,刘宠拜会稽太守,在郡“简除烦苛,禁察非法,郡中大化”。后征为将作大匠,临行,山阴县有五六老叟,从若邪山谷间出,各带百钱送宠,忘将天晚而不返。
[13]龙丘:龙丘苌,隐士名。隐于会稽郡太末县,后所隐之山因以龙丘为名。《后汉书·循吏列传》载,任延任会稽都尉,“皆聘请高行如董子仪、严子陵等,敬待以师友之礼”。龙丘隐居太末,王莽时,四辅三公连连征召。均不予理睬。掾吏请任延召之。任延认为龙丘有原宪、伯夷之节,召之不可。于是遣功曹前往拜望,“修书记,致医药,吏使相望于道”。龙丘受到感动,一年后主动乘车到府求职。狭其东皋:以其东皋为狭,谓走出隐居之地出仕。东皋,田野或高地的泛称。代指隐居之地。阮籍《辞蒋太尉辟命奏记》:“方将耕于东皋之阳,输黍稷之税,以避当涂者之路。”
[14]会:碰巧。武穆皇后:齐武帝后,姓裴名惠昭,萧子良之母。崩:古代帝王或王后死称“崩”。
[15]星言:谓早起而行,其时星星尚在天上。言,语助词。《礼记·奔丧》:“唯父母之丧,见星而行,见星而舍。”
[16]泣血:《礼记·檀弓》:“高子皋之执亲之丧也,泣血三年。”郑玄注:“言泣无声,如血出。”
[17]水浆:汤水。《礼记·檀弓》:“曾子谓子思曰:伋,吾执亲之丧也,水浆不入于口者七日。”
[18]至自禹穴:谓从会稽动身而至于都城。禹穴,在浙江绍兴会稽山,传为夏禹葬地。这里代指会稽。
[19]逮:及。衣裳:指居丧所穿的衣服。
[20]疚:内心痛苦。
[21]礼:指服丧之礼。屈:指减服。厌降:古代丧礼,子为母服三年丧服,其父尚在,则减服一年,称“厌降”。
[22]事:指重新出仕。权夺:因客观情势而被夺情。权,权宜之意,随事势而采取的适宜办法。夺,夺情。丧服未满而朝廷强令出仕,称为夺情。
[23]茹戚:犹言吞悲。茹,吃。戚,悲伤。肌肤:谓损其肌肤。
[24]疮距:创伤大。疮,创伤。距,大。《礼记·三年问》:“创巨者其日久,痛甚者其愈迟。三年者,称情而立文,所以为至痛极也。”
[25]钟鼓:皆乐器名。乐云:即音乐。儒家以为可以移风易俗,曾为“六经”之一。云,语助词。本:根本,基础的东西。《论语·阳货》:“子曰:‘乐云乐云,钟鼓云乎哉?’”意思是:乐呀乐呀,仅是指钟鼓等乐器而说的吗?此本其意。
[26]缞(cuī)粗:即粗布之缞。缞,披于胸前的麻布条,广四寸,长六寸,服三年之丧者用之。隆:丰厚。杀(shài):降等,减少。《荀子·礼论》:“礼者……以隆杀为要。”李善注:“孙卿子曰:‘丧三年,何也?’曰:‘加隆焉。’故三年以为隆,缌小功以为杀。郑玄《礼记》注曰:‘有隆有杀,进退如礼。’《庄子》曰:‘本在于上,末在于下。要在于主,详在于臣。钟鼓之音,羽旄之容,乐之末;哭泣缞经,隆杀之服,哀之末。’”
[27]丹阳尹:京师所在地的长官,相当于郡太守。
[28]良家:清白的人家。入徙:迁入境内。
[29]戚里:《史记·万石君列传》:“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,以奋为中涓,受书谒,徙其家长安中戚里”。《索隐》:“于上有姻戚者皆居之,故名其里为戚里。”这里借指帝王外戚聚居之处。内属:本族亲属。
[30]政:指境内的政治状况。非一轨:谓情况复杂。轨,法。
[31]俗:风俗,习惯。备:包罗。五方:东、南、西、北、中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五方之民,言语不通,嗜欲不同。”
[32]宽明:宽厚贤明。
[33]简惠:简易恩惠。指为政不苛烦。
[34]神皋:指京都一带的良田。代指京畿地区。载:语助词。穆:和。
[35]毂(gǔ)下:即辇毂下,天子车驾近旁,谓京城。清:清平,太平。
【翻译】
太祖即位,大封宗室藩王。公因为是同宗世系,既是亲属又很贤明。封闻喜县开国公,食邑一千户。又因所奏为政的考绩是最好的,进号冠军将军。越人信鬼神、好卜筮的巫风,因目睹良好风尚而有所改变;居住在深山僻岭中的部落首领,因感于仁义礼让而不再恃险作乱。若邪山的老人出山相送地方官而忘其天晚,龙丘苌也从隐居之地出来求仕。适逢武穆皇后去世,公早起奔丧,一路上极悲痛地哭泣。汤水不进一口,从会稽来到都城。后来脱下了丧服,但内心仍然十分悲痛。服丧之礼因厌降而减等,重新出仕则为夺情所迫。而强自吞悲损其肌肤,总是因巨大的创伤而沉痛不已。由此可知钟鼓并不是构成音乐的根本,粗布之缞也并不是表示丧礼丰厚还是降等的最重要的东西。重新任命为征虏将军、丹阳尹。良善人家纷纷迁入境内,外戚之家也都在此聚居。境内政治状况复杂,风俗习惯各种各样。公内心宽厚贤明,对外施政简易,广播恩惠。京师地区因而被治理得十分清和太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