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文选》,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汉魏以来,文人别集日益繁多,学者难以遍读,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。《文选》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,收录了上起周代,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,按体裁分为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(策文)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类,其中赋、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。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。
【原文】
唱引万变[1],曲用无方[2]。和乐怡怿[3],悲伤摧藏[4]。时幽散而将绝[5],中矫厉而慨慷[6]。徐婉约而优游[7],纷繁骛而激扬[8]。情既思而能反[9],心虽哀而不伤[10]。总八音之至和[11],固极乐而无荒[12]。
【注释】
[1]唱引:歌唱乐曲。引,乐曲体裁之一。有序曲之意。
[2]曲用:乐曲之作用。无方:无常。方,常。
[3]和乐:和协的音乐。怡怿:快乐。
[4]摧藏:摧伤,挫伤。李善注:“摧藏,自抑挫之貌,言悲伤能挫于人。”
[5]幽散:指声音暗暗消散。
[6]矫厉:高举。矫,通“挢”,举。慨慷:感慨,激动。
[7]婉约:低顺宛转。优游:悠闲自得。
[8]繁骛:繁杂急切。激扬:激动兴奋。指啸歌时的情绪。
[9]思:悲戚。反:同“返”。
[10]伤:指哀而过分有害于和。
[11]八音:古代称金、石、丝、竹、匏、土、革、木等八种乐器声音。金为钟,石为磬,琴瑟为丝,箫管为竹,笙竽为匏,埙为土,鼓为革,祝敔为木。至和:极和谐。
[12]无荒:不过分。
【翻译】
歌唱乐曲千变万化,吹奏曲调作用无常。快乐的乐曲能使人欣喜悦怿,悲伤的乐曲能使人摧裂肝肠。有时声音袅袅似将断绝,突又中起慷慨而激昂。有时低回宛转而悠闲自得,突又繁杂急切而激荡嘹亮。情绪悲戚而能返于平淡,心情哀痛不过分凄怆。啸歌能包括众乐器极和谐之音,能使人极为快乐而不迷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