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明灵惟宣[1],戎有先零[2]。先零猖狂,侵汉西疆[3]。汉命虎臣[4],惟后将军[5]。整我六师[6],是讨是震[7]。既临其域,谕以威德[8]。有守矜功[9],谓之弗克[10]。请奋其旅,于罕之羌[11]。天子命我,从之鲜阳[12]。营平守节[13],屡奏封章[14]。料敌制胜[15],威谋靡亢[16]。遂克西戎,还师于京[17]。鬼方宾服[18],罔有不庭[19]。昔周之宣[20],有方有虎[21]。诗人歌功,乃列于《雅》[22]。在汉中兴[23],充国作武[24],赳赳桓桓[25],亦绍厥后[26]。
【注释】
[1]明灵:即神明。灵,神。宣:指汉宣帝。
[2]戎:古族名。殷周时期有鬼戎、西戎等。戎或西戎是对西北各少数民族的泛称。这里实指西羌。先零(lián):是西羌的分支之一。
[3]“先零”二句:汉宣帝神爵元年(前61)西羌反。
[4]虎臣:比喻勇武之臣。语出《诗经·大雅·常武》:“进厥虎臣,阚如虓虎。”
[5]后将军:指赵充国。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:汉昭帝时,“充国……击匈奴,获西祁王,擢为后将军”。
[6]六师:即六军。语出《诗经·大雅·棫朴》:“周王于迈,六师及之。”古制,二千五百人为军。王六军,大国三军,次国二军,小国一军。可知六师即王师。
[7]震:震慑。
[8]谕:谕示。旧时上告下的通称。威德:指恩威并用。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:充国至西部都尉府,欲以威信招降罕、开,乃上疏曰:“因田致谷,威德并行。”
[9]有守:指酒泉太守辛武贤。矜(jīn)功:居功自傲。
[10]谓之弗克:认为赵充国屯田坚守的策略不能克敌制胜。
[11]“请奋”二句:辛武贤认为击败罕羌,先零将自降。旅,师旅,即军队。罕之羌,李善注引韦昭曰:“罕,羌名也。”
[12]从之鲜阳:配合辛武贤从鲜水海北面进攻羌人。《汉书》应劭注:“酒泉太守辛武贤自将万骑出张掖击羌。宣帝使充国共武贤讨罕、开于鲜水之阳。”鲜,鲜水海,即今青海湖。阳,水之北面称阳。
[13]营平:指赵充国。赵充国与大将军霍光定策尊立宣帝,封营平侯。守节:坚守法度。节,节度,法度。
[14]屡奏封章:为平羌之事,赵充国前后几次上书言屯田战守之策。封,封书。章,表章。均指公文。
[15]料:《汉书》颜师古注:“料,量也。”制胜:指以谋略制敌而取得胜利。
[16]靡亢:不能抵抗。靡,无。亢,同“抗”,抵挡,匹敌。
[17]“遂克”二句: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:“充国奏言:‘羌本可五万人军,凡斩首七千六百级,降者三万一千二百人,溺河湟饥饿死者五六千人……请罢屯兵。’奏可,充国振旅而还。”
[18]鬼方:泛指边远之地的少数民族。《诗经》毛传:“鬼方,远方也。”《汉书》颜师古注:“鬼方,言其幽昧也。”宾服:古时指诸侯或边远部落按时朝贡,表示服从。这里指后者。
[19]罔有:没有。罔,无。庭:通“廷”,朝觐。
[20]周之宣:指西周后期的周宣王。周宣王内整朝政,外服强敌,为西周的中兴之王。
[21]方:方叔,周宣王卿士。南征荆楚,北伐猃狁。虎:召公虎,周宣王时领兵平定淮夷。
[22]“诗人”二句:《诗经·小雅·采芑》:“显允方叔,征伐
狁,荆蛮来威。”歌颂方叔的战功。《诗经·大雅·江汉》:“江汉之浒,王命召虎。式辟四方,彻我疆土。”歌颂召公虎的战功。
[23]中兴:复兴。
[24]作武:振兴武威。
[25]赳赳桓桓:均指威武貌。《诗经·周南·兔罝》:“赳赳武夫,公侯干城。”《尚书·牧誓》:“尚桓桓,如虎如貔,如熊如罴。”
[26]亦绍厥后:《汉书》颜师古注:“谓继周之方、邵也。”绍,承继。
【翻译】
神明宣帝之时,西戎崛起先零。西零猖獗狂妄,侵犯我朝西疆。大汉召命勇武之臣,即是堂堂之后将军。将军整治王师,讨伐震慑顽敌。既已到达西疆,告谕威武恩德。太守辛武贤居功自傲,谓充国之策不足克敌。请命振发其军,进军奋击罕羌。天子命令将军,随武贤进军鲜水海之阳。将军坚守法度,多次上奏表章。估量敌情以谋取胜,威武谋略无以抵挡。于是战胜西戎,凯旋还师回京。鬼方朝贡归服,无有不来朝觐。往昔西周宣王,有贤臣方叔、召虎。诗人歌颂其功,列入《雅》诗之中。大汉再度复兴,充国重振威武。雄赳赳气昂昂,后继方叔、召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