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小隐隐陵薮[1],大隐隐朝市。
伯夷窜首阳,老聃伏柱史[2]。
昔在太平时,亦有巢居子[3]。
今虽盛明世,能无中林士?
放神青云外,绝迹穷山里。
鹍鸡先晨鸣[4],哀风迎夜起。
凝霜凋朱颜,寒泉伤玉趾。
周才信众人,偏智任诸己[5]。
推分得天和[6],矫性失至理[7]。
归来安所期[8]?与物齐终始[9]。
【注释】
[1]陵薮(sǒu):指山陵和湖泽。
[2]老聃(dān):即李耳,字伯阳,楚国苦县(今河南鹿邑东)人。做过周朝柱下史。相传他即是道家创始人老子。柱史:即柱下史,官名。《史记·张丞相列传》:“张丞相苍者,阳武人也。好书律历。秦时为御史,主柱下方书。”《索隐》:“周、秦皆有柱下史,谓御史也。所掌及侍立恒在殿柱之下,故老子为周柱下史。今苍在秦代亦居斯职。”
[3]巢居子:相传是尧时隐士。因巢居树上,人称巢父。
[4]鹍(kūn)鸡:鸟名。《楚辞·九辩》:“雁廱廱而南游兮,鹍鸡啁哳而悲鸣。”洪兴祖补注:“鹍鸡,似鹤,黄白色。”
[5]“周才”二句:周才,考虑问题周详全面之人。偏智,犹今所谓片面偏颇。李善注:“以出仕为周才,隐居为偏智。”亦可备一说。
[6]分:命。
[7]矫性:改变本性。
[8]安所期:何所望。
[9]终始:指人一生。《荀子·礼论》曰:“生,人之始也;死,人之终也。”
【翻译】
小隐之人需要住进山泽,大隐之人何妨就在朝市。
所以伯夷要逃往首阳山中,老聃则隐伏当个柱下史。
在尧统治的太平时期,也还有隐居之人巢居子。
今天虽也是盛明世道,怎会没有隐居山林之士?
他们寄托精神于青云之外,住进深山不再涉足尘世。
破晓前鹍鸡哀啼总扰人清梦,一夜风声凄厉让人难安寝席。
严霜容易使人颜貌过早衰老,山泉太冷会冻伤你的脚趾。
万事想得周全好与众人相处,老钻牛角尖乃是放纵自己。
随遇而安才能享受自然祥和,矫揉造作违反养生至理。
呼唤归来希望你怎样?只望你能像万物一样以终天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