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苕苕椅桐树[1],寄生于南岳[2]。
上凌青云霓[3],下临千仞谷[4]。
处身孤且危,于何托余足[5]?
昔也植朝阳,倾枝俟鸾
[6]。
今者绝世用,倥偬见迫束[7]。
班匠不我顾,牙旷不我录[8]。
焉得成琴瑟,何由扬妙曲[9]?
冉冉三光驰[10],逝者一何速[11]?
中夜不能寐,抚剑起踯躅[12]。
感彼孔圣叹[13],哀此年命促。
卞和潜幽冥,谁能证奇璞[14]?
冀愿神龙来,扬光以见烛[15]。
【注释】
[1]苕苕(tiáo):高貌。椅(yī)桐:山桐。桐是制琴的良材,作者以此自喻。
[2]南岳:衡山。
[3]青云霓:高空中淡青色的云雾。
[4]仞:长度单位。
[5]“处身”二句:吕延济注:“孤危,谓生幽远,无平居寄足之地。”
[6]“昔也”二句:此二句喻往昔人才得到重视、任用。《诗经·大雅·卷阿》:“凤凰鸣矣,于彼高冈。梧桐生矣,于彼朝阳。”郑笺:“凤凰之性,非梧桐不栖,非竹实不食。”鸾
(zhuó),凤凰一类的神鸟。
[7]倥偬(kǒng zǒng):困苦。迫束:窘迫拘束。
[8]“班匠”二句:李善注:“班匠及牙旷,皆喻执政也。”班,指战国时著名的能工巧匠公输般。匠,指《庄子》中记载的一位名石的巧匠。牙旷,伯牙和师旷,伯牙善鼓琴,师旷善知音。
[9]“焉得”二句:连上二句,言椅桐良材不为人知,怎么会制成琴瑟而发出美妙的乐声?喻己怀才不遇。
[10]三光:指日月星。
[11]逝者:指时光。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子在川上曰:‘逝者如斯夫。’”
[12]踟躅(chí chú):徘徊貌。
[13]孔圣叹:指孔子感叹时光流逝之快。
[14]“卞和”二句:此二句言卞和已死,有谁能识珍奇的璞玉呢?以喻无人赏识自己。卞和是和氏璧的发现者。
[15]“冀愿”二句:李周翰注:“假托神龙以喻山涛,欲使荐而用之,故云愿神龙扬其光晖,以相烛照。”神龙,古代神话中的神兽,在西北无日之处,人面龙身,衔烛以照幽阴。
【翻译】
高大笔直的椅桐树,生长在莽苍的南岳衡山。
上凌青云霞霓,下临千仞深渊。
处身在这孤立危险的境地,靠什么立住脚跟保全平安?
往昔生长在向阳平地,枝条舒展等待凤凰栖息。
如今却被世人弃置不用,处于困境心中感到抑郁。
能工巧匠不肯看我一眼,乐工琴师不肯将我选取。
怎能将我制成优良的琴瑟?怎能发出音色美妙的乐曲?
日月星辰运行不止,光阴消逝何等迅疾。
半夜里不能够安然入眠,起来手抚长剑徘徊不已。
深悟孔圣人感叹时光消逝,也哀叹人的生命实在短促。
识玉的卞和已经长没地下,谁具慧眼指证珍异的玉璞?
多么希望能有神龙来临,明辉光照使我脱颖而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