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思乐甸畿[1],薄采其茅[2]。大君戾止[3],言藉其农[4]。其农三推,万方以祗[5]。耨我公田[6],实及我私。我簠斯盛[7],我簋斯齐[8]。我仓如陵,我庾如坻[9]。念兹在兹[10],永言孝思[11]。人力普存[12],祝史正辞[13]。神祇攸歆[14],逸豫无期[15]。一人有庆[16],兆民赖之。
【注释】
[1]思乐:欢乐。思,语助词。甸畿:古九畿之一。畿,边界。古代天子京都以外的地方,按距离远近分为九等,称为九服。方千里之地称王畿。此外方五百里叫侯服,又其外方五百里叫甸服,又其外方五百里叫男服,依此向外推移,有采服、卫服、蛮服、夷服、镇服和藩服。
[2]薄采:即采取。
[3]大君:天子。戾止:来到。戾,来。止,至。
[4]言:语助词。藉其农:即藉田劝农。
[5]万方:即“万国”。祗(zhī):敬。《礼记·月令》曰:“耕藉然后诸侯知所以敬。”
[6]耨(nòu):除草农具。公田:由庶民代耕之田。《孟子·滕文公》曰:“方里而井,井九百亩,其中为公田,八家皆私百亩,同养公田;公事毕,然后敢治私事,所以别野人也。”
[7]斯:语气助词。盛:谓装入祭器中。
[8]齐(zī):泛指黍稷等六谷。
[9]庾(yǔ):指露天谷仓。坻(chí):水中小块陆地。
[10]念兹在兹:语出《尚书·大禹谟》。兹,当指上文粢盛之事。
[11]永言孝思:谓永远尽其孝道。言与思,皆语气助词。
[12]人力:指民力。祝告民间的人力、物力与财力普遍得到保全。
[13]祝史正辞:《春秋左传·桓公六年》季梁止隋侯曰:“所谓道,忠于民而信于神也。上思利民,忠也;祝史正辞,信也。”孔疏曰:“在上位者,思利于民,欲民之安饱,是其忠也。祝官史官正其言辞,不欺诳鬼神,是其信也。”祝,巫祝。史,史官。
[14]神祇(qí):天神地祇。攸:助词,是。歆:享。
[15]逸豫无期:《诗经·小雅·白驹》曰:“尔公尔侯,逸豫无期。”高步瀛《文选李注义疏》:“此诗因贤人既去,犹望其来,言尔公邪侯邪,何为亦逸乐,无期以反也。此赋断章取义,犹言安乐无极耳。”
[16]一人:指天子。庆:指致孝、固本,人和年登。
【翻译】
欢乐甸服臣,采茅缩酒醴。天子来到此,藉田劝农事。其犁只三推,万民服敬之。先除公田草,毕矣始耨私。方簠粢盛满,圆簋黍稷实。仓廪谷成山,粮囤如岛屿。丰收祭祖先,永远尽孝思。民力普保全,祝史辞不虚。天神地祇享,安乐无穷极。天子有德政,万民皆仰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