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凤凰集南岳,徘徊孤竹根[1]。
于心有不厌[2],奋翅凌紫氛[3]。
岂不常勤苦,羞与黄雀群[4]。
何时当来仪[5]?将须圣明君[6]。
【注释】
[1]“凤凰”二句:此二句以凤凰栖居丹穴山上,徘徊孤竹根旁,喻其从弟不仕于朝的高蹈生活。南岳,指丹穴山。《山海经·南山经》:“又东五百里,曰丹穴之山……有鸟焉,其状如鸡,五采而文,名曰凤凰。”《诗经·大雅·卷阿》郑笺:“凤凰之性,非梧桐不栖,非竹实不食。”
[2]厌:满足。
[3]紫氛:天高而色深,故称天空为“紫氛”或“紫虚”。
[4]“岂不”二句:李善注:“黄雀喻俗士也。”谓凤凰不辞辛苦而奋翅高飞,是因为羞与黄雀同处。喻其从弟羞与俗士同处。
[5]来仪:谓凤凰来舞而有容仪。《尚书·益稷》:“箫韶九成,凤凰来仪。”古人认为凤凰出现是一种祥瑞的征兆。
[6]须:等待。
【翻译】
凤凰栖集于南方的丹穴山上,徘徊漫步于亭亭独立的修竹之旁。
它心存远志不满足平庸的生活,奋展双翅在云天中高飞远翔。
高飞远翔岂不是要多历辛苦,但它耻与黄雀一起群栖共处。
要待何时你才飞来大展风采?那将等到天下有了圣明的君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