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夫神仙虽不目见,然记籍所载[1],前史所传,较而论之[2],其有必矣。似特受异气[3],禀之自然[4],非积学所能致也[5]。至于导养得理[6],以尽性命[7],上获千余岁,下可数百年,可有之耳。而世皆不精[8],故莫能得之。何以言之?夫服药求汗,或有弗获[9];而愧情一集[10],涣然流离[11]。终朝未餐[12],则嚣然思食[13];而曾子衔哀[14],七日不饥。夜分而坐[15],则低迷思寝;内怀殷忧[16],则达旦不瞑[17]。劲刷理鬓[18],醇醴发颜[19],仅乃得之[20];壮士之怒,赫然殊观[21],植发冲冠[22]。由此言之,精神之于形骸,犹国之有君也。神躁于中,而形丧于外,犹君昏于上,国乱于下也[23]。
【注释】
[1]记籍:犹言载籍,指书籍。记,记载。
[2]较:明。
[3]气:指天地自然之气。
[4]禀:承受。
[5]积学:谓不断地学习。张铣注:“言神仙非学之所能成也。”
[6]导养:导引摄养。导引为人们所奉行的一种养生术,通过呼吸俯仰,屈伸手足,使血气流通,达到健身的目的。得理:合理。
[7]性命:《周易·乾》:“乾道变化,各正性命。”疏:“性者天生之质,若刚柔迟速之别;命者人所禀受,若贵贱夭寿之属是也。”后统称人的生命。
[8]精:谓精于导引摄养之道。
[9]弗:不。
[10]集:聚集。
[11]涣然:汗流貌。流离:犹淋漓,亦汗流貌。
[12]终朝:整个早上。《诗经·小雅·采绿》:“终朝采绿,不盈一匊。”
[13]嚣然:饥忧貌。
[14]曾子:孔子弟子,名参,字子舆。衔哀:怀着悲痛。《礼记·檀弓》:“曾子谓子思曰:伋,吾执亲之丧也,水浆不入于口者七日。”
[15]夜分:半夜。
[16]殷忧:深切的忧虑。李善注引《韩诗》:“耿耿不寐,如有殷忧。”
[17]瞑:通“眠”。李善注引《汉书》:“刘向曰:夜观星宿,或不寐达旦。”
[18]劲刷:硬梳。理鬓:谓使鬓发劲挺上竖。
[19]醇醴(lǐ):味厚的美酒。泛指酒。发颜:谓使脸色发红。
[20]仅:少。
[21]赫然:怒貌。殊观:脸色不同一般。
[22]植:竖。《淮南子·泰族训》:“荆轲西刺秦王,高渐离、宋意为击筑而歌于易水之上,闻者莫不瞋目裂眦,发植穿冠。”
[23]“神躁”几句:张铣注:“精神急躁于腹中,形貌失色于外,如君暗而国乱也。”丧,谓失色。
【翻译】
神仙虽不曾亲眼见过,但从书籍中所记载的和前代史籍中所留传的情形看来,可以明白地说,神仙是肯定存在的。可能是特别得到了天地间奇异之气的滋养,受之自然,不是人为的不断学习所能达到目的的。至于导引摄养合理,以尽量延长寿命,最长的活到一千多岁,少的可活到几百岁,这种情形是可以出现的。而世人都不精于此道,所以没有一个能得到这样的长寿。为什么这样说呢?服药求汗,有人达不到目的;而羞愧之情一旦聚集在心中,汗却一股脑儿涌了出来。一个早上没有进食,就像饿得不得了似的想要进食;而曾子在居丧期间心怀悲痛,七天汤水不进也不觉得饥饿。坐到半夜时分,就低下头来迷迷糊糊地想要睡觉;而内心怀着深切的忧虑,却可以直到天亮也不闭眼。用硬梳梳理鬓发使之劲挺上坚,喝酒使脸色发红,不过能稍微达到一点目的;壮士发怒的时候,脸色完全不同于常人,鬓发上竖可以把帽子顶起来。这样说来,精神对于形体说来,就像一个国家有君主一样。精神急躁于胸中,形体就会失色于外表,就像国君昏暗于上,国家就会混乱于下一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