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夏殷以上,后妃之制,其文略矣。周礼王者立后[1],三夫人,九嫔,二十七世妇,八十一女御[2],以备内职焉。后正位宫闱[3],同体天王[4]。夫人坐论妇礼[5],九嫔掌教四德[6],世妇主知丧、祭、宾客[7],女御序于王之燕寝[8]。颁官分务,各有典司。女史彤管[9],记功书过。居有保阿之训,动有环佩之响[10]。进贤才以辅佐君子,哀窈窕而不淫其色[11]。所以能述宣阴化[12],修成内则[13],闺房肃雍[14],险谒不行者也[15]。故康王晚朝[16],《关雎》作讽[17];宣后晏起[18],姜氏请愆[19]。及周室东迁[20],礼序凋缺[21],诸侯僭纵[22],轨制无章[23]。齐桓有如夫人者六人[24],晋献升戎女为元妃[25],终于五子作乱[26],冢嗣遘屯[27]。爰逮战国,风宪愈薄[28],适情任欲,颠倒衣裳,以至破国亡身,不可胜数。斯固轻礼弛防,先色后德者也。
【注释】
[1]周礼:西周的礼制。后:天子的正妻。
[2]“三夫人”几句:《礼记·昏义》:“古者天子后立六宫,三夫人,九嫔,二十七世妇,八十一御妻。”夫人,天子次妻,地位次于后。嫔(pín),宫中女官。世妇,宫中女官,地位次于嫔。女御,宫中女官,地位次于世妇。
[3]宫闱:宫中后妃所居之处。
[4]天王:周天子。春秋时楚、吴、越等诸侯相继称王,故尊周王为天王。
[5]夫人坐论妇礼:《周礼·天官·叙官》“九嫔”郑注:“夫人之于后,犹三公之于王,坐而论妇礼,无官职。”
[6]四德:即四教:妇德、妇言、妇容、妇功。
[7]丧:丧纪。祭:祭祀。
[8]序:料理,侍奉。燕寝:古代帝王休息安寝的所在。
[9]女史:宫中女官,世妇属下,掌管书写文书。彤管:赤管笔。据说古代女史以彤管记事。《诗经·邶风·静女》:“贻我彤管。”
[10]“居有”二句:《列女传·齐孝孟姬》:“妾闻妃后逾阈必乘安车辎
,下堂必从傅母保阿,进退则鸣玉环佩。”保阿,保母,古代养育子女的姬妾。阿,依。此指专教育子女的姬妾。《礼记·内则》:“必求其宽裕、慈惠、温良、恭敬、慎而寡言者,使为子师,其次为慈母,其次为保母,皆居子室。”环佩,古人衣带上所系的佩玉。封建礼教要求妇女行止端庄,行走之时佩玉之声不乱。
[11]“进贤才”二句:语本《毛诗序》:“是以《关睢》乐得淑女,以配君子,忧在进贤,不淫其色。哀窈窕,思贤才,而无伤善之心焉。”哀,爱。《吕氏春秋·报更》:“人主胡可以不务哀士。”高诱注:“哀,爱也。”窈窕,美貌。淫,惑乱。
[12]阴化:犹阴教,女子的教化。
[13]内则:妇女在家庭内的言行准则。《礼记》有《内则》篇。
[14]肃雍:恭敬和睦。
[15]险谒:“险诐私谒”的省文。《诗经·周南·卷耳》之毛序:“而无险诐私谒之心。”险诐谓行事不正当,私谒谓妇人恃宠私荐亲戚。险谒指不正当的请托。
[16]康王:周康王。
[17]《关雎》作讽:传说周康王晚起影响早朝,大臣作《关雎》以讽谏。见《关雎》之《鲁诗》说。
[18]宣后:周宣王之后,齐侯之女,姜姓。晏:晚。
[19]姜氏:即宣后。愆:罪过。传说周宣王曾晚起,姜氏向宣王请罪,说是由于自己的淫心使宣王失礼晚起。宣王知道过在于己,从此勤于政事。事详《列女传·周宣姜后》。
[20]东迁:指周平王东迁雒邑(今河南洛阳),时在前770年。
[21]礼序:礼制等级。凋缺:残缺。
[22]僭(jiàn)纵:犹僭越,越礼逾分。
[23]轨制:仪程制度。章:区别。
[24]齐桓:齐桓公。如夫人:诸侯正妻称作夫人,妾称如夫人,后用以称他人之妾。参见《春秋左传·僖公十七年》。
[25]晋献:晋献公,名诡诸,在位二十六年。戎女:晋献公夫人骊姬。晋献公伐骊戎,得骊姬,爱幸,立为夫人。元妃:诸侯正妻,即夫人。晋献公立骊姬为夫人事见《春秋左传·僖公四年》。
[26]五子:齐桓公子武孟等五人。齐桓公有子十余人,武孟等五人各树党争立为嗣,齐桓公刚死,五公子遂相攻伐,以致桓公尸在床上六十七日不得入棺,尸虫满地,出于户外。事见《史记·齐太公世家》。
[27]冢嗣:嫡长子。此指晋太子申生。遘:遇。屯:难。骊姬为立其子奚齐,设计陷害太子申生,申生自杀。详见《春秋左传·僖公四年》。
[28]风宪:风纪法度。
【翻译】
夏朝和殷朝以上的朝代,后妃的制度,记载的文字太简略了。西周的礼制规定:天子的嫡妻称后,另有夫人三名,嫔九名,世妇二十七名,女御八十一名,以完善内宫的职守。后在内宫居于正统地位,与天子如同一体。夫人负责讨论妇女的礼仪,九嫔专掌教化四德,世妇安排丧纪、祭祀及迎送宾客方面的内部事宜,女御侍奉天子的起居。职官不同任务各异,各典其事各负其责。女史手挥赤管笔,专记后妃功与过。正襟危坐聆听保母和师傅的训导,一举一动都教身上佩玉响声不乱。引进贤淑女子以辅佐天子,爱慕美好的人却不以色惑人。所以能够弘扬女子的教化,树立妇女在家中的言行准则,家中妇女恭敬和睦,不正当的请托无法进行。因而康王晚起耽误了早朝,有人作《关雎》来加以讽谏;宣后与宣王睡过了时候,宣后请求追究她的罪过。到了平王东迁洛邑,礼制等级严重破坏,诸侯纷纷越礼逾分,礼制仪程全无区别。齐桓公有如夫人六位之多,晋献公把骊戎女子升为夫人,最后导致桓公的五位公子相互攻伐,献公的嫡长子遇难自杀。到了战国时代,风纪法度愈加败坏,一举一动任随情欲,嫡庶混乱妻妾不分,以至于国家颠覆自身灭亡,如此之类数不胜数。这诚然是因为轻视礼制放松戒备,先看色貌后看妇德的缘故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