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选

《文选》,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汉魏以来,文人别集日益繁多,学者难以遍读,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。《文选》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,收录了上起周代,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,按体裁分为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(策文)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类,其中赋、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。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。
昨夜宿南陵,今旦入芦洲。

【原文】

昨夜宿南陵[1],今旦入芦洲[2]

客行惜日月[3],崩波不可留[4]

侵星赴早路[5],毕景逐前俦[6]

鳞鳞夕云起[7],猎猎晓风遒[8]

腾沙郁黄雾,翻浪扬白鸥[9]

登舻眺淮甸[10],掩泣望荆流[11]

绝目尽平原[12],时见远烟浮。

倏悲坐还合[13],俄思甚兼秋[14]

未尝违户庭[15],安能千里游!

谁令乏古节[16]?贻此越乡忧[17]

【注释】

[1]南陵:地名。南朝梁置县,故城在今安徽繁昌西北,下临长江。

[2]芦洲:李善注:“庾仲雍《江图》曰:‘芦洲至樊口二十里,伍子胥初所渡处也。樊口至武昌十里。’然此芦州在下,非子胥所渡处也。”黄节《鲍参军诗注》云:“芦洲,谓芦荻之洲耳。起对句不必地名,谢康乐《石门新营所住》诗:‘跻跻策幽居,披云卧石门。’岂以幽居亦地名耶?”按春秋时伍子胥所渡的芦洲在今湖北鄂州,非此处所言芦洲。黄节之说可从,即指芦苇丛生的沙洲。

[3]惜日月:吕向注:“务疾还也。”

[4]崩波:即奔波。

[5]侵星:犹戴星。

[6]毕景:落日。前俦(chóu):指行驶在前面的同伴船只。俦,伴侣。

[7]鳞鳞:云貌,谓其如鱼鳞之状。

[8]猎猎:风声。遒:刚劲,有力。

[9]鸥:水鸟名。

[10]舻(lú):船头。淮甸:指江淮平原,是诗人将去的地方。甸,上古时,国都百里内称郊,郊外称甸。

[11]掩泣:掩面而泣。荆流:钱仲联《鲍参军集注》:“指浔阳九派之水。《书·禹贡》:‘荆及衡阳惟荆州:江、汉朝宗于海,九江孔殷。’照诗语本此。”

[12]绝目:极目。

[13]倏悲:倏然而至的悲思。坐:无缘无故。还(xuán):迅速。

[14]俄思:顷刻兴起的思念。兼:李善注:“犹‘三’也。《毛诗》曰:‘一日不见,如三秋。’”

[15]违:离开。户庭:犹言家门。

[16]乏古节:为诗人自责之辞。古节,谓古人志在四方的节操。据《礼记·郊特牲》载,古代有家生男儿即于门左挂弓弧一张的习俗,表示男儿志在四方。

[17]贻:遗留。越乡:犹离乡。

【翻译】

昨天夜里还在南陵住宿,今天一早船已进入芦洲。

客行在外十分珍惜光阴,水波奔流也不能够停留。

清晨顶着星星去赶早路,日落还在追赶同伴飞舟。

鱼鳞般的夕云冉冉升起,晓风猎猎吹得刚劲急骤。

尘沙升腾弥漫犹如黄雾,波浪翻卷扬起只只白鸥。

登上船头眺望江淮郊野,掩面哭泣怅望荆楚江流。

极尽目力遥望浩渺平原,不时看见远处云烟飘浮。

倏然悲至无故迅速聚合,俄又思乡别绪超过三秋。

从来不曾离开家门外出,哪里能到千里之外宦游!

谁让我缺乏古人的节操,留下这远离故乡的忧愁。

上一篇:暂无
下一篇:暂无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